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事小,误人事大,民间错传的俗语有多少?今天来查找几个,如果朋友们谁还知道什么错传下来的俗语可以评论在评论区,大家一起讨论改正哦!我也会认证核实查证并总结出评论区的评论!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1)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2)

俗语1:”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现在的解释是:不狠毒的人不算是大丈夫,气量小的人不算是君子。但是此句话原本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无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气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来正好构成“度量”一词,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度”字才被讹传为“毒”。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却是想当然之说,原来很多人把“无度不丈夫”中的“度”念成了“毒”,慢慢的就成了“无毒不丈夫”。其实没念错之前的解释更为合理,度是气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来正好构成“度量”一词。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3)

俗语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个俗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对于这个里面的人物也不会陌生。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在刘备穷途末路时帮助刘备东山再起,建立了蜀国。不仅如此,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依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先后进行了六次北伐,最终病逝在北伐途中。诸葛亮对后来的历史影响十分深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那这三个“臭皮匠”何等能耐,为何能胜过诸葛亮呢?其实这个俗语原句应该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4)

民间错传的俗语3:”忘八端“忘八端在古代民间是一句骂人的话语,古代时,“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但是在后世的民间慢慢的就传走音了,演变成了”王八蛋“这句骂人的话语。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5)

俗语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一直被好多人误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其实,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以此看来,“为己”的“己”,与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私利并不相同涵义。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脱物外,举止合度。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故事(教人事小误人事大)(6)

俗语5:”无奸不商“意思是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亦可理解为商人都是奸诈的。其实原意应是在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上内容由作者收集整理,如有错误大家一定要指出!谢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