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驴初入其山,以庞然②之躯而慑左右,众兽见之,以为神。所到之处③,尽四散远遁④。驴洋洋自得,以为无能敌也。意甚满,行而视若无物。

一日,忽见一虎,昏昏伏地,其状若憨⑤,度其态,揣⑥其必无异能者,近而戏之。虎乃新食,饱而思困,无意相违之,瞑而不理。驴甚轻之,再冲冒⑦,虎转而避其芒,不欲害⑧其静也。驴以为虎怯其威,愈加妄为,蹄之。虎不遏其怒,因跳踉大㘎⑨,断其喉,终其之衅,乃⑩伏地继而睡之。

噫!无德⑾,势盛若火,有德,隐锋若山,以无德衅有德,非有德之懦,乃视之土狗狂吠,不欲同语耳。再而过之,引有德之怒,必山裂水止,鸡狗不全⑿。无德者而不自知,敢屡犯有德之威,终为黔驴是⒀焉,悲夫!

注解:

黔: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贵州北部部分地区。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庞然:巨大的样子。所到之处:省略主语,即驴所到之处。远遁:逃走,远去。若憨:看上去憨厚软弱的样子。揣:猜想,估量。冲冒:冲击冒犯。害:影响,破坏。跳踉:跳跃。㘎:同“吼”,怒吼。乃:连词,接着,于是。德:道行。无德:道德浅的人。山裂水止,鸡狗不全:意为山崩裂,水不流。表示很严重的后果。是:这样。

译文: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驴刚刚进入山里时,因为自己身体巨大的样子对周围产生震慑,一些走兽见了,以为是什么神物。驴所一个地方,其他小兽都被惊吓得四处远逃。驴因此而得意洋洋,以为自己在这里没有能相匹敌的了,非常自满,每日藐视一切地行走在山中。

有一天,它看到一只老虎,趴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非常憨厚,驴看这样子,估量着没什么本事,这走近去戏弄它。老虎刚刚吃饱,很想睡觉,不想违背驴子,闭着眼不去理会。驴非常的轻视它,再次去冲击冒犯,老虎转过身去躲避驴的冲击,主要是不想破坏这个安静的,适合睡觉的好环境。驴以为虎害怕它,更加地肆意妄为,上前用蹄子去踢老虎。老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结束了驴子的挑衅行为,于是又趴在地上继续睡觉。

唉,道行浅的人,往往气势高的像一团火,道行深的人,往往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安静的像一座山。道行浅的人去挑衅道行深的人,不是有道行的人懦弱,而是把这种挑衅当作土狗一样的乱叫,不同一般见识罢了。但是,要适可而止,如果太过分了,一旦让有道行的人发怒了,那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道行浅的人又认识不到自己的浅,竟敢一次次去冒犯道行深的人,最终的结果就会像这样的驴子一样,真是可悲啊。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注释 新黔之驴注解加译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