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

包拯

他忠孝双全;

他刚正不阿;

他嫉恶如仇;

他爱民如子;

他不苟言笑;

他凡事较真;

他人缘不好;

他得罪众多;

宋仁宗夸赞他:“公而忘私,铁面无私。”

欧阳修评价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他为人执拗,不近人情;

他至刚至正;

他至忠至纯;

他是千古第一清官;

他是正义的化身;

他被老百姓奉为神明;

他就是北宋名臣——包拯。

一、为人精明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

公元999年,包拯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自幼勤奋好学,以孝顺父母闻名乡里。

公元1027年,包拯准备赴京赶考。

出发之前,合肥首富向赴京赶考的学子承诺道:“我愿为学子们免费提供衣食、住宿,赠送学子们盘缠。”

学子们趋之若鹜,齐声称赞这个首富是个大善人。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

包拯

只有包拯不为所动。

众学子都劝包拯前去,包拯说道:“我们和这个首富非亲非故,他为什么要为我们免费提供食宿,赠送盘缠?就是因为我们是赴京赶考的学子,以后有做官的可能。古语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今日我们承受了他的恩情,以后他让我们帮他做事,我们是帮还是不帮?”

二、至孝之人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

包拯

同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位居一甲,名列全国前三十名,被任命为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知县。

因父母年事已高,不愿包拯远离,包拯遂辞官归家,侍奉双亲。

数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病逝。

包拯便在父母墓前筑起草庐,守丧三年。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5)

包拯

包拯的政治起点并不低,28岁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知县,因为侍奉父母,主动辞官归家,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极难的选择,但是对于包拯却显得十分容易。

包拯并不是一个权力欲特别强的人,也不是一个有官瘾的人。他的选择,表明在孝顺父母面前,高官厚禄,大权在握,都是微不足道的。

包拯在家十年,让他和乡邻们关系亲密,深知民间疾苦,也让他一生和老百姓站在一起,时刻心怀百姓。

三、牛舌案

公元1037年,38岁的包拯正式离家做官,被任命为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县知县。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6)

包拯

有个农民家的牛,舌头被人割去。

农民告到包拯面前。

包拯对农民说道:“牛没有了舌头,便无法吃草,便无法存活,你回去把牛宰杀后卖掉吧。”

农民面脸愁容地说道:“大人,依照宋律,私杀耕牛是要受到严惩的。”

包拯说道:“你只管宰杀售卖,这是本官同意让你这样做的。”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7)

包拯

农民宰杀耕牛,在大街上售卖,结果被人告发,告到了包拯面前。

包拯对告发之人厉声呵斥道:“你为什么要割掉牛舌?你割掉牛舌时,就知道牛已无法存活,只能被宰杀,你就是想逼农民宰杀耕牛,然后告发他,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告发之人大惊,随之认罪伏法。

三、嫉恶如仇

包拯为人嫉恶如仇。

对于贪污受贿、横行不法的官吏,天下人统称他们是贪官污吏,认为这些人是官吏中的败类。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8)

清正廉洁

而包拯则独称贪官污吏为“民贼”,认为贪官污吏,就是劫掠百姓的盗贼。

自古“官贼不两立”,包拯将贪官污吏直接踢出官吏队伍,彻底和他们划清界限,将他们视作必须打击、剿灭的对象。

四、怒掷端砚

公元1041年,包拯升任广东省肇庆市知州。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肇庆市的特产,也是进贡给皇宫的贡品。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9)

端砚

之前的知府,进贡端砚时,都是征收数十倍的贡品数目,用来赠送上官、结交权贵。

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怨恨极深。

包拯在任三年,完全按照贡品数目征收,从来没有多索取一方端砚。

在包拯离任时,肇庆百姓感念包拯恩德,主动赠送给包拯一方端砚。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0)

断然拒绝

包拯断然拒绝,登船离开。

包拯的家仆暗中接受了这方端砚。

在船即将离开肇庆地界的时候,家仆将端砚呈送给包拯道:“大人,肇庆百姓恳请大人务必收下这方端砚。”

包拯大怒,将端砚掷于水中道:“肇庆产的端砚,还是留在肇庆吧。我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走。”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1)

包拯怒掷端砚

五、监察御史

公元1043年,包拯升任监察御史。

张贵妃是宋仁宗的宠妃,深受宋仁宗宠爱。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2)

张贵妃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

张贵妃为张尧佐向宋仁宗求官。

宋仁宗答应授予张尧佐宣徽使这个虚职。

清晨,宋仁宗上朝,张贵妃送至殿门口,嘱咐道:“陛下不要忘了我伯父的宣徽使。”

宋仁宗听罢,连声说道:“放心,放心。”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3)

宋仁宗

在朝堂上,宋仁宗提出要授予张尧佐宣徽使官职。

文武百官心照不宣,都不反对,毕竟天下是赵家的天下,宣徽使也只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

唯有包拯站了出来,激烈反对。

宋仁宗大怒道:“难道朕就不能授予张尧佐宣徽使这个官职吗?宣徽使只是个位阶不高的虚职,并没有实权,你为什么非要和朕争辩呢?”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4)

宋仁宗

包拯毫不示弱道:“宣徽使,我朝太祖、太宗都做过,怎么可能是个位阶不高的虚职呢?即使是位阶不高的虚职,国家官职陛下怎能因私授予?”

说到激动处,包拯的唾沫都溅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急忙举起袖子遮挡。

回到后宫,张贵妃迎了上去,询问结果。

宋仁宗郁闷生气道:“今天大殿上,包拯的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关心你伯父做宣徽使,宣徽使,却不知道监察御史是包拯啊。”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5)

宋仁宗

六、有包弹矣

转运使王逵,是宰相陈执中、贾昌朝两人共同的心腹,又得宋仁宗赵祯青睐信任,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

然而,王逵巧立名目,盘剥百姓,激起民变后,又命大军征剿,滥杀无辜,民愤极大。

包拯六次弹劾王逵,都被宋仁宗驳回。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6)

宋仁宗

在大朝会上,包拯痛哭流涕地对宋仁宗说道:“陛下不顾天下百姓的议论,固执己见任用酷吏王逵,这对于王逵来说,是件幸事,但是对于千千万万的百姓来说,是件多么不幸的事情啊。陛下岂能因一恶人,而罔顾天下百姓?”

他的语言激切刚直,感情真挚动人,朝野震动,舆论汹汹,最终导致王逵被罢免。

之后,宰相宋庠、舒王赵元佑的女婿郭承祐相继被包拯弹劾罢免。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7)

包拯

因为,包拯不畏权贵,敢于弹劾,当时京城开封出现了“包弹”的谚语。

每当官员有不法行为,京城百姓都会说道:“有包弹矣。”

有包拯会弹劾他们的。

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包拯弹劾,被降职、罢免、法办的皇亲国戚、高官勋贵达30余人。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8)

包拯

七、远见卓识

澶渊之盟后,宋朝一直给辽国送岁币,来维持和平。

包拯对宋仁宗进谏道:“陛下,国家每年用岁币换和平,这并不是御敌的良策。国家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整顿武备,巩固国防,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宋仁宗不听。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19)

宋仁宗

后来,北宋灭亡,就是因为武备松懈,军事实力太弱。

八、外甥打舅

公元1053年,包拯的长子包繶病逝,享年21岁。

痛失爱子,包拯十分伤心。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0)

包拯

宋仁宗任命包拯为安徽省合肥市知州,希望通过家乡亲情来缓解包拯丧子之痛。

包拯在合肥任职两年,官声极好,但是他的亲戚朋友仗着包公是知州,胡作非为,仗势欺人。

而当地官员都碍于包拯的情面,不敢前去审理。

包拯知道后,很生气。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1)

包拯

包拯的舅舅触犯了法律,无人敢去抓捕,包拯直接下令把舅舅抓到公堂之上,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

这就是合肥当地非常有名的“外甥打舅”。

此事之后,包拯的亲戚朋友再也不敢仗势欺人,以身试法了。

九、开封府尹

公元1056年12月,58岁的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尹。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2)

包拯

包拯为人刚毅,朝廷勋贵都很怕他。

阎士良是宋仁宗的亲信太监,自持宋仁宗宠信,监守自盗。

包拯弹劾他,将他法办。

之后,包拯又进谏宋仁宗裁减宫人,消减皇宫开支。

宋仁宗应允。

包拯不好惹,宋仁宗都退让三分。

贵戚宦官自此噤声,行动收敛。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3)

包拯

京城开封突发大水,事后调查,发现是高官权贵侵占河道,修筑别墅导致。

包拯率人将这些违规别墅全部拆毁。

拆毁完毕,一向不言苟笑的包拯笑了。

开封百姓都说道:“包拯笑,黄河水清。”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4)

包拯笑,黄河水清

包拯命人打开开封府大门,让告状之人可以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避免胥吏从中作梗。

开封百姓夸赞包拯道:“有包拯坐镇开封府,不用打点关系,就能打赢官司。”

开封的妇女儿童也都知道包拯“包青天”的大名。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5)

包青天

十、皇子案

公元1058年,包拯由开封府尹升任御史中丞。

开封有个叫做冷清的年轻人,在开封到处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结果,犯了众怒, 被开封府抓捕归案。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6)

冷清

冷清被抓了之后,不但不怕,反而蛮横无理,而且张口闭口自称皇子。

他说他的母亲是伺候宋仁宗的贴身宫女,因为年纪大了,才被放出宫来。

而在出宫之前,宋仁宗意外宠幸了她。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7)

贴身宫女

出宫后,她发现自己怀上了宋仁宗的孩子,十月分娩,生下冷清。

冷清还向差役们展示了验明自己身份的龙凤绣抱肚,一个绣着龙凤图案的肚兜。

事情闹到了开封府府尹钱明逸面前。

钱明逸端坐在开封府大堂正中。

冷清站在台下,突然大喝一声道:“我乃皇子,钱明逸你为什么不起身行礼?”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8)

冷清受审

钱明逸当时一惊,随即缓缓站起,后来感觉不对,又坐了下去。

钱明逸将信将疑,皇宫内宋仁宗也不知真假。

当时宋仁宗年过四十,却膝下无子,突然民间冒出了一位皇子,他也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

皇帝态度模糊,大臣们就更加难以决断了。

一着不慎,得罪的就是国家储君,未来的皇帝。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29)

宋仁宗

宋仁宗命包拯前去查验。

经过调查,包拯发现冷清的母亲确实是宋仁宗的贴身宫女,龙凤绣抱肚也确实出自皇宫,但是冷清的母亲,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还是在离开皇宫一年多后生的,而冷清则是他的母亲离开皇宫后三年后生的。

因此,冷清根本就不是皇子。

案情大白后,冷清罪大恶极,民愤极大,被处以极刑,宋仁宗内心也极为失落。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0)

包拯

十一、册立太子

宋仁宗膝下无子,因此很长时间都没有册立太子。

这是宋仁宗的痛处,百官也不愿让宋仁宗难堪,便绝口不提册立太子之事。

在朝会上,包拯上奏宋仁宗道:“陛下,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如今已经空缺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臣希望陛下早日册立太子,以安民心。”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1)

包拯

宋仁宗暴怒道:“那你准备举荐哪个王爷家的儿子成为太子呢?”

包拯硬刚道:“臣建议陛下册立太子,是为江山社稷考虑。陛下询问臣太子人选,这是怀疑臣啊?臣已经年近七十,儿子早夭,无需为自己和子孙谋取好处。”

宋仁宗深知包拯为人,便说道:“朕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尽快册立太子的。”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2)

宋仁宗

不久,宋仁宗便将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过继过来,当作太子培养。

1062年,赵曙正式被册立为太子,赵曙就是宋英宗。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3)

宋英宗

十二、三司使

三司使,是宋朝管理财政的最高官员,有“计相”之称。

张方平担任三司使,包拯以强买民宅,弹劾他,致使张方平被罢免。

宋祁继任三司使,包拯以宰相宋庠是宋祁的亲哥哥,弹劾他,致使宋祁被罢免。

宋仁宗打算让包拯担任三司使。

翰林学士欧阳修写了一篇名为《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的文章,指出包拯因为小事,接连弹劾两位三司使,致使张方平、宋祁被罢免,最终他自己却获得了三司使的职位。包拯贪图三司使的高位,建议宋仁宗不要授予包拯三司使的官职。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4)

欧阳修

文章一出,舆情汹汹。

包拯十数日不上朝,呆在家里,躲避宋仁宗让他担任三司使的任命。

众所周知,包拯为官二十余年不图名,不图利。

三司使,是宋仁宗自己决定任命包拯的,包拯自始至终都没有动过图谋三司使的想法。

欧阳修写文章说包拯图谋三司使之位,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

最终,宋仁宗认为欧阳修文章中的理由过于牵强,坚持任命包拯为三司使。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5)

宋仁宗

十三、包拯家训

公元1062年5月,包拯突然生了重病,卧床不起。

7月3日,包拯病逝,享年64岁。

病逝前,包拯对家人们说道:“后世子孙,有贪赃枉法者,活着,不准回安徽老家;死后,不准归葬于祖坟。不遵循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整篇家训字数不多,却极为严厉和冷峻。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6)

包拯家训

包拯病逝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哀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

宋仁宗追赠包拯为礼部尚书,赐谥号“忠肃”,并亲自到包拯家里吊唁,停朝一日,以示哀悼。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7)

宋仁宗

包拯家中摆设极其简单,家人穿戴也极其简朴。

包拯为官26年,家中的财产和他刚开始做官时一样,丝毫没有增加。

这让宋仁宗十分感慨。

十四、包公清廉

包拯清正廉洁。

儿子包绶“清苦守节,廉白是务。”

孙子包永年“莅官临事,廉情不扰。”

包拯及其子孙都是闻名天下的清官。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8)

包拯

1973年,包氏家族墓葬群被发现。

文物部门立即对包氏家族墓葬群进行清理和发掘。

结果,发现整个包氏家族墓葬群都极其简朴,简朴得令人难以相信。

所有的陪葬品,只有50来件,且没有一件贵重物品。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39)

包氏家族墓葬群

在包拯的墓内发现了盗洞。

但是,墓内的东西却没有缺失,全都完完整整的待在原位。

墓室内还有盗墓贼留下的八个大字:“包公清廉,吾辈佩服。”

很明显,包拯墓内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盗墓贼也是空手而归。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0)

墓志铭

十五、包青天

包拯性格严峻正直,对官吏严苛,对百姓却十分宽容敦厚。

包拯嫉恶如仇,推行政务却忠厚宽恕,不随意附和他人,也不摆官架。

平时,没有私人信件的往来,和亲朋故友的关系也不好。

虽然他官位很高,但是吃饭穿衣日常用度和做平民时一样。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1)

包拯

他的长子包繶21岁病逝,儿媳崔氏十分年轻,包拯夫妇便劝崔氏改嫁。

崔氏拒绝道:“公公是天下人仰慕的人物,能够代替夫君侍奉双亲,这是我的心愿。”

崔氏为包家守节20年,宋哲宗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苏东坡亲自为她撰写了嘉奖诏书。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2)

宋哲宗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3)

苏东坡

包拯为人清正刚直,近乎执拗,且不近人情,晚年时,虽然名声在外,却少亲朋故旧,十分孤单。

然而,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无人企及的正义的化身。

什么人是北宋名臣包拯(北宋名臣包拯)(44)

包拯

他是一个至刚至正的清官。

他是一个至忠至纯的忠臣;

他是一个被历朝历代推崇,又被老百姓奉为神明的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