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1)

文丨谷雨(方塘传媒《重新发现商丘》主编)

著名学者曹锦清通过身体力行走访调研90年代中原不同地域乡村的现实,完成《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其看来,乡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从历史演进来看,乡村是促使城市形成的必备条件,乡村也是城市的缩影,我们在感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同时,一定要追根溯源,其根本在乡村自身的发展问题。

乡村的落后既已是事实,在城乡差距日益明显的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其旨在给乡村一个喘息发展甚至追赶的这样一个时代机遇,也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找到乡村产业经济兴旺的秘籍,或许就找到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另类法门。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2)

当然,我们不希冀每一个乡村都发展成为几何倍增式的产业经济,更不希望盲目的复制和跟随,惟稀缺,方可贵。不管是“一县一品”,还是“一乡一业”,能够捕捉到适合自己的机遇,便是最大的成功。

1、这里是孙迁

最近,我们调研了孙迁村。

孙迁是谁?孙迁在哪里?什么是孙迁?这是我朋友圈发布调研图片和视频之后很多朋友的疑问。的确,孙迁这两个字从汉语的组合意思来分析,首先,跟姓孙的家族或者大户有关;另外,这个迁字做迁移,移动,人口流动,人口迁徙之解。相传宋朝末年,此处有几户高姓人家居住,时称“小高庄”。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孙姓从永城迁入此村,始称“孙迁”。由小高庄到孙迁,村庄名字之变可以看出,这个孙氏家族应该在当时非官即富。咸丰八年(1858年)为防止粤、捻二军侵入,居住户联合出工筑墙打寨,体现了群策群力的乡风民风,名曰“协和寨”。由此,孙迁也是个千年古寨。解放前夕,高氏家族举家外迁,协和寨更名为孙迁寨。豫东地区的乡村在特殊时期,共同抵抗外部侵犯时,用筑高墙打寨的方式获得一时安宁,可见,在千年之前,乡村的团结、共患难精神是扎了根的。2000年进行“空心村”改造,经上级和村委研究决定更名为孙迁新村。到了新时期,终于有了新的乡村变革。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3)

据公开资料,孙迁村委隶属于宁陵县石桥镇,辖孙迁新村和王波楼两个自然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居住600余户,总人口2000余人,均为汉族。主要经济作物为:酥梨、花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

近年来,石桥镇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结合驻村帮扶单位---省文联文化、文艺资源优势,编制了孙迁村旅游整体规划,打造豫东文化名村、中原墙绘第一村。孙迁新村的墙绘旨在塑造一个特色乡村面貌,它与普通乡村文化墙、口号墙、传统文化墙等不同,孙迁新村的墙绘设计理念是将墙绘跟在地文化融合、与乡村风土人情结合、跟时尚潮流接轨、有西方艺术画元素、更有农家生活乐趣图,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据说,这个墙绘是3D立体的,游客与墙绘背景会完美如一,这是吸睛的亮点和看点。从孙迁新村布局来看,有贯通东西方向的主街道,两侧为居民住宅区,顺着主干道,一览村容,比较适合游走。所以,从行走路线来看,规划齐整,不费力,边散步,边欣赏墙绘,与墙绘作品合影,叫人如何不喜欢?

从乡村旅游要素来看,孙迁的墙绘是可以带来流量的,从墙绘设计元素和数量来看,需要一点时间慢慢品味,而孙迁村史馆是游客的下一站风景,这里是流变的乡村风光,既保留了很多农耕文明的器物,还有乡村各个家族的历史,彰显乡村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乡村特产展示:白蜡杆产品及酥梨延伸产品--梨膏、梨酒、梨醋、酵素等。据悉,该村在整合闲置乡村房产,开发乡村民宿,一来农民可以获得收益,二来游客可以体验农家生活。当然,农家乐也是必备项,我们期待这些乡村变革带来新的增量经济。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4)

文旅融合,产业发力,乡村治理,赋能导流,文艺活动,惊艳四方,民心齐聚,脱贫致富。

依托宁陵酥梨名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商宁一体化发展趋势之下,将乡村基础产业做扎实,对于未来孙迁新村更好的发展意义重大。

2、乡村振兴的战略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所谓的“五位一体”指的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逻辑。“五大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路径选择。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5)

产业振兴,才能产业兴旺。不管是乡村振兴的战略逻辑层面还是乡村振兴目标层面,产业都是重头戏,也是事关农民生活富足与否的根本。传统的农业经济可能会越来越多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而唯有开发农业全产业链经济,才可以应对价格、自然因素等变局。产业问题,也是各基层执政者关注较多的话题,发展什么产业,产业怎么做好,怎么走出去,怎么品牌化,模式能不能复制等,尤其是乡村当中,围绕农业产品深加工往往成为趋势。拿孙迁新村来说,酥梨延伸品,梨膏生产由传统手作向现代化无菌车间转型,果源贡走在了行业前列,利用电商平台做优了产品,不断开发新品牌,市场化运作意识比较强。在品控和电商平台继续稳定加强基础上,梨膏产业有望再上新台阶。“果源贡梨膏厂对孙迁扶贫的贡献是收购贫困户的酥梨和吸纳贫困户来厂就业。目前吸纳23户贫困户到厂就业,一天下来工资80元。”梨膏厂创办人张敏如是说。

人才振兴,方可人尽其才。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可以从上到下不打折扣的实施下去,主要还是看人,无论在基层治理方面还是产业带动方面,人才不可缺。农村从古至今特殊的乡风乡俗、宗族家族关系、邻里相处之道等传统的观念影响,基层干部的威信、亲民和执行力方面需要掌舵人,需要带头人,需要遮风挡雨者。孙迁新村的前后变化跟执行上级政策的基层干部不无关系。现任村支书张金生眼中的乡村振兴就是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让产业扶贫成为解决贫困户的基本方略。在该村光伏产业园项目申报阶段,村支书带头连夜平坑塘,抢时间,争验收,一晚上,平了三个土丘,四个废旧鱼塘,挖掘机用坏数台。这种集体拼搏精神是毋庸置疑的,没有领头羊也是无法凝聚战斗力的。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6)

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些逻辑实则是解决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属于乡村治理的范畴。文化振兴,有基础设施层面的振兴,比如兴建村民娱乐、休闲、健身等文化综合广场;还有乡村孝善文化、阅读书香、移风易俗、文化下乡等软文化建设。生态振兴,旨在改善乡村基本居住环境,摒弃脏乱差,营造美丽、宜居、绿色、环保、舒适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发展文旅产业的乡村更要重视生态的细节。组织振兴,其根本是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凝聚群众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作用,组织振兴在新时代具有很大价值,也是执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核心战略。

不久前结束的“百年相守·情定宁陵”大型公益梨树认领活动当中,我们获悉,除了常规演艺活动之外,斑马会员、贝店等平台企业现场认购孙迁酥梨,让产销更加畅通。这种高起点,以文化牵引,进行全国性跨行业资源整合和项目导入的做法,在提升乡村品质,推介宁陵上具有一定价值,一个村庄与外界的链接通过这种资源配置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也是乡村振兴当中,外部力量对于乡村的改变。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7)

毋庸多说,结合以上几个核心战略逻辑来看,宁陵孙迁个性化发展思路,有其战略规划的历史必然,也有省文联定点帮扶驻村书记宏观统筹规划引领、基层村干部、全体村民合力奋斗的结果,惟愿,孙迁新村的蜕变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参考。

接下来,孙迁新村的发展战略还可以考虑如何与宁陵县甚至商丘市的产业发展协同起来,并可以尝试用孙迁新村的文艺资源赋能宁陵及商丘的经济发展,这样,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整个区域,以乡村为支点带动周边区域实现价值重构意义深远。尤其是在乡村产业品牌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而后的订单一旦纷至沓来,那么可以考虑扩大梨膏厂的规模,包括村子周边市场的原材料供给、产品质量统筹等问题都可以形成价值闭环。

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网商社科重新发现宁陵)(8)

所有的战略都有关键点,只要围绕其核心,不忘初心做下去,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检验。在乡村振兴全国一片激情和火热态势下,保持一份适当的清醒很有必要,不盲目,不盲从,让乡村的普通老百姓真正受益,让乡村外部的群体感知到乡村的唯一和特色,这本身就是很聚焦的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