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复工复产的电影行业,终于迎来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八佰》,电影截至目前票房已经接近18亿,好评如潮,口碑一路飙升,是今年第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大片。
《八佰》的成功,也让该片的导演管虎,再一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名导的青春也迷茫
管虎的首次执导电影,是在1992年。也差不多是他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一年,自筹资金拍摄了自己的处女作《头发乱了》,讲述的是80年代,一群北京胡同里的年轻人迷茫的青春。
当我们这么多年后回顾这部影片时,会发现管虎的艺术风格已经初见端倪:运用写实和群像,试图像《活着》那样,通过一群普通人谋生的挣扎,映衬出当下的时代。
而这样的艺术风格,其实也和管虎的成长经历分不开:这个身高一米九的山东大汉,青春期成长在80年代的北京。在那个特殊时期刚刚结束的年代,一切旧有的秩序、观念都在重建,大量知青回到城市之后,发现自己所剩的,只有迷茫。
这个大学才毕业的小伙子,当他第一次独自面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时,决定用镜头记录真实的生活,用故事剖析小人物内心最柔软的感情。
管虎之后的作品,《西施眼》的艺术风格有了明显的进步,格调宁静而悠远,以唯美、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三位女性——16岁的卖茶少女阿兮、26岁的中学教师施雨和36岁的越剧演员莲纹的不同生活故事,用小人物的细腻感情反应时代的滚滚洪流。
《上车走吧》,这个略带浪漫气息的名字,讲述的是最早一代“北漂”的故事。本片没有美式公路片那种浪漫情怀,讲述的外地的民工在北京的苦与痛、追求与向往。
“我有勇气挑战既有的观影习惯”
在《西施眼》之后,真正让管虎走进大众视野的,是《杀生》、《斗牛》、《厨子戏子痞子》等风格化的作品,也是他和黄渤合作的缘起。
在接受采访时,管虎曾说过:“电影对我们来说是最至高无上的,这是肯定的,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你就忍着、等着,也许有一天机会就来了,也许永远都不会来。”
《杀生》是一部我看了好多遍的作品,黄渤饰演牛结实将整个村子千百年来形成的各种封建礼数还有规矩制度都冲撞了个遍,忍无可忍的村民,决定和外来的医生一起,用“心理战”杀掉他。
牛结实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他平时无恶不作,但他又从内心深处爱着这个封建又愚昧的村子,想要融入进去却不得法。看着他的心一步步死去,观众的心也一步步沉了下去。
这种风格和传统的商业大片相悖。但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断追求对商业与艺术的探索,是属于管虎的倔强。据黄渤说管虎从前的口头禅是:“绝不!凭什么非要这样!我就不这样能怎么着!”王小波说人长大就是一个缓慢被锤的过程,而这么多年过去了,管虎还是那个当年拍《头发乱了》的大男孩。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十四年抗战的恢弘叙事,管虎选择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更不难理解,为什么《八佰》里这群”散兵游勇“,如此触动我们的内心。
“我想表现我们民族心中非常光辉的一面”
我们在《八佰》中看到了“瓜怂”一般的老铁:
看到了畏畏缩缩的老算盘:
也看到了苏州河对岸那些被唤醒的不屈和血性,更看到抱着手榴弹一跃而下,与敌军同归于尽的壮士:
战火纷飞中的众生群像,平凡人物的内心纠葛,租界和战场的强烈对比......作为一部战争片,《八佰》的文戏可谓拿捏得十分到位。这也是管虎这么多年以来,艺术积累的一次厚积薄发。
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的太多导演有着自己的宏伟梦想,文艺界需要要有管虎这样的人,他曾经说过:“我想表现我们民族性中非常光辉的一面。”而他,也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