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追求身体之外的一些东西,权势名利,荣辱,都是一些功名利禄,但是到头来终究是一场空而已。

王阳明说: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1)

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开馆 珍贵藏品令观者惊叹

王阳明说,天地间的花草,哪有善恶之分,很多人说花是善良的,但是有一天他用草的时候又说草是善良的,就这样,自己对一个事情的善恶不分,摇摆不定,内心都不笃定,怎么能公正公平的去对待人生呢?

面对着功名利禄,王阳明有一个自己的人生态度,叫做“渊默”。

渊默的理念,体现出了众人消消,我独默默,中心融融,自有真乐。说的是一种超然脱俗的心境,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对于工作,都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内心,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不能为名利所触动。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2)

从前在战国的时候,齐国有一个士人,齐宣王特别仰仗他的才华。就把他请进宫里,刚进了宫之后,他还没有到皇上面前,他就停下不走了,他想让皇上来去迎接他。皇上就生气的说,到底是皇上尊贵还是士人尊贵?他说:当然是我尊贵,以前,秦国攻打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命令,有谁能在士人坟墓50步以内砍柴,格杀勿论。

他还下了命令,有谁能看下秦皇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活着的君主的脑袋还不如一个死了的士人的坟墓重要,从古至今,没有不务实事而成名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向人请教为荣,以不向人请教为耻。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3)

那个皇上听到这里就觉得理亏,就对他说:我听了你的话,茅塞顿开,我希望你能接受我拜你为师,以后你就吃住在这里,有酒有肉,出门有车,你的家人也有荣华富贵。那个人就说:玉产于山中,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宝贵,但是没有了本来的面貌,我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想要功名利禄,那么,内心世界就会破坏,我希望大王让我回去,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清静无为,乐在其中。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4)

中国国画:山水风光画

他说完,对皇上拜了一下就离开了,这就是在大富大贵面前,能够淡泊名利,才能豁达的面对人生的得失。

不可有太重了,过失之心,不以宠辱,不为名利,生活中很多人就受这个事情的牵绊,太过于的贪财贪权,有的人过分的施舍,这都不是渊默最高境界。世间有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就是在说世界是我的,离开世界的时候,手是平伸的,意思是告诉人们,我什么都没有带走。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5)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轻轻的来,正如我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古代文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被世人称道,但是他的人生观更被世人景仰,他的一句话叫做,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自我鼓励。这句话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

王阳明同样也提倡淡泊的一种心态,淡泊名利是王家的传家宝,在大富大贵面前,要对生活不追逐名利,做人需要几分淡泊,才能豁达的去面对人生,王阳明就提倡以内心的良知为主宰,不以那些权力为荣,坦坦荡荡的心里也没有太多的牵绊。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6)

淡泊是能让人幸福的一种心态,更加自由,更加年轻,不受外物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现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也,但是也从自己的内心向往这种境界,总是想着向往一种悠然淡泊的心境,在努力的追求,淡泊中的自己。

王阳明的一生几乎都是靠思考致胜(一生能够淡泊名利)(7)

古往今来,很多人在终其一生的都在寻求一个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也算是看透了人生的一些权利,拥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写了这首诗。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就写了一本书,留下了旷世名篇。齐白石到晚年的时候,也谋求画风变革,闭门施展,破壁腾飞,终成一代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