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这一金融概念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检校库,最初的功能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当时主要就是清点和管理遗孤财产、户绝财产、无主货物、有纠纷的财物、官府收缴的赃物、人户存入的财物等,但主要业务以管理遗孤财产为主。

后来这一理念被西方学习以后,就成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信托”,只不过西方人强调人性的自利原则,因此当今大家看到的西式信托特别强调财产的私密性,以及税务筹划功能,其实就是逃避税收的委婉说法。但这些功用在国内是行不通的。

那么今天我们探讨的主要是信托本身的核心价值,即资产管理与身后财产安排。

资产管理

什么是资产管理?

在了解资产管理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资产?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资产:

很多人都只看得见有形资产,比如现金、证券、房产……,其实很多时候,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有价值。比如:

固定资产就不必说了,我们重点讲金融资产。这是被很多人主观忽略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这几年P2P以及不良基金管理公司坑害了不少人,所以很多人对此心存芥蒂。宁愿信其无,也不愿信其有。这种思想带到资产管理上来,就属于病态了,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负面的案列太多了,我们今天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真实的案例:

国美电器现在的当家人杜鹃女士,在国美电器经营得非常好的时候,就跟丈夫黄光裕每年商定拿出净利润的2%购买信托和保险。这笔钱在国美生死存亡的时候,拯救了国美的危机。正是有了这个安排,在黄光裕锒铛入狱14年期间,杜鹃把价值千亿资产的国美从亏损8亿带到了盈利12亿的局面,赚回了20亿的利润。

这些都不是故事,而是活生生的案列。

从资产的形态、呈现方式以及功能上,我们不难看出,要做好资产管理,就必须考虑自然、财富、人生的关系,并依据这些关系,在不同时间进行动态平衡与转化。

这就是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属于全面资产管理。这与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含义是不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

身后财产安排

现在大家经常把身后财产安排等同于传承,我认为这个表达是不精准的,身后财产安排可以包括传承,但传承不完全是身后财产安排。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梅艳芳的信托安排,具体如下:

这个多顺位、多层次的信托安排,跟传承基本上不挨边。由此可以得出,身后财产安排才是信托的核心功能,财富传承只是身后财产安排中的一种选择。

那么,有没有大家说的传承的案例呢,我们再来看看西方土豪们的慈善信托游戏。

这类新闻确实很博眼球,国外的富豪看上去好像都很高风亮节,个人去世,大部分遗产都捐献给慈善基金,儿孙们却得不到父辈的遗产。

那么,真相真是这样吗?

我们来看这则新闻里一些不引人注目的细节:

信托公司是什么机构(信托公司是做什么的)(1)

看到没有,去世的酒店大亨希尔顿巴伦把自己的遗产是捐献给一家“公益”信托机构,最终受益者是希尔顿基金。

这是啥意思?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

以美国为例,按照法律规定,公益基金或者慈善基金必须把不低于基金总额的5%用于公益与慈善事业,剩下95%你可以投资任何项目!且95%的基金投资收益归富豪们成立家族基金,指定这个公益信托机构的绝大部分收益归家族基金所有。

这样,通过遗产捐献给“公益”机构,首先就可以逃一大笔遗产税,然后层层设套,这些“公益”机构的投资收益绝大部分还是子孙享用(富豪们成立的“公益”信托基金,实际运营者多半是自己的亲戚)。

最后,子孙只能享用这笔遗产的投资收益,而无法直接动用遗产,这可以防止子孙接受大笔遗产后大肆挥霍,迅速败光家产。

这,就是国外经典的信托安排,虽然最后的目标是财富传承,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慈善,是无私的高风亮节。

但是,不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根本的两个核心价值,依然是资产管理与身后财产安排,这才是信托的根本。就如同我们穿衣服一样,虽然大家穿衣服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有两个点绝对是一致的,那就是“遮羞”和“保暖”,只有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穿的更美、更得体、更优雅才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本文源自家族财富管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