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如果要对唐诗绝句进行排名的话,这首诗有很大的机会杀入前十名的。

很多人说,这首诗反映了盛唐气象。

众所周知,李太白的诗不以对仗严谨的格律诗为能,他擅长的是古乐府与七言绝句,笔下的乐府诗充满仙气,洒脱不羁,又大气磅礴,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所以跟他同时的诗人,都认为“白也诗无敌”。在古风乐府方面,能比得上李白的,可以说是没有。而他的绝句,往往色彩流丽,飞扬俊逸。所谓“飘然不思群”,固如是也。放眼唐朝,大概也只有王昌龄,王维,王之涣 等区区数人,能在绝句方面与之抗衡一下。李白的绝句佳作极多,“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乘舟将欲行”“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作都可谓极品,当然还有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绝句诗讲究起承转合,每一句都要有精妙的构思,就像一间屋子的四根立柱,支撑起整体。通常要以超拔之才,写一时之感触。这是极难做到的。

看这首诗,开头起句向我们传达了两个意象,故人与黄鹤楼。就这一句,将我们带入极为奇妙的境界之中。

故人就是好友,试想人生在世,阅历虽多,但能称得上是好友的却很少,一般来说,好友是我们感情的原点,精神的支柱,心灵的伴侣,有时甚至可以视为整个世界对我们的呼应。李白与孟浩然,他们的关系绝对好的让我们难以想象。孟浩然比李白年纪大一些,年轻的李白是把孟浩然当偶像来看待的。他曾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他对孟浩然崇敬到了什么地步。他们共醉襄阳,诗文唱和,这样的情谊,更是令人称羡。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当李白听说孟浩然要去广陵之后,巴巴地赶去送行时所写的。

诗的首句中除了故人这个意象,另外一个就是黄鹤楼。李白与黄鹤楼也是有着不解之缘。黄鹤楼临江而建,奇伟壮观,又有许多绮丽浪漫的神话传说,这一切都与李白的性情有着某种的不谋而合。关于崔颢在黄鹤楼题诗,而李白自叹不如的故事,也是为人所称道。

公元730年的这个阳春三月,这一次将李白与黄鹤楼联系起来的是友情。他与孟浩然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

盛唐时的两个诗坛男神在具有盛名的黄鹤楼上依依而别,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

茫茫宇宙,天地之间,长江奔流不息,恰好在长江边上,有一座壮美的黄鹤楼,在黄鹤楼中,恰好有一位知交好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吗?生命的个体,与宇宙的整体之间,仿佛产生了一种美好的关联,倘若我们感到孤独,落魄,为整个世界所抛弃的时候,又或者是在得意,心情舒畅之时,能在大江边上,黄鹤楼里,与一位知己分享自己的心情,该是什么情景。孤独者不再孤独,失落者不再失落,得意者更加圆满。所以,就凭“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故人与黄鹤楼这两个意象,已经令我们心潮澎湃,读之几欲泪下。而“西辞”这个词,则是表示告别。颇有伤感之意。

紧接着下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用了三个意象,烟花,三月,扬州。第一句起笔不凡,意境开阔雄浑,第二句更是辞采华丽,让人浮想联翩。烟花,三月,扬州。这都是十分美好的词汇,但是却紧接上一句的离别之情,因此增加了许多惆怅之意。烟花三月的扬州,固然也是风景绝佳,江南胜地,令人向往,但是留下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情厚谊的黄鹤楼,更是让人眷恋。

这两句诗充分运用了对比的反衬手法,其实是不比自比,不衬自衬,朋友在黄鹤楼,本来应该是雅会,无奈却要惜别,烟花三月的扬州,本来是十分美好的,但是故友却要因此天各一方。

所以黄鹤楼与扬州是如此的美丽,但恰恰因此产生了无限的伤情。

起承两句结束后,到了第三句,开始转,绝句诗的第三句通常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句既要承接上文,形成过渡,又不能与上文关系太紧密,以至于诗意凝滞,失去韵味。

看李白是怎么写的,“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一句用孤帆远影表示故人的离去,与上文自然承接,而在用词风格上依旧是流丽超脱。我们都知道,送别时看到对方的背影往往是最难过的。只要想一下上大学时父母送我们上火车的情景,我们可以借用朱自清写的《背影》一文,来加深一下理解。的确,远去的背影总是让我们心情沉重。李白在这里用了孤帆远影四个字,却超出了一般世俗,孤帆,固然也是孤独萧索,远影,固然也是逐渐远去,且行且珍惜。但是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却是轻灵洒脱,不见悲伤压抑之情,但是从“孤”与“远”这两个字看来,却又充满了对朋友的关切,你一个人在江上孤独远去,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远行的路,但愿一切安好。接下来是碧空尽,朋友渐行渐远,连影子也消失了,只剩下碧空,李白又要一个人面对茫茫的天地了。但凡是对身边重要的亲友送行过的,大概都能明白李白此时的心理感受。

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又是妙笔,这一来为整首诗做了结,同时也与上一句的“碧空尽”,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朋友离开,变得世界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落落的。但是这时却看见大江滚滚,流向天际,它去了哪里?是与朋友一同而去的吗?还是说,长江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东流不息,不以任何人的情感或者意志为转移?又或者说,长江不忍看自己在此伤愁,滚滚而来与自己相伴?这一句看似只是平实客观的描述,但是在经历了前三句的铺陈与渲染之后,却陡然变得峭拔起来,意蕴丰富,视野开阔,情感充沛,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总体而言,清丽不俗,自然流畅,意蕴生动,景象开阔,气势雄浑,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伤感但不压抑,看起来洒脱超拔,总体的格调是高昂的,上升的,所以说其表现了盛唐气象,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