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和致敬

曾几何时,不经意的一瞬,却是思绪翻涌。可能是自我意识的懵懂,抑或是自我认知的觉醒。不期而遇,真是久别重逢。

最近整理旧物时,遗忘多年的角落,竟然解封了一段儿时的记忆。在那个没有手机和微信的纯真年代,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的业余生活并非一无所有。第一次在亲戚家看到整整齐齐罗列,图文并茂包装的就是记录美好旋律的卡带。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1)

清晰如昨天,透过橱柜玻璃看着盒装卡带,精心保存的程度不难推测它们之于主人的珍贵程度。虽然当时并未听过其中任何一卷卡带,但凭少年累积的有限文字检索出能辨识的仅有演唱者的姓名和专辑的名称,至于那些渲染卡带如何动听的词藻就完全是知识的盲区。

这一次与流行音乐看上去“似是而非”的邂逅,未曾想会在日后萌芽生长为时至今日的钟爱。

缘于少年时期不具备充裕的经济条件,但对于卡带中音乐的魔力充满好奇,所以放学和假期辗转于同学家、音响店、杂货铺等类似循环播放卡带歌曲的实体场景,毕竟朗朗上口的歌词和鲜明律动的节奏时常让自己流连忘返。直到家中第一台收录机的登场,才终结了那段四处流窜的日子。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2)

记得当年家中购置如此重要的家电,并不是为了满足我这个小屁孩的兴趣爱好,而是家人每天固定时段收听的广播节目如可能忙碌而错过,拜托隔壁领居录制后回放使用。当然,识得这个“宝物”的自己,怎肯轻易放弃天赐的良机,自此便开启了:借卡带→录卡带→买卡带 的享“乐”人生。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音乐归属艺术范畴,欣赏的角度就会相对主观,毕竟雅俗共赏的分界点在于鉴赏能力的优劣,也同时区分了“古典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客户画像。

如果未曾接受正统音乐学习就未必能分辨出不同版本《卡农》到底是一种编曲还是一首乐曲。截然相反,流行音乐的受众可以跨越性别、年龄、教育、信仰和国界,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何从未接受过音乐胎教的自己,在“三观”未确立前竟然有了自己的“音乐观”。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3)

对于音乐的众多溢美之词中,动人心弦,或许是代入感最强的一个。因为弦外之音亦可泛指人生的三个阶段:年少时听闻别人,年长时听见自己,年迈时听懂世界。

我们个人喜好的密码,一段被编译进了基因,一段被隐藏在了经历。不难发现,各个领域的精英,无外乎有的是“天选之人”,有的就是“时间之友”。对于音乐的理解亦复如是,从最初钟情于音符,再到痴迷于歌词,最终深陷于创作。

所以,如果一定要对音乐进行标签分类,应该一种是“经典”,另一种都是“其他”。

经典和原创

经典到底是人为的解释,还是时间的定义,是否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如果有的话就是具有典范、权威、不朽的主体。

其实任何一位传世佳作的主人都并非“未卜先知”的神人,他们无法预料在若干年后自己的创作竟然会走上一条“封神”之路。他们在原创作品时的起心动念应该就是一种表达:自己对自己的表达(见自己)、自己对先贤的表达(见天地)、自己对生命的表达(见众生)。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4)

年少不知乐为何,听懂已成乐中人

我把近30年用心聆听过的音乐串联成三个篇章,加以阐述音乐界中的人世间。所有歌曲均为当年优秀的代表作,排序不分先后,数据来源于网络。

<第一篇> 见自己

《致青春》: 《那些年》,翻看记忆的相册,《光阴的故事》娓娓道来。《当》自己还是一个《倔强》的《玫瑰少年》时就《说好不哭》。因为在《十七岁的雨季》里满是泥泞,摔倒后《突然的自我》才发现原来人生并《没那么简单》,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一路蹒跚,一路坚定,《少年壮志不言愁》,只要心中有爱,眼里就有光。即使伤痕累累的《男孩》也《不再犹豫》,《我的未来不是梦》。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5)

《童话》里的《超人不会飞》,但有《隐形的翅膀》的《追梦人》却可以《远走高飞》,更可以《自由飞翔》。那时,曾憧憬自己是一个《奔跑》在《光辉岁月》里的《水手》,当《红日》东升,汽笛声声,我们即可《启程》,游弋在《日不落》的《大海》。因为《勇气》是我的《唯一》,唯一《一生中所爱》。我相信如果爱,就《偏爱》,因为《爱拼才会赢》。也正是这份爱,如此真挚,如此深沉,就像用《怒放的生命》为《年少有为》的自己谱写的这首的《青春颂》。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6)

<第二篇> 见天地

魂牵梦绕中有一位《假行僧》,托钵执杖《漫步人生路》,在我们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在他看来却是一条《天路》。试问我们《一生何求》,我们又命归何处。《外面的世界》有时《晴天》照耀《海阔天空》,但当《天黑黑》时我们《仰望》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似乎《星星点灯》照亮了我们的前程。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7)

试问《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当越过《山丘》,《再回首》那《被遗忘的时光》,往往最重要的就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人生何处不相逢》,即使《遇见》的是那《千里之外》的《沧海一声笑》,又《有何不可》。只要相信,在《一千年以后》,我们都是这《笑红尘》中的一粒尘土而已。何不我们《笑看风云》,毕竟《这世界那么多人》,再见,也就是《后会无期》。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8)

<第三篇> 见众生

每个人都有一份专属的《独家记忆》,《我怀念的》竟是《匆匆那年》里《刚好遇见你》。回想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我们的时光》馈赠的是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一生有你》。时不我待,《懂你》的我写下《祝福》:愿《朋友》,《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愿你一生拥有《稳稳的幸福》,并《祝你一路顺风》。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9)

有很多话想说,但唯独《讲不出再见》,或许是不舍,抑或是不甘。《告别婆娑》中的虚妄,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勇者》。即使孤单,但不孤独,我只做一个无愧于心的,《沉默是金》的人。我只会《跟着感觉走》,这种感觉是一种根植于良知的自觉。让我在这条《平凡之路》上《潇洒走一回》。《我很快乐》因为我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我很幸福,因为我就是《给自己的歌》中,那个《追光者》。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10)

经典和传承

在历史长河中任何政治、文化、艺术、商业但凡可源远流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可生生不息的都可称为“经典”。经典永流传的精髓是“合道”,顺应天道、符合道义,即长期主义。

道,就是规律,也就是世间万物互生共存的基本法则。就像生态循环中的物竞天择,不是最好的物种长存于世而是最适合的物种繁衍生息。人类进化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思想的进化,是一种随着时代演变而不断孕育,其中“长期主义”跑赢了时间,穿越了空间。

长期主义恪守的是在实践中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再用发展的科学指导实践(艺术又高于生活)。所以在人类征服未知的征途上只有永远攀登,永远谨慎,永远敬畏。

聆听经典音乐品味百般人生(一份跨度30年的榜单)(11)

经典和启示

一串音符,一份心境

一帧光影,一场相遇

一阶元素,一度世界

一组公式,一个时代

一行文字,一往情深

一副画作,一眼万年

经典是瞬间,也是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