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1)

内容提要

有说是秦长城,有说是燕长城,也有说北齐长城的,还有说就是明代长城,到底哪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呢?

一、第一个回答

在笔者看来,这一线长城和题主所说的朝代都有关,不过它应该最早建立于燕国,经过题主所提到的秦、北齐、明为主的多个朝代加工后形成的,当然如今保存的大多都是明时期的长城。但要说最早还应该是燕,虽说现在燕时期铸就的长城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和改造早已物是人非。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2)

那为何说最早是燕呢?这里我就慢慢道来。

首先,在清朝人史朴的《重修遵化城记》中曾详细记述了遵化境内所属朝代长城的范围,里面说道:燕所筑自造阳至襄平、秦所筑自临洮至辽东者,而遵化、迁西一带则在燕长城范围内。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3)

其次,最早是燕长城的这个说法在《遵化县志》中也是有详细记载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专家已经通过考证证明了一些东西。比如通过对此地出土文物鉴定,判断出是是比北齐更久远的长城,专家们虽没作定论,但可以排除的只剩秦汉了。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4)

而据《东周列国志》等资料记载:春秋时期,燕国就曾将国界从北京一带东扩至迁西、滦县一带,并筑城于燕山称“燕塞”,这一带一直都是燕范围,而秦在春秋时期还没灭燕呢?所以笔者认为大概可以排除掉秦,基本确认最早是燕长城了。

二、第二个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燕国的记载太少了,对于长城的修建记载更是少得可怜,可有一点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修筑长城最多的国家就是燕国和赵国。

老马识途的故事大家应该很熟悉吧,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联合燕国灭了山戎,顺便也灭了孤竹和令支,就在灭孤竹的战役中迷路(应该在滦县榛子镇的乱石山一带),管仲利用老马可以认识路途的特性带领军队走出迷谷。后来齐国把山戎和孤竹和令支这些地方给了燕国,这一带开始归燕国管辖,但是否修建了长城,由于史籍中对燕国的记载很少,已无从考证。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5)

《史记》《匈奴列传》有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这是有记载的燕国再次扩境,地域向东向北又有了较大扩展,此后燕国修建了赤北长城。燕筑北长城"不在燕王喜时,就在孝王末年。"这时已是燕国的末期,约在公元前255年前后,而齐桓公伐山戎是在公元前678年,可见这里作为燕国边境的时间是很长的,最少也有400多年。

在春秋战国时期,燕临北境,是修建长城最多的诸侯国,秦开扩地以后立即修筑了长城,这样一个注重边境防守的燕国,存在400多年的边境修建长城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可惜的是,期间是否修建长城史料没有任何记载,早已是无从考证。我们只能说燕国极有可能在遵化-迁西-抚宁一线修筑了长城,这符合燕国的一贯做法和国家利益。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6)

下面我们着重研究一下冀东长城和北齐的关系。现在搞长城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最早是北齐修建的,因为这段长城在明代多次维修,原貌早已找不到了,这给历史考察增加了不少难题,可偏偏史籍对这段长城明朝以前的记载又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记载,只有头尾,没有途径,而且头尾的描述也很含糊,给长城的研究带来不少麻烦。

《北齐书》卷四 帝纪第四 文宣

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

《齐史·斛律羡传》中记载:

“天统五年,羡以虏屡犯边塞,自库拨戍东距于海二千里,其间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断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西河总秦戍到底指的是哪里?这里的海是否就是指的山海关?中途经过那里?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这段长城是否北齐所建,有两个疑点。

疑问一;

北齐高洋接受的是东魏政权,根据东魏舆图范围可知,他包括幽州和营州,营州在哪里呀?现在的辽宁省朝阳一带,根据东魏、北燕和北齐记载可知,北齐文宣帝高洋修长城以前,拥有北达内蒙,东至辽阳的广袤土地,地域已经远达辽宁中东部,与高丽接壤,可长城修在了遵化迁西一线,等于是把大片的国土圈在了长城之外,他用来防御谁呢?

第二个疑点就是起止点;起点西河总秦戍,如果西河指的是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和陕西潼关县之间的黄河河段,由此推断,长城的起点西河总秦戍应该在达速岭以西,黄河西河段东岸,大概在内蒙古德清水河县境内,这个还算说得过去,可是止点的海就太广泛了,史书并未记载这个海到底指的那里,我们只能根据史料来分析了。

第一个根据就是我上边提到的第一个疑点,为什么抵御外族侵略的防御工事要修到内地?这只是疑问,没有什么确定的佐证,可是我们可以反证呀!也就是找到更靠近北齐边境长城存在的证据,前面说过高氏代拓跋氏的魏建北齐,其地域当然也和魏相同,而魏恰好就在营州北境修建了“长堑”终止与渤海北岸的辽宁省台安县,只要证明北齐沿用了这条东魏的长城,“东至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从齐朝皇族成员赵郡王高叡的任职得到证实,北齐沿用了这段长城,请看原文《赵郡王琛传附睿传》卷13所记。

“八年,征叡赴邺,仍除北朔州刺史,都督北燕、北蔚、北恒三州及库推以西、黄河以东长城诸镇军事。睿慰抚新迁,量置烽戍,内防外御,备有条法,大为兵民所安。

百年古县遵化(迁西一线的长城)(7)

由此可见这条长城应该是起于内蒙清水河县,循山岭东去,过达速岭,经今兴和县境而沿袭魏旧长城,抵达独石口,转趋东南抵库推戍(今密云古北口),再由此转向东北,通过承德境内,延北魏长堑而向东北延伸,跨阳师水(今北票县虻牛河),转向东南抵辽水,顺河而下止于当时的渤海北滨。这才是北齐修建长城的真实位置,应在遵化-迁西-卢龙一线长城北边很多。

春秋时期燕国在管仲协助下取得迁西(山戎)滦县(孤竹)令支(迁安)土地以后,这一代作为边界存在了40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很可能修筑了长城。明代长城是在燕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