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34年,全国最美乡村女教师秦开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持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鲜血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持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鲜血液(秦开美坚守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持续为乡村振兴增添新鲜血液

扎根乡村教育34年,全国最美乡村女教师秦开美——

坚守,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潜江新闻网讯曾经,面对持刀男子的劫持,她提出自己留下当人质,换取了52名学生的安全。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荣誉纷至沓来,她依然选择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不遗余力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她叫秦开美,扎根乡村教育已有34年。她说:“教育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我愿穷尽一生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履职为民,让农村孩子享受更优质教育

浩口三小坐落在一条小巷中,簇新的柏油路直通校门口。

校园内绿树环绕,宽敞的操场,清爽的跑道,明亮的教室,焕然一新的教学楼,“班班通”全覆盖,以及连续三年获得全市调考前十名的佳绩……无不诉说着这所学校的嬗变。

而4年前,教学楼破旧漏雨、教学设施落后、教师人才流失等问题一度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018年1月,时任浩口三小副校长的秦开美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责任和使命让她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乡村的孩子们,更深层次思考如何办好乡村教育。

浩口三小的现状绝不是个例。在走访调研中,秦开美发现,乡村学校大多存在办学力量不足、设施老化等现象,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乡村教师待遇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制约了乡村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沉甸甸的调研报告让秦开美心潮起伏:我要把基层学校师生们的心愿带到大会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乡村教育要振兴。建议把振兴乡村教育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建设投入,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关爱机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建议加大乡村教育预算资金支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建设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秦开美的建议得到了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和市级统筹资金7975万元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同时,建立完善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制度,全面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更令秦开美欣慰的是,潜江持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各类培训100场次,培训教师1万余次,其中乡村教师占比85%;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基础绩效工资和奖励性津贴均高出城区学校教师……

在秦开美的奔走推动下,400多万资金注入浩口三小,一举改变校园面貌。2019年9月,她又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浩口镇第一所普惠性幼儿园——浩口三小公办附属幼儿园,让更多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学前教育。

2022年,秦开美关注更多的是“双减”。“建议进一步推进教育减负落细落实,扎扎实实将减负工作一抓到底、取得实效,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学校潜心办学,让广大教师真正能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建议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及时回复,正进一步推进落实中。

“大家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大家办实事。”秦开美说,“通过不断为大家呼吁,件件建议落地有声,我们对基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活化传承,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

浩口三小的主教学楼,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崇德楼”。每一层楼,都悬挂着“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中华”等字样的文化牌。

每个星期三下午,校园里歌声悠扬、锣鼓喧天,学生们跟着老师唱非遗、舞非遗,欢快的声音传遍校园。

活化传承,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这是秦开美多方调查后大力推行的特色办学。

一次活动中,浩口镇老一辈艺人在秦开美面前慨叹,乡村民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承人年龄结构老化,出现断层。深入调查后得知,潜江市15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存在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承人青黄不接问题,一些非生产性非遗项目传承更加艰难。

对此,秦开美在市两会上建言,要大力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加大对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共组织全市开展多门类、多形式传承培训活动200余期,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传承人群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乡村学校,浩口三小以少年宫为平台,让潜江民歌、高台舞狮、舞龙、打莲湘、太极拳、二胡、锣鼓等非遗文化相继进入校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学校还评选出“舞狮小传承人”“潜江民歌小传承人”“舞龙小传承人”等多种非遗小传承人,将其照片张贴着在每个教室外墙,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的文化遗产生生不息。

非遗进校园有声有色。2019年,浩口三小获得“潜江市非遗传承教育基地”称号,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潜江市非遗保护十佳团体”称号。该校“潜江民歌进校园案例”还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

弘扬传统集邮文化,“方寸育人”是浩口三小的又一鲜明特色。

2015年,在秦开美的主导下,潜江市首个少年邮局在浩口三小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乡村少年邮局。依托少年邮局,浩口三小近年来大力开展“集邮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举办校园集邮展、邮票设计大赛、生肖首日封设计大赛、致敬最美逆行者书信大赛、校园集邮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方寸间感受集邮文化的魅力。

“我们学校的孩子每天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阳光自信,朝气蓬勃。”这令秦开美分外自豪。

“将教育理念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这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出路所在。”秦开美一直在践行。

矢志不渝,扎根乡村痴迷教育无怨无悔

每天一进校门,秦开美就没有停歇。已担任校长职务的她,仍然带着高年级的语文课和品德课,加上早自习、托管课,一周下来坚持上17节课。

瘦弱娇小的秦开美,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总不觉得累。关键时刻,更是迸发出不同寻常的力量。

2014年6月10日的那个夏日,一男子带着长刀、自制炸药、汽油闯进秦开美的课堂,将她和52名学生劫持,扬言要跟学生同归于尽。时任浩口三小代课教师的秦开美,主动要求男子放开学生,换自己当人质。40分钟时间里,她以沉着和勇敢,为警方争取了时间,解救了所有人。女教师舍身护学子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

几年来,成了名人的秦开美还是更喜欢教书的状态,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当市教育局要将她调去条件更好的市实验小学时,她婉言谢绝了这个进城的机会。

“浩口是我的家乡,这个学校拥有我太多的回忆,这里的每棵树都是我们亲手种的。我的根在农村,我的追求、事业都在这所学校!”秦开美说。

秦开美更是爱生如子,很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雨桐说:“天冷了,老师就提醒我们要多穿衣服,午饭后会问我们吃饱了没有。”在这个留守孩子心中,秦老师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妈妈。

家访中,秦开美得知有个叫小建(化名)的学生,父亲去世母亲判刑,寄住在亲戚家。秦开美把自己获得荣誉的奖励金8000元拿出来,资助小建上学。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秦开美牵挂着乡村的孩子们,组织教师爱心捐款6000多元,开展线上教学、关爱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爱心走访慰问以及“线上清明诗会”“抗击疫情成长有我”“致敬最美‘逆行者’”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019年担任浩口三小校长后,秦开美虽事务繁忙,仍以身示范,所带学科成绩在学校和学区总是名列前茅,所作论文《多彩非遗相伴成长》《好老师需要有担当》等获教育部一二等奖。

从1988年成为一名代课教师那天起,秦开美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岗位上34年。岁月更迭,她对乡村教育的那份执着依然如故。“我一生痴迷教育,一见到学生就欢喜,一走上讲台就有精神。不教书,做什么都难受。”秦开美说。

2020年12月,手捧“第三届中国好校长奉献奖”荣誉奖章,秦开美初心如磐,“我将尽我所能耕耘乡村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

2020年12月,手捧“第三届中国好校长奉献奖”荣誉奖章,秦开美初心如磐,“我将尽我所能耕耘乡村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最优质的教育。”(来源:潜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