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赵代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自己母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自己母亲(就能少一些对母亲的懊悔)

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自己母亲

长江日报评论员赵代君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妈妈在世的时候,为我洗衣做饭,把我牵挂惦念,对我一遍遍嘱咐,我却习以为常,毫不在乎。有大把的时间和朋友聚餐,却不愿抽出一点空闲回家看看,我从未考虑过她的感受,也一直习惯了她的付出。我以为来日方长,一切都还来得及。直到妈妈离开后我才明白,孝敬要趁早,陪伴不能等,遗憾有多痛!”

这应该是普天下做儿女的大多数人的心里话。作为过来人,表达了一种观念和心态上的懊悔,那就是不要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哪怕是母亲。

时代在变,妇女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早已改变,母亲的忙碌却没什么变化。干农活的农妇回到家,马上就要进厨房烧火做饭;职场妈妈也得风风火火买菜回家准备晚餐。只要空闲下来,她们洗衣服、做卫生、收纳衣物、辅导孩子作业……似乎都是天经地义。

但我们总是把最随意、最容易发火、最漫不经心的一面给母亲。当母亲渐渐老去的时候,有的人以为给钱就是对母亲的尽孝,就能心安理得,其实不然。一日三餐,琐碎而具体,日复一日,是多么的辛苦与劳累。有时候母亲需要的是体力上的分担,精神上的交流,而不是钱。

很多人名义上回老家看父母,但一回家就躺平,等吃等喝,走的时候,还要等着父母塞满整个后备厢,不去想父母累不累,父母有什么需求。其实,如果回到家,看见母亲做饭,打个下手,看到家里没菜主动去买个菜,看到家里脏了就主动打扫,看到衣服没洗,主动去洗,看到哪个东西坏了,主动去修或者找人来修,父母可能会更感到安慰。一个家庭要兴旺,不是靠哪一个人的主动与担当,而是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好的关系,不是一方慷慨给予,另一方坦然接受,而是需要双方珍惜。

人生如白驹过隙。每个人都不容易,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能够抽出时间陪陪母亲,一定要好好珍惜,对母亲常怀感恩之心,莫等“子欲养,亲不在”的时候才来懊悔。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