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者II习惯了相思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1)

评论家夏志清说:凡是中国人,都该读读张爱玲。

提到张爱玲,你会想到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位女子呢?

一代才女,绝代芳华,在这个到处喧嚣着浮躁的时代,也不应该被时代遗忘。

好在,即使过了一个世纪,张爱玲依旧是很多人最喜欢的民国女子之一。

她一生创造佳作无数,笔下的语言写尽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她有倾世之才,可却没能够等到那个真正爱她的人。

透过苍凉的文字,有多少人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

喜欢她小说故事里的凄美,喜欢她文字里透露出的刻骨的孤独,她的文字令人哀伤,或许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捍卫这世事荒凉。

男人读张爱玲,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疼,要有多爱,才会低到尘埃里;而女人读张爱玲,则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应,像是写出了心中的那个自己。

读了张爱玲,你会原谅生命中所有的不完美。就像那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今天,我想和你一起走进张爱玲的世界。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2)

01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张爱玲

有多少人是先认识张爱玲的文字的?

在那个岁月斑驳的岁月里,在校园门口的地摊上花一两块钱,买一本觉得好看的日记本,认认真真地在上面写上那些年少的心事和张爱玲的爱情语录。

那个时候,我们尚且年少,不懂心事,却自以为是。

我们读着、写着张爱玲的文字,却不了解张爱玲的一生。

1920年9月30日,她出生的老宅子,便是李鸿章为幼女陪嫁的一处清末民初的三层大宅院,曾外祖父是李鸿章,祖母是其女儿,祖父乃其心腹张佩纶。

只是,到了张爱玲这一代,显赫的家世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样的家世而觉得骄傲,反而自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有的人似乎一出生,就应该被铭记,张爱玲就是这样的女子。

即使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也孕育出了张爱玲这样的才女。3岁就可以背唐诗,8岁尝试写小说,12岁在校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不幸的她》,19岁发表《天才梦》。

自带光环的张爱玲,却没有一个足够美好的童年。四岁那年,母亲抛下她去了英国,好在父亲待她很好,教她读书识字,这样的日子也不算难过,只是这一切在继母到来之后都变了。

继母的到来,让张爱玲觉得自己的依赖被夺走,在我的认识里,这是造成张爱玲婚姻悲剧的起因。毕竟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影响深重。通透如张爱玲,也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我父亲要结婚了。我姑姑初次告诉我这消息,是在夏夜的小阳台上。我哭了,因为看过太多的关于后母的小说,万万没想到会应在我身上。我只有一个迫切的感觉,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件事发生。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铁栏杆上,我必定把她从阳台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张爱玲《私语》

对于到来的继母,张爱玲是不欢迎的,对于失去的母亲的张爱玲来说,她的出现更多像是在抢她的父亲,就像婆婆觉得儿媳是来抢儿子一样的心理。

在第一次和继母发生争吵以后,父亲的反应让张爱玲看清了现实,在《私语》中,她是这样写的“在这一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嗒啪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

这样的家庭对于性子强烈的张爱玲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或许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张爱玲过早的经历了世态炎凉,才让她的文字透露着哀伤和苍凉。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3)

02

离家之后的张爱玲,和这个年代的90后一样,需要承担生活的压力,不一样的是她有着足够的才华,她开始疯狂的写作挣钱。

1943年,《沉香屑 第一炉香》成功发表,被编辑惊呼:“从未看过这么好的小说”,就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她的才华,让她在上海声名大噪。

1940年—1945年是属于张爱玲的时代,她的一系列作品在这个时期发表,深受世人喜爱,多少文人被她的作品深深吸引。

不拘泥于时代,不受外界影响,她用自己的执着书写着这一生的传奇,外界的纷纷扰扰都与她无关,她有着自己的爱和情。

张爱玲的一生都与文字结缘,甚至于她的第一段爱情,也是因为文字。

1943年,胡兰成在南京养病期间,收到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第十一一期,在读到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之后,被深深吸引。

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大概就是这样,爱上了就无法自拔,回到上海之后,他联系苏青表示想要结识张爱玲,但却被婉言谢绝。

经不住男人的软磨硬泡,苏青迟疑的写下了张爱玲的地址,这个男人成功的出现在张爱玲的视野中,自此张爱玲的世界变了。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张爱玲

胡兰成的出现,让张爱玲第一次体会到安全感,即使才华卓绝,成绩斐然,她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需要被爱的女子。

张爱玲大概是缺少父母亲的爱吧,所以总会爱上比自己大的男人。世人眼中,胡兰成并非张爱玲良配,他大她14岁,是一个有文化的汉奸。

但张爱玲眼中的爱情是纯粹的,她不在意他的身份,也不在意他已有妻室。没有家世的拖累,张爱玲诠释了何为及时行乐,活出自己。

胡兰成懂张爱玲,懂她的没有安全感,懂她因童年不幸而造成的阴影,那时的两个人,爱的执着,爱的深沉。

1944年8月,胡兰成与第二任妻子离婚,让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修成了正果,一纸婚书,成为两人感情的见证。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4)

如果故事到了这里就结束,张爱玲的一生也算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可是,人生终究不是电视剧,没有暂停键。

胡兰成终究还是负了张爱玲,正如世人所言,胡兰成并非张爱玲良配。

胡兰成说“将来日本战败,我大概还是能逃脱这一劫的,就是开始一两年恐怕要隐姓埋名躲藏起来,我们不好再在一起的。”

张爱玲笑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1944年11月,张爱玲与胡兰成开始了一段长期分离的日子,这段日子里,张爱玲一如既往的爱着胡兰成,而胡兰成却已移情他人。

17岁的护士,让胡兰成再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到来,全然不顾张爱玲的感受。在爱情里,张爱玲没有林徽因的理性,她爱的太卑微,低到尘埃里,却还是伤了自己。

即使如此,张爱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没能从胡兰成的爱中走出来,一个相信爱的女子,一旦爱了,就是深爱。

但胡兰成的所作所为,非常人所能接受,深爱如张爱玲,也终究是在1947年6月写下了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自此,这段爱情宣告结束,没有藕断丝连,断的干干净净,就算爱到尘埃里,这个饱腹才华的女子,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决绝。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5)

03

经历伤害之后,张爱玲开始逃离这个伤心的地方,她孤身一人奔赴美国,开始了人生当中一段新的旅程。

美国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生活总是会让一些人变得落魄且狼狈,优秀如张爱玲也无法避免。

为生计,她加入了美国麦道伟文艺营,在这里,她遇上了人生当中第二个心中所爱,赖雅。

一个落魄的老男人,大张爱玲19岁,却可以给到张爱玲如父亲般的温暖,张爱玲再一次陷入爱情当中,只是这一次的男人,仍非良配。

如果说与胡兰成的爱情是因为惺惺相惜,那么和赖雅则是因为感同身受,同样身在异地,同样的遭遇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张爱玲的一生都在被男人拖累,这个渴望被爱的女人,为了爱付出了太多。因为将爱情看的太重,所以才一次次受伤。

赖雅是一个落魄的男人,在文艺营第三天,就因为没有钱而离开了这个地方,而在一个月之后,张爱玲也选择了离开。

命运终究还是对张爱玲不公的,如果张爱玲和赖雅没有以后,或许她的人生会有自己的际遇。可是,她怀了他的孩子。

作为男人,赖雅比胡兰成多了一份责任心,他向张爱玲求婚,但是前提是要求她堕胎,不要孩子。

这样的爱情,真的值得祝福吗?我为这个问题执着了很久,直到在张爱玲的《半生缘》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文人的世界里,总是对爱情有着足够的偏执,可是关于爱情,总是要深刻一些才好。

婚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赖雅中风,为了生计,她再一次的向生活妥协,去电台做翻译,去大学任职,拼命的写电影剧本。

如果一个人的话,她过的会轻松很多,可是张爱玲这样的女人,是需要爱情的。在她眼中,爱情高于一切。

10年后,赖雅去世,她的世界里再也没有爱情,也不渴望爱情,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再见客。

即使许多文人墨客慕名拜访,她也统统不见,在她的世界里,回归到最初的美好。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为爱情苦恼,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她回归了自我,忍住了孤寂。

只是这倾世才华,竟也没有换来半世温暖。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6)

一代才女张爱玲,心中有爱,不问世事苍茫。

有男人说:“读懂了张爱玲,你就读懂了中国女性”。

女人说:“35岁之前,请一定逼自己读懂张爱玲”。

她的身上,有着足够的坚韧,一生孤苦,却相信人间有爱。

“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张爱玲

张爱玲全部经典语录简短(致敬经典一生凄苦)(7)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