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1)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区域、材料、同伴,也正因如此,幼儿在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如“活动开展到一半无法继续 ”“在游戏时产生各种矛盾”等,这时,教师的介入指导就格外重要了。

那么,在主题背景下 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何时介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介入,才能让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提高游戏水平?小、中、大班幼儿由于身心发展不同,适合的介入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2)

小班区域活动介入指导

小班幼儿年龄小,创造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师介入次数、时间可相对频繁。此外,幼儿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可以这样介入指导:

因势利导法,在游戏的情境中加以引导

因势利导法就是顺着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小班幼儿喜欢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区域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想象成在现实情境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某一情境中的人物,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

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兴趣,用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例如,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在游戏中请幼儿为小动物盖房子,请他们为小动物治病等。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3)

语言启发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久性较短,有时是因为在活动中遇到认知障碍,心理上受挫而放弃活动或对活动失去兴趣,有时则是因为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或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熟知,也容易使幼儿失去活动兴趣,从而放弃活动。

教师可以运用鼓励、设疑、反问等口吻启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区域活动中,有一个幼儿扮演“交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司机说:“怎么没有红绿灯?”这可难住了“交警”,眼看这位交警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于是,教师为他鼓气:“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想想解决的方法,想想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呢?”听了老师的话,他马上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使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了。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4)

榜样影响法,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爱模仿是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征,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同伴的言行举止。这种模仿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当看到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自行在一旁操作,通过平行介入的方法,引导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开展。

中班区域活动介入指导

随着中班学习的深入,幼儿的合作性游戏增多,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伙伴的加入使他们在游戏中情绪愉悦、积极性高。因此,老师应在活动中尽量创设交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间的互动。可以这样介入指导:

师生合作法,引导幼儿深度学习

师生合作法就是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幼儿解决游戏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开展以“城市马路”为主题的搭建游戏,搭了一半不知道如何下手,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于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了孩子们的游戏中,分别作为不同的建筑师,搭建着不同的建筑。老师搭建了一个很简单的人行天桥,并主动给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搭建作品,引导孩子们回想马路上还有哪些东西呢?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马路两边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5)

孩子们纷纷有了自己新的想法,宁宁说:“我和爸爸开车走过江边的时候,看到了有一座桥在马路上面”,于是,她一点一点地在马路上方搭建了一座高高的拱形桥。

生生互动法,激发学习广泛迁移

生生互动法就是通过幼儿之间的学习合作,使他们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幼儿从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广泛迁移。

每个幼儿的经验不同,因此他们的探索过程也会有所不同,老师要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已有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在互动中建构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6)

问题情境法,引导幼儿探索学习

问题情境法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幼儿的认知结构有关的情境,激发其发现和提出问题,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启发幼儿根据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开通幼儿思维的不同通道,促进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学习。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7)

大班区域活动介入指导

大班幼儿理解、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这时教师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对幼儿想象的逻辑性、独立性、求异性方面都要加以引导,推动其创新能力向高层次水平发展。

同时,随着幼儿年龄逐渐增大,教师的介入行为要逐渐降到最低限度,以朋友的身份介入,给幼儿以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指导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这样介入指导:

强化情感体验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强化情感体验法是指通过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鼓励与支持,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合作行为,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其他幼儿去倾听同伴的叙述。

教师经常用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提升自信。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8)

问题设置法,启发幼儿寻找解决方法

问题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科学区开展“容积大发现”活动,孩子们打来了自来水,开始往瓶子里倒水。在一旁观察的老师也参与了进来:“请你们试试看,用最小的容器往大的容器里装水,需要几次才能装满呢?”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9)

王斯惟灵机一动,他尝试用一个小一点的容器将这个最小号的容器倒满水,这下总算是达到水位了。老师说:“那你们看看,把这个容器装满需要重复几次呢?”孩子说:“我刚才记录下来了,需要三次!”老师:“那么,请用其他的容器试试,看看是不是也需要三次呢?”随即,孩子们开始尝试用其他体积的容量,开始新的探索。

经验迁移法,培养其创新能力

经验迁移法是指启发幼儿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加以应用的方法。大班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主动运用已有的经验,促进其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从幼儿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对每个孩子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区域活动更具生命力!

幼儿园教师区域指导介入方法(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10)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 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