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让自己增值的4件事(荐书自洽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向内看)(1)

荐读让自己增值的4件事(荐书自洽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向内看)(2)

自洽的英文是self consistent,相比自洽二字,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自相一致”。那自相一致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和“认知的自己”,要“内外一如”;另一个是“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行为”,要“知行合一”。

在本书的第一章里,作者首先提出了认识和接受自己是自洽的重要方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是接受的基础,但认识的完成,最终也要体现在接受上。当然,接受也不是彻底的躺平,也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一些预防性的调整”。如大卫•希伯里所说:“所谓的活得好,其实是接受原本的人生、接受原本的自己、原本的结果,抓住机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满足于结果。”

在这一章中,还有关于“内卷”的一节讨论,这个略带贬义的热点词被有趣地扩展成了一种向内的自洽。内卷本来的意思,是指在一个组织不能向前进化的时候,开始向内的细致化。但作者认为,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构成这样的组织。“在这个时候,我们向内探寻,如何维护自己的身体,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这就是经典意义上的内卷,而这个内卷无疑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在人类进化速度减缓的当下,取而代之的involution也可说是对“在不确定的日子向内看”的最好解释,代表了本书的内核精神。关于“内卷”的具体方法,后面几章里史律也结合自身的经历做了生动的介绍,比如怎么用看书吟诗的精神给养走出职业的低谷,如何培养“无用”的爱好,如何自我教育和健康管理…

除了“自洽”,本书也用了很多笔墨在“他洽”上,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怎么进行职业生涯的调整,我认为这些也可以理解成“向外的自洽”。他们其实也是自洽的外部表现形式。正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向外真实的表达情绪,能动的满足需要,恰恰是关照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有力证明。比如在“说不是重要的沟通能力”这一篇中,作者注意到职场新人难以说不的现象,“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职场新人有时候把自己看得过重了,给自己背上了好几道心理包袱,总觉得一举一动都在被捕捉、被评价。”在他人凝视下的自洽,难免只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只有放弃对他人目光的恐惧和谨慎,勇敢地表达自我,妥善安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才能做到源自内心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实现内在世界的稳定性和可容纳性,成为一个十足的自洽的人。

再比如在年少成名还是大器晚成的讨论中,文章里写到,绝大部分人的人生还是平凡中见精神,平凡中见幸福,对前述两者的过分期许,都是有损幸福的。这里并没有说,过分的期许是无益于成功的。纵观历史,很多名人的成功反而源于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期许。但同时,对巨大改变的强烈期盼和安心接受自身现实状况之间也是明显不自洽的,这种不自洽,往往是不幸福的来源。甚至有些人,即便已经年少成名或是大器晚成,还是难以自洽,向着永远到不了的彼岸耗尽全力,亦或是成了他人期待目光下的牺牲品。

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同样,成功和财富也只能是手段而不能是目的。不自洽的人是难以自信和自爱的,自我的低价值感让他们无法成为目的本身,从而心甘情愿沦为追逐财富泡影的工具人,误以为财富=自我价值实现=幸福的彼岸。但是把自己当船的人又怎么可能上岸呢。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要放弃内卷、躺平任嘲啦。决策问题中常强调满意原则,可能哪里是现实世界的内卷和内心世界的“内卷”(自洽)的平衡点,也没有唯一的最优答案,而是要我们用自洽的心去感受,求得自己的满意解。

愿我们都能从过去自洽而来,拥抱不完美,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向未来自洽而去,面向不确定,迎接生命中未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