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河南人印象塘沽印之历史记忆

从脱下水兵服到海河的入海口塘沽已经30年了,也算是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交给了第二故乡,见证了由沿海小城处处的破败不堪到繁华都市的华丽转身。寻觅塘沽过往印象的痕迹已经寥寥无几,“碱蒿杂草路边生,沽地坟岗烂泥坑。”的景象再也无影无踪,继而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围海造田一望无际,现代化的港口新城绵延几十公里,千万艘的巨轮从这儿驻泊远航------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1)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后,我还是努力地在楼群间去搜寻那旧时的影子,特别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遗址,以及文化积淀的价值。塘沽位于我国京津城市和环渤海城市带的交汇点,地处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地带。全区总面积8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万。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塘沽成陆后,渐渐地有人来此以煮盐、捕鱼为业,逐步形成村落。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录属天津县,海河北岸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大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2009年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塘沽作为滨海新区中心的优势地位,新时代正式开启。

据资料表述,新确定的文物点主要集中在海河下游区域,也就是塘沽的海河两岸。包括日本大沽工场旧址、新河船厂、新港船厂、海河防潮闸、新河铁路材料场遗址、新港船闸、东沽渔潮闸以及海河下游一批重要工业码头遗址等,很多发现填补了天津市工业遗产时代或类别的空白。其中,日本大沽工场即今大沽化工厂前身,建立于日本占领塘沽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如新河船厂的前身是法国永和公司,位于今塘沽火车站南侧沿海河河岸一带的新河铁路材料场遗址,是中国铁路行业第一个专用材料场,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处,是洋务运动留在新区的印记之一。那么,我们先说说老火车站、大沽炮台和北洋水师船坞吧。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2)

话说"塘沽短儿"——火车站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3)

新华路立交桥东侧的塘沽南站,其实就是塘沽火车站的前身。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英国人主持铺设完成,原称“是开平煤炭和北洋海防线军队、军火调运的重要站点。其后成为中外航商和日本侵华的物资转运枢纽。1958年根据运输生产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需要,与新河站合并,塘沽站改称“塘沽南站”,新河站改称“塘沽站”。旧址现保留有完好的砖木结构欧式单层建筑群和系列站区设施,占地25930平方米,建筑群南侧有一砖混结构的小二楼,东侧水泥圈梁刻有“TANG KU”()站名标志,该楼原为青砖墙、水泥顶平房,后经改造加层成今貌。它是中国最早自主修建的标准轨距铁路——塘津铁路上的一座车站,不但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留在塘沽的重要印记,也是整个塘沽最完整的历史陈迹。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4)

客运方面主要是津塘市郊列车,人们俗称"塘沽短儿"。2004年10月7日7时左右,随着全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塘沽南站走过了最后一班通往天津站的4492次“塘沽短儿”列车,随后便终止了它的客运业务,喧闹了百余年的客运月台终于寂静了下来。而不远处的高铁站——于家堡站经过几年的重建,已将塘沽载入现代化的新时代。旧址地处滨海新区中心地带,至今保存较为完好,若经保护修葺辟作铁路专题纪念馆,其历史文化价值远远超过现在之小车站功用。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5)

门前的大沽口与大沽炮台

石油新村的北大门前原来就是大沽村,分东沽西沽以及草头沽等,在塘沽地区也是最大的村落之一。这里主要集聚的是渔民上岸人员和历史上的各地移民,又以当时的驻军后裔及新兴工业特别是造船业兴起后的移民为主。如今随着整体搬迁上楼,被和美苑、和谐苑等几个小区所替代。而遗憾的是村庄中的碉堡炮楼与大沽炮台遥相呼应的古迹也被夷为平地,再也无处追根求源。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6)

大沽口炮台现存炮台3座,以威、镇、海三字命名。大沽炮台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重要遗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枪炮威逼下,清朝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了殊死搏斗,向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其中著名将领罗荣光就是诸多为国捐躯英烈中的代表。为此,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于1859年写下《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严厉谴责侵略者挑起“海盗式”的战争,热情赞许中国抵抗是“有理”的正义行动。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7)

1901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他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8)

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荒草岌岌的北洋水师大院

进入大门是厚重的花岗岩“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碑”,背面则是记述大沽船坞的历史变迁。一座军舰型的办公楼横亘在院内,好像在默默地述说着,这里曾经是中国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是国家军工企业的明星,是甲午风云的起点。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9)

与其说我是来北洋水师船坞探秘,不如说是来还愿,近三十年来仅一路之隔的遗址,仅仅走马观花地看过一次,好像什么时间都可以随时进去一样而一再忽略。小时候学习的教科书上大沽炮台、北洋水师、船坞等等字眼记忆犹新,可以想象136年前,当时这里汽笛长鸣、军歌嘹亮、车间灯火通明,成为东西沽一带最繁忙的场所。这次得以走进大坞遗址,就想以密札的步履丈量历史,寻找来自教科书上熟悉的场景,聆听近代军工历史的回音。

不妨我们来了解一下它辉煌的历史吧。1880年1月,李鸿章特奏请光绪皇帝批准为北洋水师在大沽海神庙建立船坞。2月,李鸿章派天津海关道郑藻如与后补道许铃身会同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在大沽购地110市亩兴建船坞,正式名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又称海神庙船坞。大沽船坞修建后陆续建设了甲、乙、丙、丁、戊、己6个大小不同的船坞,以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性能,在同一时间可以装配和修理六艘船舶,成为北洋海军舰队的第一个维修基地。北洋水师2000吨以下船舶均在此进坞大修,北洋水师中的三大舰(即定远、镇远、济远)则为航修,往日本进坞。中日甲午海战中,大沽船坞日夜为北洋水师赶修舰船,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10)

据史料记载,1886年中国海军第一艘潜水艇在这里研制成功,但除了书籍上的一点记载外,至今没有任何实物残留。大沽船坞也是中国的一个军工厂,先后制造出中国首批仿德一磅后膛炮、马克西姆重机枪、大沽造步枪等军用设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大沽船坞被俄国霸占,正在坞中维修的四艘鱼雷艇也被列强掠走,沙俄对船坞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和破坏。后经过清政府多次交涉,1902年沙俄才将大沽船坞交还中国。1913年,大沽船坞划归北洋政府的海军部管辖 ,改名为“海军部大沽造船所” ,1913-1923年共造船21艘,修船200多艘。历史记录大沽船坞历经

、北洋政府、民国政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解放后回到人民手中。如今天津滨海造船工业体系完善,各类大船坞随处可见,几十万吨位的巨轮从这里扬帆远航。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11)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会忘记大沽船坞,北洋水师著名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等18 艘舰船都在坞中修理过。大沽船坞与北洋水师和大沽口炮台的爱国将士一道,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沽船坞作为北方最早的修造船厂、枪炮厂,培育了中国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 ,不仅为日后华北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带动了中国各地造船工业的发展。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12)

当我聚精会神地拍摄那饱经沧桑残存一百三十余年的在老码头时,一位老者近前寒暄。我还是掩饰了近在咫尺的单位,只说从洛阳赶来,为了了解那段历史而来。老师傅姓江,是1976年地震后进厂的。他说,现存“甲“字坞一处、后来用水泥加固,现在还在使用修理一些小船、渔轮等,你看到的建厂初期的轮机厂房由于风、雨等自然因素破坏,房顶及墙壁破损严重,已不能使用。这也是北洋水师留下来唯一的立体建筑物。这个旧码头建厂初期的木桩由于浸泡于海河河水中,长年经受自然侵蚀,木桩已糟烂。唯有这两棵古杨树,在整个塘沽地区也不多见,残存的海神庙遗址已遭破坏,目前仅余地下部分,大沽船坞纪念馆对其遗址进行圈围保护,相信未来会加大投资进行再整修和保护。

珠海河南老乡(河南老乡在塘沽)(13)

如今看来有些寒酸、荒草岌岌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纪念馆的左侧立着一块儿铁质牌匾,上书“中国北方民族工业的摇篮”几个大字。我想,塘沽这一天子的出海口,洋务运动的发源地,的确处处是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和摇篮。塘沽火车站、大沽船坞、大沽化工、铁路料场、水线渡口等等,或实物或遗址都清晰地记载了民族工业在这里的兴衰发展历程,正是有了一系列家底儿,塘沽才发展为中国北方一颗耀眼璀璨的渤海明珠。

而不能忘却的是塘沽也是承载着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八国联军血洗大沽口的屈辱和悲壮。落后就要挨打,积弱积贫就意味着任人宰割,古老的炮台生锈的大炮虽然哑口无言,但那炮口始终虎视眈眈地对着辽阔的海疆,如一座历史丰碑耸立在渤海之滨。这儿不仅是爱国教育基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自觉地投入到创业创新的建设大军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

芷水 相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