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朋友向我询问CATTI的考试策略,下面根据我自己的学习和备考做一下集中回答CATTI是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的缩略,全称是“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可见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反映证书持有者的翻译水平,二是翻译资质的证明,同时在翻译行业证书与职称是直接挂钩的无论笔译还是口译,无论哪个语种,都分四个等级——资深、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二级和三级是可以直接报考的,不必先考三级后考二级(我是在2005年直接报考二级一次性通过的)二三级证书持有者的职称是“以考代评”,三级对应助理翻译(初级职称),二级对应翻译(中级职称)一级考试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有同语种和同类型的二级证书,在职称评定方面是“考评结合”,对应高级翻译(副高职称)资深翻译是需要根据翻译成果进行评审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catti备考经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catti备考经验(我的CATTI考试经历和备考策略)

catti备考经验

有不少朋友向我询问CATTI的考试策略,下面根据我自己的学习和备考做一下集中回答。CATTI是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的缩略,全称是“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可见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反映证书持有者的翻译水平,二是翻译资质的证明,同时在翻译行业证书与职称是直接挂钩的。无论笔译还是口译,无论哪个语种,都分四个等级——资深、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二级和三级是可以直接报考的,不必先考三级后考二级(我是在2005年直接报考二级一次性通过的)。二三级证书持有者的职称是“以考代评”,三级对应助理翻译(初级职称),二级对应翻译(中级职称)。一级考试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有同语种和同类型的二级证书,在职称评定方面是“考评结合”,对应高级翻译(副高职称)。资深翻译是需要根据翻译成果进行评审的。

下面主要说一下二三级的笔译考试备考策略。这两个级别的笔译考试题型一样,要求一样,只是难度上有差异,因此备考策略是相似的。

这两个级别都是考两个科目——《笔译综合》和《笔译实务》(一级只考《实务》),两科必须同时几个才算通过,如果只通过一科不能算通过,下次报考时成绩清零,需要重新参加两科的考试。

自从2003年试运行以来,CATTI的通过率一直很低,基本在10%-15%之间徘徊,二级通过率相对更低。而没有通过的考生中,85%以上是“卡”在了《实务》这一科上。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针对备考CATTI二三级,我总结出了“三七原则”“四六原则”和“无无原则”。

一、三七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综合》和《实务》的备考时间的。《综合》是最容易通过的,因为这一科的题型是我们平时考试中最常见的,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职称考试、四六级、专四专八以及雅思等,与CATTI的题型重合率在80%以上,某些类型的试题能100%覆盖CATTI的题型,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的外语学习有意无意地为《笔译综合》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如果六级英语在550分左右,在没有系统备考的情况下,三级《综合》的通过概率在80%以上,二级《综合》的通过概率在50%左右。因此, 《综合》和《实务》的备考时间比例以3:7为宜。

二、四六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实务》备考中英译汉和汉译英的时间分配的。《实务》的考题类型简单粗暴,两段英译汉(三级约600单词,二级约900单词)、两段汉译英(三级约400字,二级约600字),各50分。在同等级别和翻译标准的情况下,英译汉相对简单一些,只要认识单词(有纸质字典辅助),会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不漏译错译,将译出的汉语字词按照汉语习惯组织语言,进行润色、审校,基本可以写出在评卷老师眼中acceptable的译文,能根据不同体裁和题材做到“信达雅”则是翻译大家的水平了。例如,郑振铎先生在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中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时,传神之笔译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单单这句汉语也成为经典诗句,赋予了原句新的生命。当然,在二三级笔译考试中,能达到“可接受”就意味着及格和通过。

在汉译英时,如何在单词选择、句型使用、语法规范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对于非英语母语的考生都是相当大的考验,如何翻译“准确”是一大难题,更不用说英语思维和地道表达了。因此,汉译英的训练用时方面要有所倾斜,个人认为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备考时间分配以4:6为宜。

三、五五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英语重要还是汉语重要”的问题,合格的译者必须是“双达标”,对母语和外语重视程度和掌握的数量程度都要同等对待。一位英语优秀但是汉语不合格的学习者成不了合格的翻译,反之亦然。一位优秀的译者应该是至少两种语言的“高级掌握者”。因此,无论“源语”还是“目的语”,都要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

以上讲的是比较抽象的分配问题,下面说一下具体的备考技巧。

很多朋友关心的是选择什么教材,其实翻译考试(包括翻译实践)是实战型的,要淡化考试范围、单词数量和教材版本的问题。如果我说14年前我是靠背《新英汉词典》通过CATTI二级笔译的,可能很多人是不相信的。当时没有CATTI辅导班、也查不到真题或样题、也没买到考试大纲,我甚至都不知道可以带一本纸质词典入场,傻乎乎地带着一支笔就进了考场。依仗着翻烂过三本《新英汉词典》,依仗着翻得毛边的十几本《英语世界》,稀里糊涂一次性通过了考试。我讲起此事时,基本没几个人相信,还有人问我,你学英语竟然不用《牛津高阶词典》?《牛津高阶词典》很不错,我习惯使用《新英汉词典》,翻看得多了,很多单词在哪一页哪个大体位置我基本上都知道,换了其他类型或版本反而不习惯了。

其实大学里的翻译学教材本身都不错,市面上正式出版的翻译教材也是不错的参考。除了基本翻译理论外,更多的要进行翻译训练。我个人的建议准备几本中英对译的刊物,比较经典的是《英语世界》,这也是我个人长期坚持订阅和使用的。(放心,文末没有卖书广告和链接,此处仅仅是举例)自行订阅,、直接购买合订本或过期的都可以,翻译训练不是看新闻,文章的时效性不是关键。有些旧刊物有翻译大家的作品,很值得细细琢磨。个人不建议以网站双语新闻为训练素材,为了追求时效性,很多双语新闻的翻译侧重于“快速”,而忽视了“精准”,达不到教材的标准。

那么如何用中英对照刊物训练翻译呢?一是泛读,每天读3-5篇文章,先读其中一个语种的原文,读的过程中要有“翻译意识”,带着问题和任务阅读,时刻想到如果是我翻译,该如何选词,该如何调整句子结构。二是自我测评,选择三段作为测评的文字,难度分别是略低于、约等于和略略高于自身翻译水平。认真译完之后,将另一语种的译文作为参考答案,进行自我分析和学习。英译汉和汉译英的训练数量基本相当。在翻译训练中,不要仅限于“对错”,更多地要分析“优劣”。坚持1-2个月(一个周期),翻译水平会有一个较明显的阶段提升。坚持5-10个周期,翻译水平会达到预期水准和考试标准。

最后说一句,还有一种材料是翻译训练的绝佳教材,就是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英对译版)。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经过数百(甚至更多)专家的打磨,无限接近“完美”。要论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和翻译水平,中国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