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祖父教诲

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上)

(故乡泉城忆旧系列之七十一)

文//鲁 安 插图//莲君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1)

鲁安作品一路春风

我很喜欢写毛笔字, 这是打小养成的习惯, 而这种每日写字喜好, 却得恩于我的祖父.

我们和共和国同龄的这一代, 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七十多年来, 无论文革中被批斗还是上山下乡, 屯垦戍边, 包括后来的洋插队, 人生不如意, 十之有八九, 然而就是凭着静下心来, 恭敬的写写毛笔字, 在我人生中很多关键时刻, 是祖父的教诲, 令我度过难关, 从而走向坦途.

祖父出生在清朝后期, 家境殷实, 在老家长清有土地, 枣园和院落, 在济南趵突泉畔的剪子巷有作生意石头楼, 南新街上有中西合璧大宅子, 因而得到过完整的私塾教育. 富饶齐鲁大地, 盛行洙泗之风, 优秀的中华文化的承传的载体, 几千年来, 最多的就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

至于后来用自来水笔, 蘸水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写字,用美术排笔写大标语, 墙上刷的大字, 乃至近年来的电脑在纸上印字, 那都不过是近百多年来的事情.

故此, 用毛笔书写汉字, 真是应该大写特写, 值得书写纪录的一件事儿.

于是就有了在下的这篇短文.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2)

图1, 老爷爷教孩子们写毛笔字, 插图莲君

记得自己五六岁的时候, 就端坐在济南城南南新街北房八仙桌前, 面对茶几上方的中堂, 恭恭敬敬在爷爷的教导下, 开始双钩和描红了. 自己个子小, 有时候坐不久, 就双腿跪在椅子上, 往往被爷爷训戒, “不可这样, 坐有坐相“, 爷爷说.

描红的字帖是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的, 写毛笔字兼学做人的道理, 还有《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这些做人处世的哲理, 犹如春雨, 淅淅沥沥的润泽着幼小的心灵. 爷爷用心一笔一画的教导着写好字, 在心里, 一棵棵与人为善的小树就这样慢慢的向上延伸着枝芽.

这样的枝芽沐浴着爷爷的阳光雨露, 更加茁壮.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3)

(图2, 心静的静字, 静为青的表意字, 表示纯净. 早期青, 清通用, 静字源为青, 加争字, 意在清心, 需要与自己的欲望抗争, 右边的争字上下表示左右两手, 为中间的树枝在角力, 为争, 作者鲁安书写)

爷爷的阳光雨露, 教我如何写好字的首要的关键点, 是心“静”, 点上一炷沉香, 在氤氲缭绕的环境下, 爷爷告诉我, 研墨, 就是心静下来的开始, 孩子的心总是好动的, 浮躁的心, 便研不好墨. 研墨是有讲究的, 需要时间的, 水要一点一点加, 墨汁是通过一圈圈的墨锭(亦称墨条)磨在砚台上, 千旋百转研墨的结果. 研磨便是孩子们从心燥到心静的一个过程. 墨香芬芳的墨研好了, 还有备宣纸, 爷爷总是手把手,把整张的宣纸, 根据书写的内容, 裁成一尺斗方, 或者五字或七字对联的用纸, 或者四尺的中堂, 然后折纸, 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这个“数”, 便是写毛笔字整幅作品的布局. 换句话说, 毛笔字还没有动手写, 整幅作品在书写者心中, 其实已经“胸有成竹”了.

胸有成竹的基础, 只有心静下来才可以达到. 爷爷教我的这种静, 使我一辈子受益匪浅.

记得1966年, 学校停课了, 群众斗当权派, 群众斗群众, 学生斗学生, 出身高(地主资本家工商界知识份子)的子女都无权领小红宝书, 更不能参与重要会议, 甚至参加上街游行, 唯一的“出路”是在教室里帮助别人抄写大字报, 而且是随叫随到. 很有幸, 我也是抄写大字报队伍中的一员.

我在抄写大字报时, 同样铭记爷爷的教导, 心静下来, 好好写字, 躲过了很多的“文攻武卫”的劫难.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4)

图3, 行书敬字, 作者鲁安书写

爷爷教导我写好毛笔字的第二个字, 就是“敬”字. 尤其在临帖的时候, 老人家告诉我, 要用虔诚之心, 先洗手, 执好笔, 恭敬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爷爷常说的四个字,敬惜字纸, 是故乡老人们所熟悉的.“敬惜字纸”, 我认为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汉字, 要毕恭毕敬, 对使用的纸张要珍惜, 也可以视为“敬字惜纸”, 只是大白话说起来比较绕口, 改成了敬惜字纸. 遗憾的是, 到了现在, 很多人, 尤其是现代的年轻人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概念, 估计再过些时日, 这个成语也成为历史了罢.

临帖每一个字的时候, 都要有恭敬之心, 这是因为汉字从三千六百多年前的甲骨文开始, 经过了历代钟鼓文, 铭文, 大小篆书, 汉隶, 到正楷, 行书, 草书都是圣哲先贤的呕心沥血的创造和承传. 上述几千年历史长河中, 出现的各位书圣先贤作品, 都是我们前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后人没有不恭敬之理; 而华夏大地上的汉字表现形式, 从用刀刻在石头上, 龟甲牛骨上, 到金属液浇铸在铜鼎上, 毛笔书写在竹片上, 到写在纸张宣纸上, 这个过程, 艰难而漫长. 对于每一张纸, 我们这些后人都没有不加珍惜的任何理由.

爷爷在敬惜字纸方面, 言传身教.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 爷爷绝对不允许孩子们把有字的纸张, 放在椅子上, 当作屁股之下的垫纸使用. 无论报纸, 包点心的包装纸, 各种广告, 甚至纸绳, 爷爷都小心翼翼的把纸张捋平折好, 码放整齐, 一摞摞分门别类放在专门放纸的抽屉里.

其实这已经有了废弃的生活用品分类的雏形, 谁说目前的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在清末民初爷爷那一代人已经就有了, 他们表达了对手工作坊人们的崇敬之心和对他们劳动成果的格外珍惜和尊重.

美国是个木材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也是纸质资源的浪费大国, 过去每天家家户户信筒里, 几乎都塞满了各种信件和大量的彩色广告纸张, 目前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 不过无论过去和目前的疫情之下, 我都是把这些纸张, 像爷爷那样收拾好, 分门别类的收拾好, 放到标明有recycle (回收) 的大桶中, 以利回收再造纸浆使用.

这不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了吗? “习惯成自然吧.”

爷爷教我写好毛笔字的第三个关键, 就是镜子的“镜”字.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5)

图三 作品挂在墙上, 如镜子, 审视一番, 找出不足. 莲君插图

爷爷说“孩子, 你写的每个字, 放在案子上, 是看不出好孬的; 只有挂在墙上, 自己审视, 像镜子一样, 才知道字的结字和笔画好在哪里, 败笔在何处, 才能每日三省, 否则不会有所进步.”

那时候我人小, 对写字如”镜”的说法, 并不是非常了解, 慢慢长大了, 临帖多了, 也在看每个人写的毛笔字, 才逐渐体会到“见字如面” 的真谛. 字真的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 茫茫人海, 其实每个人的毛笔字, 他们写字时的心态, 却是各有不同, 皆具独特性格的, 正如每个人的面孔一样, 是千差万别的, 绝对找不出两位完全一样的面孔, 最多, 只能说像而非是.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6)

图4 古文鉴,字 过去没有镜子, 古人用水作为镜子, 表示人在盛有水的器皿上方审视自己, 作者鲁安书写

目前流行的学写毛体(毛泽东书体)还是启体(启功体), 笔者认为, 所有临摹书写的人, 学到了其字型而无其神, 所以把本尊的作品镜子一照, 便原形毕露了. 因为书者的神, 是无法临摹的, 这就像临写王柳赵米一样, 只能说像, 似, 但绝不会是, 因为镜像中的人士已经作古, 模仿复制是无法把他们的字之神表现出来的.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7)

图5 毛泽东手书诗词, 今又重阳, 祝大家重阳节登高望远, 由素心提供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镜像” 概念吧.

关于写好毛笔字的其他三个字, 且听下回分解.

2021-10-12 重阳节于加大尔湾分校宅家作文

小时候爷爷教我练毛笔字(写好毛笔字的六字箴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