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打尜”!

过去农村儿童游戏 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1)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长安农村走出的,那时候家中经济紧张,大人们根本没有钱舍不得给孩子们,花上几块或者小小的几毛钱去买一件所谓的洋玩具,农村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滚着铁环、拍着泥巴、丢着沙包、大打尜、跳跳绳·····慢慢地玩着、玩着成长,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子、那个巷子也就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过去农村儿童游戏 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2)

打尜。什么是打尜所谓的“尜”(读音ga)是10~15厘米长的木棍,两端削尖。那时游戏似乎很单调,但小孩子们玩得却很开心,百玩不厌。

过去农村儿童游戏 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3)

打尜的工具最简单,一长一短,一粗一细,用做尜籽儿的木头在铁锨或锄头上刮个两头尖便可以了,玩打尜的游戏得宽阔点的场地,比如村里的撵麦场里是最好不过了。在我记忆里,将尜尜放在原点,然后用木棍击打尜尜的一头,趁尜尜击起的时候,迅速用木棍击打尜尜,力量大的人可以一次击出几十米远。以击出的远近计算胜负,击打远者为胜者。

过去农村儿童游戏 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4)

因为打尜常常会伤人,我还真没玩过几次,只是依稀的记得,它和今天的垒球几乎有点相似,只是没有专门投尜的人儿。先用大木棒敲击尜籽的尖尖,待它跃起的一瞬间,再用力敲打中间,几乎是用着吃奶的劲,“嗙”的一声脆音,尜籽便飞出去老远。

过去农村儿童游戏 农村的童年记忆游戏(5)

自有小伙伴脸上有了那个被尜籽儿戳破的血窟窿,父母就再也没让我和打尜沾边。因为玩的少,所以把打尜游戏的竞技方式还真给忘了,只是小伙伴脸上的那块伤疤却至今永远地留下了。太悬乎了,据说就差那么一点点,幸运的小伙伴终没变成江湖中传说的“独眼龙”。图:来源网络 家在长安综合整理

【家在长安】地域民俗文化美食纪实摄影。有记忆、有情感、有家乡味道。重怀旧,不失时尚,接地气,广知家乡,重视长安地域文化,综合有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