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综合性的全球顶级眼科大会,2022年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 2022)一经开幕即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黄斑病变的治疗历来是AAO会议上的焦点议题,黄斑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黄斑区病变会对患者的视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在AAO 2022中,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治疗有哪些新兴疗法?饱受期待的临床试验究竟结论如何?《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与AAO驻外记者现场连线,共同开启黄斑病变的学术之旅。

玻璃体内注射Pegcetacoplan治疗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地图样萎缩(GA)

GA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一种晚期进行性病变,由于影响黄斑区域,GA是AMD患者中央视功能损害和永久性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获批的GA治疗方法。Pegcetacoplan是一种合成的环肽,有望作为靶向性C3抑制剂治疗GA,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DERBY和OAKS是两项为期24个月、III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比较了每月或每隔一月玻璃体内注射Pegcetacoplan与安慰剂治疗AMD继发G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年龄≥60岁,最佳矫正视力≥24个字母,GA面积在2.5至17.5mm²之间或多灶性GA中一个局灶性病变≥1.25mm²的患者(DERBY:N=621;OAKS:N=637)。结果显示:

第12个月,OAKS研究中,与安慰剂治疗相比,Pegcetacoplan治疗每月和每隔一月组的GA病变进展分别减少了21%(P=0.0004)和16%(P=0.0055),具有统计学意义;DERBY研究中,Pegcetacoplan治疗在每月和EOM组中GA病变进展分别比安慰剂治疗减少了12%(P=0.0609)和11%(P=0.0853),统计学意义不显著。

第18个月,OAKS研究中Pegcetacoplan治疗每月和每隔一月组的GA病变进展分别减少22%和16%;DERBY研究中Pegcetacoplan治疗在每月和EOM组中GA病变进展分别减少13%和12%,与上述结果相似。

小结:Pegcetacoplan是第一个在大型III期试验中显示可以控制GA病变进展的疗法,其两年结果值得期待。

陈教授点评

AAO中文名字是美国眼科学会年会,实际上它是世界性会议,一般参会人数超过2万人。我国眼科专家也特别愿意参加该会议,AAO会议内容丰富,包含非常多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今年的Retina和Vitreous论坛中,有几位专家报告的论文十分值得学习。

Rishi P Singh教授报告的题目是Efficacy of Intravitreal Pegcetacoplan in GA: 24-Month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DERBY and OAKS Trials。这个临床试验是关于玻璃体腔注射靶向性C3抑制剂治疗GA的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有两点值得深入思考:

GA发展较慢,试验非常难进行,中心指标难找且时间又长。此次可喜地看到,眼科学者报告了靶向性C3抑制剂治疗GA的效果。对于致盲性疾病(干性黄斑变性或者GA)患者而言,带来了福音和希望。非常感谢科学家们,探索到药物的信号通路及作用靶点。

该临床试验的评估体系应用了许多非常科学的方法,包括自发荧光、最佳矫正视力等。这才能确认靶向性C3抑制剂治疗GA是否有效果。

黄斑病变导入治疗有效吗 AAO现场连线陈有信教授点评(1)

黄斑病变导入治疗有效吗 AAO现场连线陈有信教授点评(2)

ALK-001(C20-D3-VitaminA)延缓ABCA4相关Stargardt病中萎缩性病变的发展

ALK-001即C20-D3-维生素A,是一种化学修饰形式的维生素A,有望用于治疗最常见的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型Stargardt病(STGD1)。TEASE研究为一项为期两年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50名萎缩性STGD1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每日一次分别服用ALK-001/安慰剂,主要疗效终点为视网膜萎缩性病变的进展速度。结果显示:

ALK-001组视网膜萎缩性病变的平均增长率为0.90mm²/年,安慰剂组为1.25mm²/年(P

同时,ALK-001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见夜盲症、暗适应受损、肝酶临床意义变化等不良事件报告。

小结:在萎缩型STGD1患者中,口服ALK-001可以安全地延缓视网膜萎缩性病变的进展速度。

陈教授点评

一项关于Stargardt病的研究,引人注目。Stargardt病是一种双眼较对称的萎缩性黄斑性疾病。现在基因检测表明,大部分Stargardt病由ABCA4基因突变引起。理论上说,通过基因治疗Stargardt病疗效最好,但目前为止,相关的基因治疗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性进展。

维生素A在视觉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Stargardt病可能与维生素A相关。故研究人员研发了药物ALK-001,并进行了一个随机、对照的TEASE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LK-001可以延缓ABCA4基因相关的Stargardt病进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口服药物不仅更为方便,且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黄斑病变导入治疗有效吗 AAO现场连线陈有信教授点评(3)

黄斑病变导入治疗有效吗 AAO现场连线陈有信教授点评(4)

联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抗VEGF药物的玻璃体切除术与气动置换治疗nAMD继发黄斑下出血(SMH)

STAR研究为6个月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试验,比较了手术(联合t-PA、气体填塞和抗VEG药物的玻璃体切除术)与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与t-PA联合气动置换(PD)治疗nAMD继发SMH的视力改善结果,主要终点是从入组到第3个月的视力变化。共89名患者接受了治疗,78名患者在第3个月时被纳入主要疗效分析,其中59名(66.3%)为女性,总体平均年龄为83.3±8.2岁,SMH平均持续时间为4.8±4.4天。

结果显示:第3个月时,手术组平均视力改善为16.8个字母,气动置换组视力改善为16.4个字母,两组视力改善没有显著差异(P=0.767)。

小结:该项随机临床试验并未证明手术优于气动置换治疗nAMD继发SMH。

陈教授点评

一项关于t-PA的研究,备受关注。t-PA是一种抗血管性的拮抗剂,可治疗由黄斑变性引起的视网膜下出血。对于我国视网膜医生,或者说对于亚洲地区的视网膜医生,对于PCV印象深刻,因为亚洲地区PCV患者较多。PCV可引起大面积的视网膜下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如果任其自然吸收,则导致更为严重的RPE撕裂、纤维化、视网膜萎缩。

一年多前,我们开展了t-PA治疗大量的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治疗,完成了几十例病例,效果不错。但遗憾的是,没有完成很好的总结报告。原因在于缺乏t-PA疗效的循证医学依据,很难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而此次报告的STAR研究,是一个随机对照研究,非常值得学习与思考。我国PCV患者众多,但是还没有开展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如何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学习、探索、解决。鉴于该研究,之后可以限定研究的入组条件,经过多中心研究,可能会得出很好的结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总结

此外,陈教授表示,Retina和Vitreous单元的一些报告也非常值得期待。一项关于双抗类药物的研究,报道了双抗类药物治疗DME两年的持久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一个很好的、令人鼓舞的结果,且双抗类药物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美国眼科学会报告了一项名为“Initial Treatment Regimen and Incidence of RD in ARN:An IRIS®Registry Study”的研究,主要是关于ARN(急性视网膜坏死并发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治疗方案。陈教授希望,有更多的国际学术内容传播到国内,与国内眼科同仁共同进步,推动中国眼科事业的不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