这一篇聊一聊:阿萨辛、明教和日月神教的历史,及内部结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笑傲江湖里的日月神教就是明教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笑傲江湖里的日月神教就是明教吗(笑傲江湖拾遗16)

笑傲江湖里的日月神教就是明教吗

这一篇聊一聊:阿萨辛、明教和日月神教的历史,及内部结构。

日月神教的历史,从《倚天》和《笑傲》两本小说中,大概可以看出来一些端倪。

《笑傲江湖》第30章,金毛狮王讲述黛绮丝与波斯明教的恩怨,明确提到了“山中老人”霍山的历史,就是大家现在玩“刺客信条”的历史背景。简单来说大概这么回事:

1090年,中国处于北宋中后期,也是北宋比较繁华的时期,《清明上河图》里面描述的就是这个时间段。在这个原本达官贵人歌舞升平、老百姓打麻将遛狗的年份里,出现了几个改变历史进程的人。

山东出生了个人,叫武松,后来有了潘金莲砸西门庆头的故事,被网友戏称“历史上最不该推开的窗户”,后来武松单臂擒方腊,方腊是谁?明教的教主,改写了明教和北宋历史;

江苏南京出生了个人,叫秦桧,呸!罄竹难书,我就不写了,这个人改写了南宋历史。

也是这一年,中亚那嘎达,有个叫霍山的人,创立伊斯兰教的一个分支,占领了一块地,建立一个堡垒作为根据地,叫“鹫巢”。以刺杀周边小国的重要人物来要挟对方缴纳保护费为主营业务。“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周边小国不怕打架,就怕半夜有人上门刺杀。霍山把这生意做的有声有色有钱有人还有势,总之,风生水起,势力范围相当大。嗯,和今天的ISIS差不多,或者本拉登的组织。

为啥霍山能做这么大?主要手段就是他把“极乐世界”给现实化了,在“鹫巢”里面建了个花园,里面美女、金钱、仆人,要啥有啥,想啥来啥,嗯,估计可以媲美后来的莞式服务。他们抓很多儿童回来,不断培训和灌输“极乐世界”概念,等到一定年龄,就把这些孩子迷晕后送到花园,这些孩子醒来后,看到的、享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极乐世界”。过一段时间,再迷晕送出来,告诉这些孩子,只要执行教主的命令,死后就可以进入“极乐世界”。还给这些人吸食毒p,以达到精神控制的效果。这组织存在了一百多年,在周边陆陆续续建立了一百多个这样的碉堡,形成了一个稳定刺客组织,叫“阿萨辛”。周边都是小国,谁也没办法他,只能老老实实交保护费。

不作就不会死。蒙古起来之后他们打劫蒙古商队,写信威胁蒙古大汗,作为“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冷兵器时代的巅峰”、“见到狗都要扇两巴掌”的蒙古人,怎么会受这样的侮辱!所以,在第二次西征时候,大汗蒙哥特别给旭烈兀划了工作重点。

旭烈兀到“鹫巢”后,现场给“阿萨辛”演示了什么叫:“在我面前装什么妖怪?!”的人类战争极限操作,让“阿萨辛”当时的老大感受了一下冷兵器和热武器的“冰火两重天”,“鹫巢”里面的人节目预告都没看完就明智的选择了投降。周边的一百多个堡垒也先后全部投降,之前蒙古人是不杀那些没有车轮高的孩子的,旭烈兀给“阿萨辛”破了先例,全部杀光!筑成“京观”,一百多个堡垒也全部拆成废墟;把威震中亚一百多年的“阿萨辛”连根拔起,铲的干干净净,毛都不剩一根。

明教总坛的“光明顶”,就是“阿萨辛”众多堡垒的其中之一,也可以说是:逃过一劫的“阿萨辛”余孽和堡垒。站在我们中国读者的立场,这话可能不好听,但是,大概率是这么回事,我第一次看小说时候,就觉得奇怪:为什么明教总坛会在西域的昆仑山上,再看看地图,几乎就是中亚那一块,距离“鹫巢”更近,而远离传统武侠世界的中原,现在明白了。

这个“阿萨辛”余孽秘密的在昆仑山苟活着,并不断发展壮大,思想逐步传到内地(大宋),后来有了方腊起义,这个是有正史记载的,史书里明确了方腊是“摩尼教”教主,摩尼教就是明教,方腊是明教当时的教主。

再之后,元朝统治的九十多年,明教继续苟活,并不断“本土化”,适应中原习俗,在民间悄悄流传。

到元末天下大乱,史书记载:韩山童倡言:“天下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见明 陈建《皇明通纪法传全録》卷一)。

韩山童创立的这个教派,是杂糅了白莲教、明教、米勒教混合出来的一个教派。《倚天》里面的明教,就是指韩山童的这个教派,你也可以理解为,当时韩山童是明教的教主,只是,他在起义前就被捕被杀,刘福通真正领导了起义,后来,拥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为小明王。(韩山童死后,翰林儿失踪,几年后被找回,拥立为小明王,这段历史,像不像张无忌离开武当山后,隐姓埋名到胡青牛那里学医、在昆仑山练成九阳神功,然后,当上明教教主那段情节?)

再之后就是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始大肆打压明教(有历史记载),明教再次转入地下,改名:“日月神教”!

为什么老朱家的人这么玩命扶持武当道教?

(史载朱棣:“南修武当,北建故宫”,武当山上的金顶就是那个时期建的,大家没发现武当山道馆风格和紫禁城风格一毛一样吗?)。

就是为了用道教思想来打压明教思想,便于统治。之后,道教发扬光大(万历皇帝就是道教皇帝,30年不上朝,工作之余都是在炼丹和写青辞,青辞是啥?自己百度,严嵩就是因为青辞写得好才脱颖而出。),有明一朝,道教都是主流思想,明教从此势微,逐渐消失在历史洪流,我记得前几年吧,在福建还发掘出明教的一些遗迹。

以上就是阿萨辛、明教和日月神教的历史枝节。

说完历史,回到小说中的明教权利架构。

《倚天》时期,是“中原明教”最鼎盛时期,这里强调“中原明教”,是因为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原来那个“阿萨辛余孽”已经完成了“本土化”,逐步脱胎换骨,变成了适应中国市场的“明教”。

“中原明教”的人员架构配置相当全面:教主下面是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五散人主要任务是传教(鼓动各地起义)、联络其它起义部队(统一战线)、监察各地民情、明教内部监察、收集(重要)情报等,长期出差在外;五行旗属于军队建制,按小说中描述,属于五种不同功能的军队;按照实际操作来看,“五行旗”的岗位设置是属于“编制”问题,各地起义军是按照“五行旗”来规范序列。

比如,小说中朱元璋属于“洪水旗”,在现实中,朱元璋属于北方红巾军序列,即刘福通(翰林儿)那个红巾军序列;陈友谅则属于南方红巾军序列,即彭莹玉那一派,但,都属于红巾军。可以理解为:他们属于五行旗中不同的“旗”。(还有很多小的起义部队,也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不同的“旗”)。

无论南北红巾军,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核,就是史书中那句话:韩山童倡言:“天下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即:明教,金庸在写倚天的时候,就以明教为统一思想内核。

总之,这个时期的明教,属于全盛时期,人员配置齐全、等级分明、思想统一、积极进取!

等到了明朝中期,即《笑傲》时期,经过近百年的打压和思想统一,明教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帮派,即:日月神教。但是基本的权利架构还在:教主、光明左使、光明右使、十大长老。光明左右使相当于教主的两个助理,也是培养的接班人(平衡术是任何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光明左使地位稍高,基本上是内定的接班人。十大长老相当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五散人这种传播思想的职位失去了价值,取消了;五行旗这种军队性质的部门,军队没有了,也失去了价值,取消了。有些管理手段还是在用的,比如“三尸脑神丹”,这是后话,慢慢聊。

好吧,码了好多字,终于可以开始说说日月神教时期的故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