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我去看了一部近来口碑不错的电影——《来电狂响》。据说是意大利高分口碑喜剧《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没看过《完美陌生人》就当作一部全新的电影来看吧。

来电狂响你的手机里藏了多少伴侣(来电狂响的惊魂时刻)(1)

以下略有剧透。

故事的框架很简单,七个好友聚餐,因为其中一对夫妻为看不看对方手机起了争执,所以有人提议玩一个游戏——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条信息、微信和通话内容,由此引发了各种夫妻之间的猜忌,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具体是啥猜忌,就不剧透了哈)。

其实,当手机被放到公共的盘子里时,我个人感觉每个人内心都是发毛的,同时也是好奇的,尤其是对自己另一半的手机,充满了好奇——很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另一半。这恐怕是支撑大家不愿意放弃,还希望继续玩下去的理由。

来电狂响你的手机里藏了多少伴侣(来电狂响的惊魂时刻)(2)

这看起来很矛盾,一方面,知道自己有一些不想说的隐私,不愿意暴露的脆弱;另一方面,又很希望了解作为亲密关系另一方的“秘密”。仔细想想却一点都不矛盾: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有一些未曾分享给亲密关系秘密(且一般来说,是明明知道对方会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才“以己推人”,判断地方一定有一些自己不喜欢且未能分享给自己的秘密。

说实话,如果我的手机每一条信息、微信和通话内容都被公布与众,我自己的感觉也确实是挺慎得慌的,虽然我也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而且,所有的事情如果有机会问我,我也可以进行解释并且坦荡。但是,这无疑这会暴露我的脆弱、暴露我的无聊、暴露我没有自己平时表现出来的美好、暴露哪些甚至明明别人知道但我死不承认其实自己也明明知道的毛病(挺绕的一句话,但意思真的是这个意思)。

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却不是单单探讨隐私的问题,在最终真相大白、最终“不欢而散”的时候,人们内心真的比没有被发现的时候更不好吗?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对“不欢而散”打引号的原因,我个人的感受是——

第一,一开始的所谓欢聚只是假象而已,所以,最终不欢而散不过是揭示出真相,并没有因为这个游戏变得更不欢乐;

第二,因为暴露出真实的自己,每个人反而更轻松,不再承担伪装的重负,更看清自己的选择。

来电狂响你的手机里藏了多少伴侣(来电狂响的惊魂时刻)(3)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不是因此就说: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对待我们的亲密关系呢?根据上边的分析,反正隐藏自己的秘密也不是一件开心的事,伪装的亲密早晚也装不下去。

理论上是这样的,但人不是机器、不能只有理性,自然而然地选择伪装、选择隐藏自己,其实是出于自我保护,这种本能我们还是应该尊重,拿下伪装需要当时人做好心理准备,且最好是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而这个游戏是把秘密分享给在场的所有人,这个真的是不和时宜的,会更增加不安全的感觉——假如,你特别好奇另一半,也一定不要在公共场合这样做,最后很可能没有办法收场。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既然背着秘密、带着伪装太辛苦,什么时候应该揭下来呢?电影中夫妻双方的秘密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说开不说开都ok;但有些秘密则是有隐痛的,对于已经伤害到自己的秘密,我个人的建议真的是要说出来,并且真正面对它,这种情况有点类似“肿瘤”,不要养着它。

特别申明:图片来自《来电狂响》的网上搜索,如有侵权,联系既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