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述有个青丘国,其国有座青丘山,山上有一种九尾狐,本期主要讲讲九尾狐是怎样从祥瑞神兽变化成了迷惑人心的女妖。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一段极简的、只有九个字的描述: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翻译为:有个国家叫青丘国。此国有一种狐狸,长着九条尾巴。

此描述其国家位置不详,其狐狸也不详,是一个完全模模糊糊的概念。

读到《山海经》海外东经时,有了进一步的描述: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翻译为:青丘国在朝阳谷的北边,这里的狐狸有四只脚和九条尾。

此描述青丘国有了方位,狐狸有九只尾巴外还有四只脚。比前面的经文描述要详细多了。

在读到《山海经》南山经时,有了更详细的描述: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翻译为:再往东三百里,有一座青丘山,山的南面盛产玉石,山的北面多出产青雘。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如婴儿啼哭,它能吃人,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中妖邪毒气。

此段描述相比前面两段,其青丘山的位置更明确,对九尾狐的描述更详细。

由此可见,只有倒读《山海经》,才能还原山海经的本来面目。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1)

山海经青丘国九尾狐

除了《山海经》外,先秦古籍《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

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

大意为:治水的大禹到三十岁了还没有娶妻,他路过涂山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经很老了,但还没有孩子来继承他的事业,大禹对山神祈祷说:“我想娶亲的话,一定会有想嫁我的人。”

果然,有一只九尾白狐来到了大禹的面前。古代一般认为狐狸是瑞兽,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大禹说:“白色,是我族的象征;九尾,是王者的象征啊!”

于是,涂山人吟唱歌曰:孤单美丽的白狐狸啊,九条尾巴茂盛扬起。来这里成家立业吧,会使当地繁荣昌盛。”

于是,大禹也觉得吉祥如意,便与涂山氏的女娇成亲了。后来生下了夏启,他就是夏朝开国君王。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2)

山海经青丘国大禹与九尾狐

春秋时期的《孝经》记载:“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意思说:九尾狐是德行最高的鸟兽。

西汉,王褒《文选·四子讲德论》记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意思说:过去周文王听从了九尾狐的话而让东夷归顺了周朝。

西汉时期的砖石刻画上也刻有代表吉祥的瑞兽九尾狐。

现考古出土的西汉鎏金胡傅铜温酒樽上,也刻有九尾狐,不过西汉时期九尾形状与我们现在想象的还不一样哟。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3)

西汉鎏金胡傅铜温酒樽上的九尾狐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记载: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意思说:九尾狐是兆示“子孙繁衍”的祥瑞之神兽。

《白虎通德论·封禅》记载:“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

意思说:九尾狐死后不忘将头向着自己的家乡,九尾狐能兆示子孙繁衍,后代兴盛的祥瑞。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狐,祆兽也,鬼所乘之。有三徳: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丘首。”

意思说:九尾狐,天兽也,是神附体的,它有三个德行:一是其毛色中和,二是小狐在前,大狐在后,三是死后不忘将头向着自己的家乡。

南北朝《宋书·符瑞志》记载:“白狐,王者仁智则至”

意思说:看到白色的狐狸,帝王和圣人就会来到。

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意思说:唐初以来,许多百姓祭祀狐神,……当时有谚曰:没有狐神,不形成村子。

由此可见,自从九尾狐有记载以来,一直被百姓当成会带来吉祥的瑞兽,特别到唐朝时候达到了顶峰,并且还将九尾狐当成狐神来祭祀。于是,在民间传说中,九尾狐从瑞兽变成狐神、狐仙。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4)

山海经青丘国瑞兽九尾狐

然而,物极必反,九尾狐被“人格化”以后,必然象人一样既有好人,也就有坏人。于是,民间传说中,就出现了九尾狐成精化为人形作乱人间,残害生灵的说法。

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白居易的《古冢狐》词曰: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此诗首次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

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5)

妲妃九尾狐妖精

然而,在日本的民间,也开始了污名化九尾狐的传说:在大唐年间,由于九尾狐作乱民间,残害生灵。唐太宗便派道士李淳风去降服九尾狐,九尾狐便偷偷溜上日本来华“遣唐使”的船,潜逃到了日本。在日本继续危害人间,九尾狐被日本人赋予日本名字叫“玉藻前”,还成为了日本三大恶神之一。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6)

日本九尾狐妖玉藻前

到了宋朝,由于宋人仇恨胡人入侵,“狐”与“胡”同音,于是,九尾狐被彻底妖魔化,

宋朝田况《儒林公议》说宋真宗时大臣陈彭年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时人目为九尾狐”。

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

就在这个时期,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被说成是九尾狐的故事,传到了日本。于是,日本江大府卿写的《狐媚记》,就描述说道:“殷之妲己为九尾狐”。

元朝时期的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正式描述“殷之妲己为九尾狐”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

到了明朝时,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将九尾狐描写成女妖,托附妲己之身迷惑君王,使此倾城亡国。

从此以后,九尾狐为女妖的形象传到了千家万户,乃至世界各地。

山海经中狐类妖兽(山海经大荒东经)(7)

唐以后瑞兽九尾狐被说成了迷人妖精

从九尾狐身份的变迁,可知先秦以后的作者,在神话或史记的编辑中,基础上都带有“家乡家族情怀”、或“统治需要情节”、或“小说创作需要”等手法,把上古最纯粹、最真实、最原始的史实,改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所以建议后秦的古籍文献只能作为参考,

好啦,本期基本上讲清了九尾狐的身份变迁及来龙去脉。

谢谢大家欣赏,请记得点赞、关注哟!

喜欢看视频的朋友,可点本头号视频专栏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