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前别逼孩子做这10件事(家长要鼓励和重视)(1)

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有时候把自己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的,有时候把饮料倒进开水瓶里,有时候用水彩笔把墙壁涂抹得乱七八糟的,或者把借帮妈妈洗菜的机会把厨房弄得到处湿漉漉的……但最为常见的还是孩子总时不时地向父母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以上这些发生在三岁孩子身上的举动,其实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可不少家长此时的想法往往和孩子的想法“不在同一频道上”,如果这时候恰逢家长心情糟糕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斥责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提问感到厌烦,这些负面情绪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体验。

01 孩子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不怕孩子有好奇心,就怕孩子没有好奇心。

如果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们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我们家长加以呵护,让孩子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这将使他们在未来有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

3岁左右的孩子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专注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可以说,这个时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加速期。孩子每一个看似“破坏”的行为和“幼稚”的提问,背后其实都潜藏着他们巨大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岁前别逼孩子做这10件事(家长要鼓励和重视)(2)

孩子有了好奇心,就会进入思考的过程,产生问题之后,就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进入寻求答案的过程,这就是孩子主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因此,当孩子向我们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时,我们不要感到不耐烦,更不要采取敷衍的态度去对待孩子,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相反,我们要为孩子的这种举动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已经开始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02 端正对孩子好奇心的看法和态度

孩子的好奇心转瞬即逝,家长错误的应对方式,极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孩子失去最佳的创造力发展时期。

有鉴于此,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呵护和尊重孩子的求知欲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爱提问的孩子因为年龄较小,非常在意家长的回复,因此家长不仅要愉悦地回应,更要严谨,尽量想清楚再回答,让每一次的解答都成为孩子增长见识、开发智力的机会。

在解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家长有一些忌语要尽量避免,比如:

上述这些忌语都会严重打击和伤害孩子的心理,是家庭教育之大忌。

03 四步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实现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的目的

学龄前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们既要尊重和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也要坚持保障孩子人身安全的底线,那些危险或者有潜在危险的事情坚决不能做,教会孩子在探索研究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三岁前别逼孩子做这10件事(家长要鼓励和重视)(3)

有了这样的安全底线,我们就可以按照以下四步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实现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的目的。

一是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不可否认,在孩子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出现一些“破坏性”行为,比如孩子会拆卸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对正在忙碌的父母“添乱”等等,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主动参与来消除这种不利影响,比如给孩子提供一些废旧玩具、机械或电子产品等,或者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去做,家长可在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总之,家长多主动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孩子不加区别、不分场合的“破坏性”行为。

二是要耐心地解答孩子的问题。

面对孩子因为好奇而提出各种问题的行为,我们要表现出一种很感兴趣的样子,以最大的耐心和热情去解答,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可以逐步减少回复的内容,更多的是去鼓励孩子参与寻找答案的过程,这样就能把原先的被动式学习转化成主动式学习,不错过培养孩子自主思考的有利时机,让他们在创新思维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三是要抓住孩子提问的契机,引发他们积极思考。

孩子在提问之时,恰是他们展开思考和分析的状态,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提问的契机,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和他们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引发孩子思考:“宝贝,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妈妈(或爸爸)小时候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好奇……”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发孩子去深入思考。

三岁前别逼孩子做这10件事(家长要鼓励和重视)(4)

四是要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学会主动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如果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此时,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引导他们自主思考,那么孩子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也更愿意深入思考,形成自主思维,这对于提升他们思考分析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十分有益。例如:

结语

孩子的教育和生命的成长都是不可逆的,三岁左右是好奇心和思考力培育的关键期。

越是爱提问的孩子,就越是表明他们热爱思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家长要窃喜才对: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自己是个幸运的父母!

如果这时候孩子的提问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和重视,甚至是忽略和斥责,这将迫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丧失好奇心和探索欲。若果真如此,那么这种损失是不可逆的,无论家长有多懊悔,都永远都无法回头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去呵护和巩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在创造力思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