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进步,很多矛盾开始越来越突出。
因为恋爱的AA制要求、婚仪的彩礼要求等引申出了女权主义,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很多人谈到女权主义,都是带有鄙夷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是女性为了占更多便宜而打着的幌子,在很多人眼里是男女平等,女性想要反抗霸权的意思。
所以才会引申出了想要男女平等,却不履行女性义务的中华田园女权等劣词。
但是实际上女权主义最开始并不是这个意思,最早女权主义来源于西方,原词是Feminism,译文为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最早出现于法国,妇女解放后,后流传到英美。
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时候,传到中国,被定义为女权主义。
而中国的女权主义,旨在女性要求与男性的平等,体现的是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西方最早的女权主义旨在追求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争取选举权。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与常人理念的不同却在于性别。在维权的过程中,便开始逐渐强调男女结构差,和性别分析。
到了中国以后,人们发现专讲女权是不够的,同样也要说性别分析。进而大体上认识加深了,便完成了从女权主义到了女性主义的过渡。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01~
早期古代社会,男权社会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导致了女性受压迫的事实。他们被排斥于社会生产之外,受限于家务劳动。
因为没有了社会价值,所以处于被贬低的结果显而易见。在女人都属于货物的年代,要想得到尊重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
被物化的女性,被轻视的女性,被礼教压迫下的女性,想要冲破桎梏非常艰难。这是一种和社会的对抗,和男权封建社会的对抗。
性别歧视也因此而生。
而所谓性别歧视,在日常里很常见,主要表现在:
- 重男轻女——偏远地区的农村,大部分出生的女婴大部分面临着性命威胁。而且在学业上,被放弃资格的往往是女孩。五六十年代,很多女孩早早就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劳务。
- 性骚扰——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在工作中,因为女性外表,被骚扰的女性都苦不堪言,有的女性就算是反抗也无法摆脱。
- 就业歧视——在体力上,很多工作在面试的基础阶段就标注了不要女性。再加上孕育时期,很多工作都拒绝这个阶段的女性参与。
- 家庭暴力——体力悬殊的问题,女性没有反抗能力,遭遇了部分男性的暴力攻击。
性别歧视对女性的摧残和重力压迫,才是女性想要获得平等的根源。
因为“权”这个敏感字眼,刺痛了大部分人的神经。所以女权主义被曲解,被污名,被过度解读。在心理学上来说,这叫确认偏差效应。意为有些人只关注那些能够支撑自己结论的证据和信息,并且将自己现有的信息尽可能的往结论上引。
~02~
女权主义并不是女性霸权主义,也不是所谓的田园女权主义。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义,只是带着主观判断就否定了它真正的含义,谈“权”色变。
女性主义(女权主义)从来都是以男女平等为主要目标。
为什么知名女主播Papi酱一向以独立女性为代名词,却因为生子后没有冠姓权而被抨击,由来也是为此。男女平等,是追求男女平权,主要为追求人道主义公正,而非一个冠姓。
女性主义,不是为了坑杀男婴,也不是为了叫男性回归家庭做什么家庭煮夫,全职奶爸。
为什么男性沙文主义如此惧怕女权主义,反而要处处打压呢?不可否认某些女性的确打着此类幌子只为寻求自己好吃懒做的权益。
但是知性女性,和受到压迫的女性,只为追求女性自由平等,和那些表面满嘴女权,却往虚荣上引的女性完全两类。
大部分人因为一部分女性的伪独立女性宣言,进而妖魔化真正的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不是大女子主义的近义词,也不是反社会型人格。
男女平等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摆脱男性的从属关系,为了从依附男性中解脱出来,从而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女性主义从来都不是为了和男性站在对立面,也不是拜金主义,寄生虫一类人的代名词。他们以女权为发声渠道,只为获取自己私人的目标。
如此狭隘的女权主义和真正的女性主义完全背道而驰,很多人自立自强的女性,只是为了追求单纯的男女平等,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
女性主义从来都不是说的反婚反育,过度的曲解只会让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上更加逆反和抗拒。
社会在进步,观念也在改变。如果不用平等的目光看待这件事,矛盾会越来越加深,直至无法调和。
可悲的是,明明是正面的追求女性平等,却被同是女人的田园女权和死灰复燃的女德班给完全断了后路。
伟大的申纪兰同志,为了男女同工同酬,妇女解放所做出的努力,正在逐渐消磨倒退。妇女顶不起半边天的时候,女性的地位也许又会倒退回封建时期。
女权是为追求平权而不是特权,也不是借着女权的名义肆意敛财。参与劳动,获得价值,才是女权的真正意义。
被伪女权所代表的女权,并不是真正的女权。他们只是披着奴性和低级庸俗的外衣,嘴上嚷嚷着女权,实际上却只会投沙文主义男性所好,却一样歧视着同为女性的同类。
女权不是女尊,也不是女强!
女性主义想要的只是一个不因为性别而无差别待遇的社会,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