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好些国人对中亚几个“斯坦”国家还傻傻分不清楚,具体方位、首都也是左颠右倒,至于其国政民生、风土人情,就更是知其详者寥寥了!今天我斗胆向大家介绍一下,中亚绝对称得上是神奇的国度——乌兹别克斯坦(o'zbekiston)。

外国网友评论土耳其奇葩行为(戏说乌兹国那些奇葩事儿)(1)

图片来自网络

奇葩1:“自大”的国名

先来说说这个奇葩的国名。“斯坦”我想有很多人都知道是“地方”的意思。那么中亚这几个国家好理解了,哈萨克斯坦就是哈萨克人的地方,吉尔吉斯斯坦就是柯尔克孜人的地方(吉尔吉斯和柯尔克孜就是翻译的不同,其实一回事),塔吉克斯坦就是塔吉克人的地方,土库曼斯坦(Turikman,意思是我是突厥人)就是突厥人的地方。而乌兹别克斯坦就是乌兹别克人的地方了,我们逐字来看,乌兹(o'z)乌语中是“我”的意思;别克(bek)这和满大街跑的轿车虽然重名,可八竿子打不着。“bek”是“王”的意思。在今天的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和蒙古等民族的名字后面都有这个后缀,有以示尊敬或望子成“王”的意思。那也没什么稀奇?!如果你把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名称的翻译连起来读就很奇妙了,“我就是王”或“我是我的王”,而且乌兹别克人也常说:“O`zbek o`ziga bek”(乌兹别克是自己的王)。乌语有个词很能表现这个感觉“men-menlik”(趣译:我,我,就是我)哈哈,是不是感觉有点“乌郎自大”的感觉。如果接触到乌兹人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男女老少,大多都很性格随和,温文尔雅,端庄秀美,其举手投足间的修养是我们很多国人可望不可即的。

这么夸张,我就不信!不信?

可以。亲,你来看看!找找自卑先!

那“乌兹别克”这个国名和国民之间“名不副实”啊?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从这个自信心爆棚又霸气的名字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那么一丢丢难以抑制的“自信+自豪+自负+自我优越感”的混合物存在的。当然,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有一款网络APP汉乌互译词典中毫无掩饰抑或是“霸气侧漏”地把men(我)直接翻译成了“老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就怕你们不信,我以原版截图为证。

外国网友评论土耳其奇葩行为(戏说乌兹国那些奇葩事儿)(2)

哎,不行了,忍不住了,这已经是第1001次了,但我还是必须要停下手中敲击的键盘,喝口茶,笑一会儿再写。本人笑点低,让各位看官久等了!

奇葩2:苍蝇蚊子不分

什么?苍蝇蚊子不分?不会吧?本人穷,读书少,也没出过远门,你可不要拿你那一点浅薄的盗听胡说来污染我纯正的三观。”

好,不信?我给你慢慢道来。

小时候数学课,要么欣赏同桌迷人的容貌,要么想下课到哪里去偷瓜的事了,没好好学数学,逻辑思维更是乱乱的,真还不知道怎么把这点事给你说明白,嗯,那我们来试着捋一捋。塔什干(帝都)、撒马尔罕(前帝都)、还有布哈拉(前前帝都)地区所谓“天子的子民”,通常把苍蝇叫“chivin”,把蚊子叫“pashisha”,而费尔干纳(费那劲干嘛),安集延(安迪江或按着涨)的把苍蝇叫“pashisha”,把蚊子叫“chivin”。

说了半天就是说帝都的子民和“费那劲干嘛”,“按着涨”的人把这俩小动物的名称给颠倒了呗!

对,你真聪明,数学真好!怪不得至今单身,跑不快。

你说啥?嘲笑我是吧?就你这智商也不那脚背掂量掂量,真是!

好好好,不扯了,看官都等内急了······

话说有一个艳阳高照,神清气爽的巴扎天,我来到闹市区,逮住每一个从我身边经过的人询问为什么会把你们那么不尊重小动物,把人家的名字给颠倒着用?这次不知道是数学问题还是语言没学好的问题,最终我满头大汗地怀揣着同情我“太好学”的路人,他们因回答不上我的问题而“无知+羞愧”而打赏给我的好几千苏姆。

也就几块钱人民币瞎显摆啥?还不快反省一下,身为一个有体面职业的中国人在不海外不好好进修学习还去乞讨,多丢范儿,要是有人把你显眼的那段发到网上辱我国格,要你好看!

那里没有海,不算海外。

还犟嘴?!

没有啦,最终啥也没问出来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据说有人专门为这两个小动物“正名”而写了专业的学术论文,如今词典上已经“名正言顺”了,苍蝇就是“chivin”,蚊子就是“pashisha”。至于民间,苍蝇蚊子之间的“纠葛”还在无休无止地进行着。

奇葩3:不打伞

稍微有一丢丢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双重内陆国家,

帅哥,啥叫双重内陆国家?

名词解释找度娘,温馨提示另外一个是列支敦士登。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国家被包的太紧的原因,夏天这里特别“暖和”,常常可以达到40摄氏度。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三种:干,太热,太热!怪不得叫塔什干(Tashkent),“tash”是石头的意思,石头干?也不对!“塔什干”哪有什么石头,叫“确实干”还差不多。差一点跑题。对,说到不打伞了。为什么不打伞?自从上次街头挨个询问失败(是丢脸)的经验后,我改变策略从身边的人入手,绕着圈子问他们。

对白如下:

我:“楼管opa(大妈),您为什么不打伞?”

opa:“我没伞。你为什来乌兹别克斯坦?结婚了吗?你有几个孩子?中国为什么只让生一个孩子?你月工资多少钱?中国有没有这么便宜的苹果?……”

我:“opa, opa, uzr(对不起),uzr(对不起),我有点急事,先走了。”假装掏出手机打电话的样子,迅速离开。哎,有惊无险,终于摆脱了。

看大门的大叔为人忠厚老实(每次我晚归,给他买支烟或一小袋咖啡,他都让会我进去),我去问问他。

我:“Sunet aka(Sunet是割礼的意思,好奇怪的名字), Salom (你好),这么热得天您为什么不打伞啊?”

Sunet aka:“Salom(你好),你休息的好吗?你学习好吗?宿舍住的好吗?你家里人好吗?你今天心情好吗?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你找乌兹别克女朋友了吗?你会中国功夫吗?BurisLi(成龙)是不是中国人?你月工资多少钱?你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看一下chirchiq(塔什干州下一个地名)那边有个大理石矿山,看能不能合作开发一下……”

我用了全身的蛮力强行打断他的话,喊到:“aka,aka,我真的有特别要紧的事,先走了,以后再聊。”

Sunet aka用粗壮的胳膊钳住我说:“再聊一会,我给请你吃全塔什干最好吃的抓饭……”

我好不容易挣脱开:“aka,谢谢!我有空再吃。”

晚自习的时候,怀着为什么他们不打伞的疑问,我来到在宿舍楼一楼阅览室,一个乌兹妹子好奇的看着我说道:“你是韩国人吗?你会说英语吗?”(这是什么逻辑?)

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会英语(有点心虚)。”

乌兹妹子:“是吗?汉语“你好”怎么说来着?阿尼哈赛腰,还是哭你骑蛙?我不会英语,你当我老师吧?”

我:“这······我,我,你,你们夏天为什么不打伞?不怕晒黑吗?下雨下雪为什么也不打伞?”(我也学会了本地人的表达方式,只管问,不管对方有没有时间回答。)

乌兹妹子:“没有吧,你说的好像对,确实这里没有多少人打伞。天太热,打伞也是热,没用,拿着还难受。下雨下雪都很凉快,打伞干什么······”我虽然至今没有找到他们不打伞的缘由。但我还真诚地说了声谢谢,因为她也算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她没问我太多的个人隐私。

奇葩4:周四周天吃抓饭

在乌兹国的“老外”必被问及的三个问题:

1.你喜欢我们国家吗?(我能说不喜欢吗?不然你又会生气,说这个老外不会聊天。我还贬低自己的选择来到一个如此腻歪的地方,还住了这么久,我没毛病吧,反正于情于理坚决不能说不喜欢)。

2.你最喜欢吃乌兹国的什么饭?(闭着眼睛瞎说都知道是抓饭,讲真!塔什干(俗称塔村)再也没啥好吃的啊!要么油腻的要命,要么咸的要死,要么甜的不要不要的,反正都是不让你好好活的。温馨提醒:除了水果以外,其他零食不要轻易尝试,比如酸奶疙瘩,小甜甜甜点,咸咸咸泡菜等,好奇害不害死猫,我不知道。但让你一次尝试终生难忘是铁定的)。

3.(一边坏笑着,一边用手指摸一下眉毛)问你有没有找乌兹别克妹子?(以下依照个人智商,品行,志趣,答案自备,后果自负,在此不再赘述。)

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顿,便宜,实惠,但有点费牙但很耐饿的各种版本的抓饭之后,期间听说这里的人都喜欢周四,周日吃抓饭。俗称抓饭日。因此,在这两天如果你想应酬,想下班早点回家的话就可以说:“今天我老婆给我做抓饭呢!”然后,大家相互递一个眼神“会心”一笑大家就都就心领神会了。

哥,会心为什么加引号?

你怎么这么细心又较真啊?我本打算不回答这个问题了呢?真是!顺便问一下你超过18岁了吗?如果超过了我就给你讲。

据一位我所在大学著名诗人讲,他也不知道这个习惯曾几何时,哪位圣人钦点的。大多数乌兹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周四,周日吃抓饭是为了补充能量,让夫妻生活更和谐。这好像也说不通啊?这里周五,甚至周六都是要上班的啊!?至于周天,还可以理解,在这里一般一周就休息一天,睡个懒觉,一家人做一锅抓饭,从早吃到晚,省事啊!(理由:周天几乎所有的窗口都关门。在大街上车辆行人都很少,很多商店,饭馆,药店,摆地摊的都歇业。)

外国网友评论土耳其奇葩行为(戏说乌兹国那些奇葩事儿)(3)

图片来自网络

奇葩5:哈山,胡山

据说穆斯林的家庭如果生了一堆双胞胎,老大通常叫哈山(hasan),老二叫胡山(husan)。如果三胞胎就加一个名字男孩叫塔哈尔(to'hir)。有人会问女孩呢?老大叫法提马(fatima),祖贺拉 (zuhre),老三叫哈迪夏(hadicha)。据说这些名字都与清真文化有关,其实基本的意思和我们叫的老大,老二,三儿差不多。

有一次我向这位老师请教这个名字的问题,他就先给我讲了一个段子。一天,他和母亲聊天,说如果我老婆生了双胞胎我想给他们换一下名字?他母亲生气的说,孩子是真主给你的,还给他们起了这么好的名字,你应该感谢真主,而不是给他们换个名字?

所有的双胞胎都叫这么名字重名太多不好啊?

你是他们的爸爸,有你在他们不就和别人分开了吗?(父姓 名字),另外,一辈子你能遇到几次胡三和胡三分不清的?

在他无奈的摇完头以后,我说如果是龙凤胎、四胞胎、五胞胎或者更多,还有男有女呢?他连连摇头爆笑道:你应该感谢真主,而不是给他们想更多的名字?

奇葩6:虔诚的祷告,热火的表演

除非稀客,贵客,乌兹人一般不常请别人到自己家来做客,但真心请您去了,一定是盛情款待。首先,家里的主人会念一段祷告(duo),说一些诸如欢迎您到我们家来做客,祝愿你身体安康,学习进步,万事如意的话。然后开吃,如果你打算分分钟结束“战斗”,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会一道菜一道菜的慢慢上,慢慢吃,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差不多过去了。席间觥筹交错自不必说,饭罢依然要将手指并拢,双手举至面见,说一声感谢真主赐给我们食物这样的话再离开(好像不太像纯正的穆斯林啊)。

记得有一次,一位乌兹朋友过生日邀我去参加,由于去的是kofe(类似于茶餐厅),当天他的父母家人老小几十人都来参加,席间聒噪的音乐震耳欲聋,大家都泰然自若。晚九点以后,歌舞表演轮番上场,其中最惹眼的莫过于肚皮舞,婀娜的舞娘会在各个席间“搔首弄姿”表现各种媚态,然后让你打赏小费。那天几位舞娘来到乌兹朋友的父亲身边开始“表演”,不知是他酒过三巡,反应有些迟钝,还是正在沉浸其中,一位舞娘不忘用频频抖动的胯部去顶一下他的胳膊,这时只见他更加面红耳赤,然后一边憨笑着瞄了一眼旁边的妻子,一边给每位舞娘打赏了小费。这时我看大家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诧异或其他异样的表情,依然鼓掌,打口哨,还有人学着舞娘一起舞动。我想这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我让我们父母参加这样的“活动”,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虔诚的宗教仪式的背后,这里的人们更多地是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奇葩7:不拉乘客的司机不是职员

在乌兹国打车绝对是一件让你记忆深刻的体验。站在路边伸出右手食指,很自然地指着地下,然后静静地等待,不一会“黑车司机”就来了,有时还会排起队来。“aka,我去XXX,多少钱?”“你给多少钱?”(提醒看官这是典型的乌兹人的询价套路,因为按照常理司机应该知道是多少钱,但他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在经过一番你三千我五千的讨价还价之后,定价上车,这时司机会一脚把油门踩到底,然后淡定的问,“你知道路怎么走吗?是XXX路吗?是XXX方向吧?”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你和司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司机往往会一边飙车一边路问,但有时还会把你带到一个你们都不熟悉的地方,然后再多兜几个圈子,才能到达目的地,但一般也不会多加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行规”。(在乌兹国可能什么都慢,办事慢,吃饭慢,走路慢,但一位年过七旬的乌兹“buva”老爷爷,也能将1973年产的拉达开出法拉利的速度来,这就是乌兹别克速度)。

由于当地人的普遍工资都在一百到二百美元之间,持续的通货膨胀,让物价节节攀升,苏穆持续贬值(如2015年11月5日黑市汇率1美元兑换4135苏穆,2017年5月28日1美元兑换8500苏穆,而且到目前为止,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所以为了生活,跑黑车成了男人们下班后贴补家用最普遍的“第二职业”,这些“黑车司机”可能是公司职员、教授、退休职工、公务员、甚至政府议员都有。可见,在塔什干不带乘客的司机,不是好职员。(这里的人大都很健谈,因此,要想了解乌兹,了解社会,甚至练习语言,和他们聊天都是不错的选择)

奇葩8:这里人人爱“Toy”(节日)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节日,这不稀奇。无非放个假,睡个懒觉,参加集体活动,唱歌,跳舞,吃吃喝喝如此而已。当然乌兹人也不能脱俗。他们喜欢参加各种toy,爱热闹,爱唱歌,爱跳舞,也还写诗,念诗。尤其是喜欢用带有aruz(阿鲁兹韵)和barmoq(巴尔马克韵)的诗歌来赞颂祖国,期盼幸福生活,表达祝福和友谊,也用来纪念Alsher·Navoiy(艾力希尔·纳沃依)和其他值得纪念的人物。因为在这里离开艾力希尔·纳沃依,几乎无法谈文学,离开Amir·Temur(阿米尔·帖木儿)无法谈国家,离开法拉比和兀鲁伯无法谈科学一样。

说到诗歌,在今天的中国,诗人几乎已经和“神”或“神经病”划等号的时代,至于诗歌,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我们也曾是崇尚诗的国度,可如今诗韵的律动和诗意的曼妙已经无法平复我们浮躁的心灵了。在这里toy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皆大欢喜的事情,除了传统的岁时节日外,几乎只要是“Toy”大家都乐意去。即使是无酒无茶,只要有一片空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舞动起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有时空地和音乐都没有,念首诗、讲个段子、甚至说件糗事,大家都会开怀大笑,相互击掌,以示同乐。

外国网友评论土耳其奇葩行为(戏说乌兹国那些奇葩事儿)(4)

图片来自网络

奇葩9:一夫多妻制

在这样一个国度,当我第一次听说在法律上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的时候,我的三观还是为之一振。经过了解发现,虽然实际生活中娶两个老婆的人也不多见,毕竟能娶得起,养的起的都是富贵之人,真所谓pul bo'lsa changalda so'rva“有钱戈壁滩上都可以喝肉汤”(有钱能使鬼推磨)啊。闲聊中发现在这里娶多个老婆依然是很多乌兹男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梦想。

而另一面的情况是由于女多男少,离婚之后的女子无论身份高低,相貌如何,再婚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即使是再婚,也要放下身段才能勉强成全一个家庭,不至于孤老一生。在这里婚姻依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ota ona razi, xudo razi”。(父母之意,就是天意)。不知是传统宗教、父权家长制还是这个国家女多男少的原因,造成了今天这里对女性的歧视。“it vafo,xotin jafo”(狗是忠诚的,女人是卑鄙的)这样的谚语大家都耳熟能详,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很多女性也居然赞同这重说法。而且这里对女性的行为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一般女性不能主动和陌生男人说话,过更多接触,拍照合影、留电话等更是忌讳。另外,婚前性行为是禁忌,如果男方发现自己的新娘不是处女,有“充分”的理由解除婚约。随着社会的逐步开放,现在在公共场合各种秀恩爱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外国网友评论土耳其奇葩行为(戏说乌兹国那些奇葩事儿)(5)

图片来自见水印

奇葩10:说抽烟和喝酒

抽烟喝酒司空见惯,哪里都有也不稀奇。可在这里我确实见了一些抽烟喝酒的稀奇事。“nos”(一种烟的名字)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存在。首先这种烟不是抽的,而是“吃的”。确切说是把小药丸一样的“nos”放在嘴唇和牙齿之间,含上那么一会,然后吐掉。据说短期内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因此,我怀疑这里面可能有大麻或其他麻醉神经的成分。据说“nos”是中亚五国、阿富汗及伊朗等地贫穷的烟民必备品。

在塔什干的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水烟商店和提供抽水烟的kafe,这估计是“苏联遗风”,现在被乌兹人很好地“吸收”了,如今变成了很多青年人奢侈的消遣方式,因此,常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炫耀自己和“狐朋狗友”在烟雾缭绕的水烟馆享受迷醉的照片。

另外一个场景,一个年轻帅气的学生哥,犯了烟瘾,就掏出一千苏姆(约1元钱),买了三根细支烟,将两根细心的揣起来,然后问买烟的大妈借一个“火柴”。(哥,没搞错吧?现在还用火柴,打火机多方便啊?造一个打火机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好吗!)享受完以后,不忘将烟头扔在垃圾桶里。还有这边的公共场合是不允许吸烟的,所以,烟民们普遍都比较讲究。

说完了“烟”,怎么再说说“酒”。这里的超市是不允许买酒,因此不论啤酒、红酒、白酒都只在写着“vino votga”或“vino grand”的专卖店里卖。(因为在这里国内各种专卖店并不多见。)男人们有时候聚在一起抽着水烟,喝着小酒(通常他们喜欢喝一口白酒,然后再同时喝口香槟或者啤酒,据说这样更有滋味)。当然,也有些人会在没人的空地上,用一个黑颜色的包装袋将酒瓶包起来,慢慢享受。这一般是稍微有钱的人的生活,而那些收入较低甚至没有收入的人,如果想喝点小酒怎么办呢?这些人通常会去街边的药店,将廉价的医用酒精和矿泉水勾兑在一起喝。据一些工厂的老板说他们生产用的酒精通常是由专人看管的,因为发生过有工人偷喝工业酒精中毒致死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