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的端砚不是,颜色不对,曹寅应有传家宝砚,脂砚斋或是其遗腹孙子。就在曹寅《楝亭十二种》中的宋.高似孙《砚笺》就有关于红丝石砚的记载如下: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脂脉助墨光。乾隆皇帝为旧红丝石“鹦鹉砚”题诗云:“鸿渐不羡用为仪,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祢衡成赋后,缕肝吐出一丝丝。”曹寅之幕僚张云章在《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中吟道:“天上惊传降石麟,先生谒帝戒慈辰。俶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书带小同开页细,凤毛灵运出池新。归时汤饼应召我,祖砚传看入座宾。”赵执信(挚伸)藏有12方红丝石。红丝砚自明清以来存世不多,难见真容,其石原产于博山颜神镇庵上村倒流河,明嘉靖年《青州府志》:“淄砚出颜神镇,类歙砚,颇发墨”。清初“文定公”孙廷铨《颜山杂记》记云:“砚石产颜神镇庵上村倒流河侧淄石坑。赵执信就是博山颜神镇人,与曹寅多有往来。胭脂脂砚定是红丝砚,或是皇帝所赐,或是赵秋谷所赠获。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1)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2)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3)

唐询在知青州任时曾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得方四五寸者二,其[砚录] 曰:…. 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则其声清越,锵若金石,殆非耳目之所闻见。亟命裁而为砚,以墨试之,其异乎他石有三;他石不过取其温润滑莹,此乃渍之以水,而有滋液出于其间,以手磨拭之,久粘着如膏,一也;他石与墨色相发,不过以其体质坚美,此乃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若纯漆,二也;他石用讫,甚者不过顷刻,其次止终食之间,墨即干矣。此若复之以匣,数日墨色不干,经夜即其气上下蒸濡,着于匣中,有如雨露三也。….. 自得兹石,而端歙皆置于衍中不复视也。红丝石其外有表皮,或白或赤,纹如林木之状,理红黄相参,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若黄红相杂而不成纹此其下也。纹之美者,则有凝转连接团圆,方二三寸而其丝凡十余重,或如山石尖峰,或如禽鱼云霞花卉,纹彩不一,资质润美。。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4)

观鉴此砚特色:1、天地盖非随形,小巧玲珑,易于携带,膏润浮泛,墨不易干,呵气成霜。现世多随形砚,无砚匣,有红丝而无凝脂。

2、天地盖为同一金星凤凰石卵(煤矸石一种)剖造,砚台颜色不一致,三件以高倍放大镜察之,金星璀璨闪烁。

3、图案古朴,雕工精美,石榴桃子兰花多子多寿图。

4、砚台呈玫红色,状如胭脂美人舌,缕缕红丝祢衡魂。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5)

现在我们看到的戚序本脂评《红楼梦》中凡是“脂砚”或“脂砚斋”的字样都被删去,戚蓼生的叔叔戚朝桂手中也有一块家传宝砚。这块宝砚是雍正皇帝赐给朝桂之父亲戚麟群的,后来傅到朝桂手中。朝桂便因此而自号“砚斋”。戚蓼生得到评本《红楼梦》后,可能是觉得“脂砚斋”三字犯了他叔叔的讳,或者是怕人家误会以为这些批语是他叔叔后加上去的,不得已独把书中全部的“脂砚斋”字样通通删去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6)

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官赞

曹寅 〔清代〕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忧患成。

礼法世难拘阮籍,穷愁天欲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曹雪芹书箱图

红丝砚脂砚斋(脂砚斋赵秋谷的红丝砚)(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