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1)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双子星文化牛哥

说实话,我是冲着第一部的美好印象去的,去之前还极尽想象,对剧情做了大胆猜测,认为波叔跟汤女神在帝国大厦的牵手让人意犹未尽,来部续集妥妥的。

结果被薛晓路无情打脸,原来《北京遇上西雅图2》除了名字,跟第一部一点关系都没有。全片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背景框架都远超前作,用高大全来形容也不为过,导演似乎想要表达更多的东西,然而,什么都想说到,就什么都说不清,结果主线模糊朦胧,若隐若现,讲不清说不透,倒是副线立意高远,刻骨铭心,感动一大片,喧宾夺主。

但,这些都不重要,抛去各种情节硬伤和逻辑缺陷不谈,整部片子在离散之余,明谈爱情,实讲人生,还是给人温馨、感动和些许收获,对一部电影来说,这就足够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2)

1

很多年轻朋友无法认可和理解书信这种沟通形式,认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写纸质的信,还玩鸿雁传书,现在有电脑有电邮,谁还会用手一笔一划地去写字,而且信件来往速度慢,周期长,效率低,浪费时间金钱不说,如今社会瞬息万变,你信里写的事,等对方收到时,或许早已发生变化。如果实在不想打电话,可以电邮啊,鼠标一点就无声无息瞬间到达。

在他们看来,写信,包信,送信这种古代通讯方式早该退出历史舞台,那些执拗的人,纯属吃饱了撑的,有这闲功夫,还不如多赚点钱。

可是,纸质的信,还真的就是有好。

它虽然慢,可是精致啊。慢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用心倾听,用心思考,慢慢想,慢慢写,滤去浮躁,远离焦急,没那么多来不及的催赶,也没有无理的冲动和任性。在这快餐式的急功近利年代里,慢代表着慎重,表示认真,象征执着,就像做菜,急火烹炒是技巧,慢火细炖也是做法,名菜大多出自慢工,比如佛跳墙,备料,配料,文火慢煨炖,这种细活,首先要凝神静气,考验耐心,急是做不来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毕竟少,想要知根知底,就得慢慢来,感情唯慢不破,也只有像书信这么慢的通讯方式,才能够写出优雅浪漫的词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等待,很美好。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3)

也有人说这是小资们的玩法,整的是情调,反正生活不窘迫,时间多得是,闲暇来写封信,寄出去,一星期,两星期,翘首以盼,在他们眼中等也是一种格调和意境;穷苦人家,哪来那么多的闲功夫去品味这些。说得也是,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各家自有千秋。但不管怎样,写信这种方式,确实有其妙处,归根结底在于,慢下来的节奏,会凝结出精炼的文字,能直达人心深处。

我发小阿超,有个奇怪的父亲,他激动就口吃,会说不出话,所以跟阿超的沟通方式就是写信,每次有想法或者想教育的时候会写封信放在阿超桌上。也别说,这个法子挺管用,文字有种神奇的力量,使孩子无法接受的枯燥的说教,变得和蔼可亲,事半功倍。小时候,我们多想有个会写信给我们的老爸啊,那得少挨多少暴揍。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4)

2

薛晓路用《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串联起整部影片,在此先向经典致敬,但影片里波叔和汤女神的书信来往,总觉得很假,两人不停地相遇和错过也实在太多巧合,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现实中,像他们这种类型的人会追求柏拉图式精神恋爱的概率实在太小。这么说,并不是不敬,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连诗人都说这年代诗人已经死了,何况是两个不怎么文青的文青。

汤唯演的焦娇是个职业赌客,她的生活不是在赌博就是在陪赌,金钱在她生命中占的比例无穷之大,三段爱情无非就是金钱-金钱-爱情,即使是第三段所谓的爱情,还不是完败于金钱和财富。波叔演的大牛,是个市侩的房产经纪人,摸爬滚打中变得浑身是刺,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谈爱实在不是我强项,现在从摸手到上床一蹴而就,爱既然可以做了,那谁还去谈啊。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5)

对现实不满,才会对虚无有更多的期待,正因为现实的残酷,心灵才需要依靠和寄托,而远方的那位因为虚无缥缈,恰巧满足了所有的想象和向往,鸿雁传书也好,网恋也罢,均起源于此。焦娇和大牛在现实中都是伤痕累累,这才会把彼此当成自己的感情寄托,说起来是两人之间在通信,其实,他们何尝不是自己在给自己写信呢。

人们喜欢和爱的人吵架,却去和陌生人说心里话。其实哪怕遇到的人中有个稍微靠谱,焦娇和大牛也不会在最后把自己那颗无处安放的心送给一个笔友。所以说,他们不见得是人生中的真爱,只不过是在恰当的彼此需要安慰的时间里,遇见了一个可以倾诉的人罢了,如果,就此认为自己找到灵魂伴侣,找到真爱,为时尚早。

所以,写写信可以,要闹见面可就坏了规矩。因为,虚幻的才是想象当中最美的,相互之间把各自的丑陋藏起来,把最美好的写在信里给对方看。一见面,一大堆缺点和三观差距扑面而来,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幻想里的童话泡沫撞到现实的残忍刀子,哪有不破灭之理,见光死才是正常的结局。

相比之下,海莲和法兰克的书信爱情更能让我接受,而薛晓路想模仿或即借鉴《查令十字街84号》式的爱情桥段,却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6)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7)

3

无心插柳柳成荫,反倒是秦沛和吴彦珠饰演的爷爷奶奶最让我感动,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爱情的诠释,对人生的解读。在当下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中,这样纯真又朴实的爱情,才是值得宣扬,值得大书特书,值得为天下先的。估计薛晓路是想给焦娇和大牛树立一个爱情典范,可是未料到这典范太高大上,居然反客为主了。

在我看来,爱情就是平淡与陪伴,就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般的坚定和执着,教堂那段话让我想到林觉民《与妻书》里那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相同的意境,同样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有什么比向死而生的爱情更能打动人心,As long as we live in each other's heart,death can't keep us apart(只要我们住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情(北京遇上西雅图2)(8)

去看男神女神的同学们,请过滤掉影片里那些傲娇和不现实,这里才是全片的点睛之处。

片子很离散,导演想用那些不时蹦出来的金句零零散散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虽然很碎片化,却给我最大的感动和启迪,我想导演是想借爱情谈人生吧。但这么多的内容,要在129分钟里完美表达出来,确实很难。先别忙着挑刺,就像人生总是充满遗憾,世上哪来完美的电影。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总在辗转间,人生百味,不止爱情。在这山水未变,人心不古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该留有一处美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

双子星文化微信公众号(shuangziwenhua)原创文章,本文作者系双子星文化 牛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联系小编 (nbruiba);同时,双子星文化长期接受育儿类原创文章投稿(地址:nbshuangzi@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