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1)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说起苏州评弹,大家脑海里自然而然会出现姿态优雅的两位先生正襟危坐、弹唱相和的场景,可谁能想到这样文雅的弹词艺人居然曾经在苏州城最繁华的玄妙观附近与一群乞丐公开约架,大打出手,在匪夷所思之外我们不禁想问,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2)

故事的主角叫做马如飞,声名显赫的苏州评弹大家。

时间回到清末,马如飞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父亲和表兄都是苏州评弹的艺人,算是世家出生。

不过早年间他还想在体制内拼搏一把,在一个衙门里当书记员,后来终于还是想通了,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评弹艺术,果断辞职,跟着表兄学唱评弹名篇《珍珠塔》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3)

▲马如飞

谁知道他天赋出众,还不到一年功夫就可以独立演出,再过几年彻底就名扬江浙一带,被人尊称为“塔王”,到民国年间就有人宣称马如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他在评弹圈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是,在那个年代说书人的社会地位毕竟不高,太平年代大家养家糊口还不成问题,一旦遇到兵荒马乱那就难说了。

不幸的是,苏州近代史上的第一场灾祸很快就袭来,太平天国的战火燃烧到苏州,让苏州的经济、社会甚至文化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等到战乱平息,说书先生再次回到苏州继续说书时,忽然发现世道变了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4)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5)

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大量流民涌入苏州,有的人做起了小买卖,靠手艺为生,有的人运气好得到了无主之地,老实本分的做起了农民,但仍有一部分人什么都不会,只能靠乞讨为生,于是苏州城里很快就多了一群丐帮

据资料记载,民国年间苏州城内有十大流派的乞丐,各有各的风格和规矩。比如有一种叫强叫花子,他要是上了家门口你就赶紧乖乖掏钱,谁要是不给可就要倒大霉了,他准会在你家门口自残,以死相逼。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6)

势力大的乞丐群更像是流氓组织,还会问管辖区域内的小摊小贩收取保护费,市面上许多行走江湖的卖艺人也因为“流动谋生、形同乞丐”被乞丐头目堂而皇之的纳入了“被保护”的对象,而到后来,这帮人还把手伸向了评弹界的说书先生们

于是在几年时间里,凡是在苏州演出的评弹艺人都得受乞丐的管束,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平时就得孝敬不少,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一大堆礼数,这对说书先生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我一个艺人为何要向乞丐低头呢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7)

这时候,马如飞站了出来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因战乱各奔东西的说书人重新团结起来。早在乾隆、嘉庆年间王周士等人就在观前街宫巷创建了苏州评弹艺人的行会组织光裕公所,只是后来被毁于战乱。

在马如飞的提议和努力下,积愤已久的艺人们一呼百应,纷纷联名向官府申诉,明确要求评弹艺人不归丐头管理。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8)

不过在那个年代走法律途径哪有那么容易?官府拖拖拉拉不给明确说法,眼看就要陷入僵局,艺人们决定先发制人,集体拒绝再上交管理费,同时也做好了武力解决的准备。

于是在同治年间的某一天,愤愤不平的评弹艺人与丐帮相约在观前街北局附近,浩浩荡荡双方来了几十个人,先是一顿口角争辩,乞丐怎么可能吵得过说书先生呢,吵不过就直接动手吧,于是很快就陷入一片混乱,双方大打出手。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9)

▲今天的观前街北局,图为纪念林则徐的石碑

现实里的群殴可远没有电影电视里那样潇洒写意,一时鸡飞狗跳,场面难看得很。这场混战的记载资料很少,在《苏州评弹史话》里也只是语焉不详的写了“评弹艺人虽然未能取胜,但理直气壮”,可见大概还是打输了,论嘴皮子乞丐不行,但论动手艺人们总归还是吃亏的。

不过最终马如飞还是带领着评弹艺人们争取到了想要的结果,光裕公所得以重整旗鼓,艺人们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10)

马如飞对苏州评弹的贡献当然远不止此。

他开创的“马调”是清朝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三大唱腔之一(另外两种是“俞调”和“陈调”),他也用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知识改变了当时普通流行的“俗不可耐,恶而欲呕”的评弹演绎现状,最重要的是他为苏州评弹与艺人们争取到了更高的社会认同,在苏州评弹的制度上和地位上他贡献卓著,所以许多后世的评弹艺人都把他当作祖师爷。

评弹最杰出女性流派演员(评弹名家马如飞)(11)

评弹史家陈汝衡曾这样说道:

“要找出一位过去的名家,在说书史上够得上一个显著的位置,因而为他立一专传,使他的艺术活动成为后世无数说书艺人的学习模范,我想,只有清末同光年间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具备这样资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