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你家乡最有趣的传统风俗习惯#

我最喜欢的一个风俗习惯是年轻人新婚第一年,正月十五点灯盏。结婚第二年以后,就没有点灯盏的习惯了。

送灯盏的含义,就是祝福让新人早生贵子的含义。结婚第一年,娘家人一定要送灯盏给出嫁的女儿。

灯盏一般是新娘子的娘家用玉米面蒸好,十五当天送到婆家,大概就是十五六个。

灯盏的主体和窝窝头有点像,高度七八厘米,拿在手里,大小和一只刚刚出壳的小鸡一样。

灯盏的中央有个棉签,可以点亮的,灯盏的旁边是一个各种动物的形状,有狮子、狗、老虎、小猪、小猴子、鸡等等,关键这些小动物还带着彩色,主要是红色、蓝色。

结婚时娘家送的灯(娘家人一定要送灯盏)(1)

村子里一般是有几个女人非常会做灯盏,各种小动物,他们都能够做出来。都是请他们到家里,制作灯盏,蒸好后,送给出嫁的女儿。

在晚上,婆家就点亮这些灯盏。

点亮后,孩子们可以拿走这些灯盏。这些孩子们一般就是上小学的。孩子们一人一个灯盏拿回家。

小孩子吃过饭后,就早早去当年结婚的人家里,问他们什么点灯盏,就在他们家里等着他们点灯盏。

等到灯盏全部点亮之后,每一个孩子就可以拿一个灯盏回家。

小时候,最喜欢到点灯盏的人家里。这些人一般都是认识的,还带有亲戚的。

结婚时娘家送的灯(娘家人一定要送灯盏)(2)

等灯盏点亮后,抢一个灯盏回家,等到看腻,就吃掉灯盏。

孩子们喜欢抢灯盏,一方面是灯盏的形状太漂亮,可以当玩具玩;

另一方面,是灯盏可以吃。虽然吃起来并不好吃。

对于,饥饿的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喜欢。

后来,长大了,很少去结婚的人家去,抢灯盏了。

这个风俗不知道村子里是否还有。

结婚时娘家送的灯(娘家人一定要送灯盏)(3)

这个风俗习惯,可能很多地方都没有。起码,在广州我没有见到。

我姐姐结婚、我结婚的时候,都是非常远。我离家2千里,妈妈说:“这么远,灯盏也不用送。在老家,还要给你送灯盏呢。”

在老家,不送灯盏,就说是不吉利,新人不生孩子。

新娘的娘家一定要送灯盏,新娘才会生孩子。

在很多地方,结婚第一年的正月十五根本不送灯盏,不点灯盏。

一些风俗都是当地人长期养成的一个习惯而已,换个地方就没有这个习惯了。

灯盏和生孩子之间就是一个祝福而已,没有任何关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