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唐 ] 白居易,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24节气之白露的由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4节气之白露的由来
暮江吟
[ 唐 ]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9月7日或8日交白露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65°。“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白露”节气说:“白露,八月节。 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气始寒也”,“水土湿气凝而为露”,表明气温已经降低到可以使水汽在地面上凝结成水珠了。
气候变化白露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季到来的重要标志,此时日平均气温大都下降到22℃以下。
华南地区,白露节气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 华南地区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 3℃左右,大部地区候平均气温先后降至 22℃以下。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也开始进入秋季。
传统习俗喝白露茶。
旧时南京人有喝“白露茶”的习俗。
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甘醇清香的味道。 而且家中存放的春茶此时已经所剩无多了,白露茶正好接上,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酿米酒。
湖南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白露酿酒的习俗。 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米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为“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古时即为贡酒,盛名远播。 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 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 1︰3 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也有白露节气酿米酒的。
吃龙眼。
在福建福州,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据说这天吃龙眼有大补的奇效,而且认为吃得越早越好,所以不少人家大清早爬起来,就要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 白露早起吃的龙眼,与清晨野外的露水,多少有相像之处。而且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白露前后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正是应节之物。
白露节。
我国有的地方过“白露节”。
民间认为采集白露这天早上的露水点撒四肢的穴位可以防病治病,也有用来擦眼睛的,寓意眼睛像露珠一样明亮。
有的地方采集和使用露水是非常讲究的,清代记录上海习俗的《沪城岁时衢歌》记载:“八月朔,俗谓天灸日,黎明,以花枝露,以古墨研匀,取净管蘸墨,凡童稚之数岁之内者,印圆圈于太阳及四肢诸穴,谓免百病。
秋社。
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进行,此时大约在白露时节。 秋社习俗始于汉代,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酒相贲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肚肺、鸭饼、瓜姜之属,且做棋子样片,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宋代,秋社还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等俗。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饮食养生中医认为,肌体病患是由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侵入所致,而秋冬季节易染疾病的最大特点是“燥邪为病”,其中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此时,老人以及体瘦阴虚火旺的人容易感染温燥之邪。 治燥不同治火,因为“治火可以苦寒,燥证则宜柔润”,因此白露时节,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为主,宜吃一些性凉甘润的食物,以养护心肺肝脾胃,保持身体健康。
食粥。
秋季主气为燥,秋燥能耗人津液,影响人体对水的正常吸收,导致人体缺水,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秋燥”的缺水还与一般缺水不同,光喝水并不能止渴,因为“秋燥”伤阴,喝进多少,排出多少,因此,秋日饮食防秋燥大有讲究。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适当食粥,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常见的做粥材料主要有大米、糯米、小麦、芡实、淮山、豆类、干果等。 熬粥的器皿最好选用砂锅,尽量不使用铁锅和铝锅。 如若能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芝麻、菊花等药食俱佳的食物,则更具有益肺润燥的功效。
除此之外,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更多节气知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