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纪秦蕾 记者 吴朝香

深夜10点,钱报小时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楼会议室仍灯火通明,原本占据中心位置的会议桌椅现在都被移至边角,大片空地被堆满了防护服、采样试管、消毒酒精、手套等防疫物资——这成了安置古荡辖区全员核酸采样医疗防疫物资的临时仓库。

对核酸采样工作而言,做好院感防护是重中之重:

前来采样的人要做好一人一手消;采样人员、登记人员、志愿者等不同岗位,则要根据风险等级,穿戴不同的防护服等,这些都需提前做好对应物资准备,这便是袁惠芬和贾丹的战场,在每一次大批量核酸检测任务开启前,她们总会整理出充足的防疫医疗物资,以保证第二天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1天的健康挑战(小时健康小站最前线)(1)

据钱报记者了解,袁惠芬是中心的老员工,今年52岁的她,虽嘴上说着:“自己是快退休的人,身体吃不消。”但行动上则完全相反:在接到4月15日前要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任务后,她立刻联系中心驾驶员师傅,得知最新一批防疫物资要晚上才能到货,便留下来加班。

“物资到了我立刻整理,保证明天16个点位的东西都齐全。”得知要准备大量物资,已退休的中医科任医生下班后主动帮忙,共同出力的,还有影像科的张医生、检验科的黄医生......

“袁姐,之前M号物资袋快用完了,要多准备些。”

“好的,没问题!”

“袁主任,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天天加班。”

“应该的,应该的!”

这是袁惠芬在工作中最常见的“口头禅”,这位靠谱的大管家,常要面对成百上千箱的防疫物资,在密不透风的仓库里一呆就是六七个小时,搬上搬下,将防护服、口罩、手套、面屏、鞋套、消毒酒精等一整套物资,按大小型号分类,逐个打包,再装箱搬运至一楼,等待它们被采样人员领走。

除了整理物资,袁惠芬还要登记每天如流水一样进出的物资入库出库数量,确保每一样防疫物资都有据可查。

“现在科室里的年轻人都已冲锋在前,那我们两个老的也不能落下。”在任务艰巨的前线,大伙总能看见她们的身影。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