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客观的全面剖析智绝卧龙先生的品质与性格
标题二:走出《三国演义》并且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孔明
导语:诸葛亮的形象在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塑造与神话中得以扬名开外,甚至让日本友人都特意为诸葛亮题字。孔明先生的传奇有很多,但其实大多数都不为真实。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有哪些品质呢?
一、早年状况
早年的诸葛亮是个孤儿,随古代的大流选择耕种生活,这也为后期带兵远征亲自开拓疆土作了一些铺垫。出山之前诸葛亮一直在隆中供耕,且常以管仲乐毅自喻,大多数人都对他不满意,只有单福先生等人相信他的才干,就说明在出山之前诸葛亮已经有一些的名声。
(图一·诸葛亮南阳故居—古隆中)
历史中诸葛亮第一次亮相是在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中,当时刘备的军师是徐庶,但由于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所俘虏,无奈只好前往曹营,离开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由此得以亮相。其实从诸葛亮出山开始蜀汉的失败已经有伏笔,当时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就说过其不得其时,诸葛亮出山时曹操刚击败袁绍在北方建立政权,手下更有荀彧、贾诩、沮授、田丰、程昱等谋士,蜀汉难以抗衡。
(图二·新三国中刘备三顾茅庐剧照图)
二、诸葛亮出山之后的造诣
诸葛亮在茅庐中和刘备就谈到了当时的情况,北方的曹操势力庞大,难以单独抗衡,东边的孙权拥有长江天险,而刘备可以拿下西川从而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力,同时刘备也十分认可。诸葛亮出山之后,同年曹操南下征战楚地,诸葛亮就建议刘备趁机攻占荆州,而刘备于心不忍。诸葛亮刚刚出山,平时又自以管仲乐毅自喻,说白了就是一个整天很高调,一副满腹经纶的感觉,但又没有实践让他说服他人,刚好遇到一个欣赏他的主公,他迫不及待想展示自己一番,但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顾虑的人,他常考虑他人,做事犹豫,因此错过一个最佳战机。
从全局来看,诸葛亮只是想让刘备立一个荆州之主的名号,能不能取得荆州就要看刘备是否能快速取下襄阳,且刘备当时居于宛城,身旁还有众多将军,即使无法做到也可以选择退守江陵。江陵城防牢固,可以站稳脚跟。无奈刘备的性格做事十分犹豫,,顾虑太多导致迟迟未能行动。
(图三·荆州襄阳位置图)
诸葛亮在过江东之前,鲁肃已经和孙权达成抗击曹操的意向了,所以诸葛亮虽然冒风险入江东想说服东吴,但其实他前去的作用微乎其微,东吴集团主要听从周瑜鲁肃等人,他的作用只是详细说明曹军情况,因为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不久前在博望坡发生战役。我认为诸葛亮他拥有的是认清形势与猜透人心思的能力,他向孙权表明当时情况的危机,东吴要么抗击曹操,要么投降曹操,俯首称臣,再而用田横与刘备作为对比,分析两人身份背景得出刘备集团必须坚守己方土地,进而引出孙刘联盟、形势乐观的情况,这点有一点与孟子相像,迂回地用例子将对方引入自己的论点中从而说服对方,而后孙权也是非常的高兴。
虽然诸葛亮详细的将曹军情况说明了一遍,但是在战前东吴任然大部分是"降曹"势力,只是在鲁肃和周瑜的再一次分析过后才让孙权拿捏住对抗曹军的信心,这很明显诸葛亮的一番话效果其实并不明显,而正式的赤壁之战也是周瑜为主要代表,再有关键人物黄盖的诈降曹计划让赤壁的熊熊烈火得以燃烧。
(图四·老版三国演义中黄盖诈降曹图)
(图五·老版三国演义中周公谨)
关于赤壁之战的战役描写,罗贯中手中和陈寿手中都没有大笔墨用于诸葛亮之中,在战役后续有写到刘备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后,拔擢诸葛亮为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的的历史真正意义上就是要从赤壁之战后开始叙说的,而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的功劳就是为蜀、吴说清当前形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政治上眼界开阔,外交上表现出色,为刘备集团指明道路,并没有多大的战役功劳。
(图六·赤壁之战周瑜指挥动漫图)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出山第一战是火烧博望坡,其实这是刘备的功劳,而且博望坡战役发生之时,诸葛亮正在南阳躬耕,时间也对不上。
(图七·博望坡战役碑图)
三、蜀汉后期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刘备集团入川后诸葛亮主要负责内政,管理三郡,军事上是关羽在负责。直到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才正式成为核心力量。这里要说到一个知识点就是丞相开府治事,开府,就有了独立于皇权的相权,可以任命官员。当时已经夺得益州,而古代的国家和现代的国家有古今异义之分,所以益州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国家,那么诸葛亮身为益州的丞相就是益州最高的官,也就是说,这个时期诸葛亮是大权于一身,蜀汉的真正一把手。这个时期他集权于一身,属下自然要听从他的号令征战北方。
(图八·诸葛亮五次北伐陈列图)
不过先前的魏国只对刘备有所了解,几乎不了解诸葛亮。诸葛亮的北伐风格一直是稳扎稳打,丞相做事非常讲究把握,这样就给魏国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著名例子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丞相本人非常爱才,与他志气相投的人非常受喜爱,而马谡的为人又好学,在南征的时候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建议时正合诸葛亮之意,因此即使再有担心,也还是派了马谡镇守街亭,其实他根本不相信马谡的实用能力,不然不会派王平作他的参谋,只是丞相过于爱才,才做出这么一个令北伐局势彻底扭转的举动。
丞相北伐用错人,失街亭,再与曹真抗衡,断粮而返,再击退郭淮,再出祁山,击杀张郃,而最后一次与司马懿对峙于五丈原,最后劳累而死。客观来看,诸葛亮的军事战绩并不辉煌,基本用尽蜀汉的力量最后征途至半而离去,最后无力回天将毕生绝学教于姜维,完完全全就是血泪史。
(图九·如今的五丈原风景图)
4、 关于诸葛亮的其他
大家都知道史书关于人的外貌描写是非常少的,如果一个人的外貌真的不出众,可能只有短短几个字甚至谈都不谈。比如曹操在《三国志》中仅有8个字的描述,而诸葛亮在正史中足足有二十多个字,什么概念呢?古代著名美男子潘安在史书中有二十七个字的记载,可以侧面说明诸葛亮的外貌相当不一般,像动画版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是非常成功贴近的。
诸葛亮的妻子是众人皆知的黄月英,不过史书中并未记载她的真名,只是传说为黄月英。诸葛亮之所以能有"隆中对",就是因为黄月英的这层关系。诸葛亮突岳父一家的关系复杂。刘表不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关系更进了一步。而荆州军职的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因此诸葛亮能得到许多重要的信息。
而黄月英的样貌在史书中也是如同大家所了解的那样比较丑陋,要知道不管古今年代男子都是喜欢漂亮的女性,而诸葛亮只是听闻他的好友的简单介绍,介绍中就谈到了她的样貌丑陋但才华可与诸葛亮相配,诸葛亮也是没什么顾虑就选择了她。古代哪个男子不是想着三妻四妾呢,这点诸葛亮又与常人不同。古代人一般早年成家,诸葛亮在公元207年时仅仅26岁,也就是刚成家1年,他可以断然选择为了心中的理想——一展平生所学,匡扶明主,平定中原,而他的妻子也是非常理解他,选择支持他的事业。
结语
诸葛亮一生有两个转折点,一是隆中出山辅佐刘玄德,二是白帝城托刘禅,前者主内与外,后者用之于北伐军事事业。他并没有像小说中一样那么的神话,也没有做出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他的成就都是在政治上公正分明,廉政永远是他的标签。他为人正直忠诚,富有抱负,追求远大,做事踏实,还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形象。
而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五丈原诸葛亮庙将诸葛老先生的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简谱的建筑和庙内呈物,真正的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光芒永远是那个在政治上一心用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位朴实、廉政、勤俭的好丞相。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诸葛亮传》
《真实的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子》
《三国志·周瑜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