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我来细说一下汉服形制~

中衣

汉服衬衣的统称,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具体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2)

襦裙

· 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 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襦裙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

· 男子襦裙多称为衣裳(cháng)。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3)

直领齐胸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4)

对襟齐腰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5)

交领齐腰

看图是不是更好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处~

袄裙

袄裙,是对中国古代女子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统称。

裙袄着装,从唐代开始就有衣物疏记录,一直到民国。现代一般谈论袄裙时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袄着装。有人对于袄裙定义为上衣穿裙子外为袄裙,实际是比较错误模糊的定义,因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样外穿,东晋十六国陶俑也显示此时代襦是穿于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义袄裙,而应该以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基本语境来定义袄裙一词。

• 李朝初,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演变成现代朝鲜服常见的赤古里裙样式。

• 汉服中的“袄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袄裙。因清代袄裙逐渐满化,汉服体系不包括清代袄裙。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6)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7)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8)

袄裙

褙子

• 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䘿。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 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追求质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9)

褙子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0)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1)

道袍

• 道袍。有两种含义,一种源自中国古代汉服“褶”(相传周武王亲制),在明代演变为道袍;是古人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另一种则是道教服饰。

• 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

• 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2)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3)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4)

曲裾

•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

• 曲裾深衣,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

• 曲裾深衣在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5)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6)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7)

曲裾

· 大袖衫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8)

大袖衫

· 长袄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19)

长袄

· 坦领半臂襦裙

第二部分汉服形制了解一下(一篇文章带你区分汉服形制)(20)

坦领半臂襦裙

今天橙橙的科普就到这里啦~ 明天献上关于汉服的禁忌等等~

喜欢请点赞!

关注橙橙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