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入山口的环山渠旁原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道观长生宫,惜今已不见踪迹,实为一大憾事。长生宫为晋代范长生修真故址,蜀汉后主刘禅易其宅为长生观,旧名碧落观。据说观中原有桢楠一株,高数十寻 , 围三十尺,传为范长生亲植,丹光赤霞时现其上。有人传唐明皇曾登青城前来看望其妹玉珍公主,于长生观驻辇,故长生观是玄宗别殿。陆游在任青城山隔壁的蜀州通判(今崇州市)时曾到长生宫,著有《长生观观月》诗,并见唐末孙太古所绘范长生像。当时殿壁有道士临摹孙知微的《味江龙》壁画一堵,而原图在宣和间被揭取送至汴京献给皇帝。

长生宫在明末毁于战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四川梓潼县长江锡龄在所著的《青城山行纪》对长生宫有详细记载:绿树阴中,微露红墙一角,则长生宫也。其地为青城之麓,背山临涧,景物清幽,种树成行,门外柳花糁径,豆蔓缘篱,杉柏四围,竹扉双掩,剥啄良久。一道士启关出,短衣跣足,貌极朴野,与之语蠢蠢如鹿豕。拂衣迳入,见殿极宏敞,中塑范长生像,星冠羽服,飘飘有仙气。中殿供老君像,磨砖煅瓦,力作方兴,工未竣也。墀下古砖数百枚,为造观时穴地所得,长可盈尺、厚二寸有咫,质亦坚致,惜无铭识,不知为何代物,亦一憾事。可见当时正在对长生宫进行修复,尚未竣工。

清光绪六年(1880年)道士杨元茂对长生宫再次进行大修,山门有大紫薇,在林荫深处有三重大殿,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经楼。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1)

1908年柏石曼所拍的长生宫系列照片,此为三清大殿

长生宫的后殿是三清大殿,一对石狮作础,石柱耸立,比前殿稍高。前后殿之间,隔有一宽敞的天井。殿前有大石柱,依稀可见对联:殿邻东岳,于斯聚会乐长安。·· 传石上,千秋派衍··,问道自汉间,六载恩承同诏等语。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2)

柏石曼所拍大殿细节,精美的雕刻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3)

建筑精美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4)

依稀可见有一匾:上有城字一半,落款为:光绪庚辰年(1880年)黄钟月。为长生宫大修时所立的匾,应还很崭新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5)

看的出柏石曼很喜欢中国古建的细节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6)

网上说威尔逊1910年所拍的长生宫,但处于一片水稻田中,前无道路,也不靠山,殿宇规模小,不合“三重建筑“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7)

民国时《神州胜景》上的长生宫三清殿

抗战时,成都私立荫唐中学曾迁于长生宫办学,著名作家碧野在此校任教。他回忆到:几十年来,长生宫不时萦绕在我心中,位于楠木林中,构造雄伟。内有三清殿,方砖铺地,石砌大院,廊柱环立。气势庄严,壮丽非凡。

1939年三湘才子易君左在成都担任《新四川月刊》主编时,曾疏散于灌县中兴场寓居近一年,写有《青城山游记》,对长生宫专门作了介绍:“ 我过长生宫,看见一带黄墙围着极其茂盛树木。那黄墙上写着最大的红字,说明这里即是长生宫,是范长生隐居地,最富吸力。而一个总暗示是叫人进香。我呢,香是没有进,却献了一首诗:天外浮云任卷舒,名山只合大贤居。无官亦足垂千古,不死终须保一隅。赤阁嵯峨传玉匮,苍岩葱郁醉金壶。从来史论真难解,识得先生用意无?

据说在 1951年长生宫仍有正殿三重,斋舍共66间。1954年后改作仓库,1969年养鹿场又将此处作为收贮饲料所用,不慎失火,殿宇毁去大半,其后又改为青城制药厂,命运坎坷。 原长生宫前的一对石狮,在1980年移于青城山建福宫山前。在1986年文物普查时,长生宫还残存有灵官殿、厢房等近八百平米建筑,有一口古水井、石香炉等。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8)

这是1986年10月所拍的长生宫残存建筑。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9)

1986年时的长生宫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10)

1986年的长生宫残存建筑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11)

在长生宫遗址上修建的“鹤翔山庄”

在1989年9月拆除了长生宫最后的残存殿宇,修建了鹤翔山庄。从此长生宫只存在于书籍中了。

青城山和青羊宫的关系 青城山脚下消失了的长生宫(12)

据说原长生宫前的一对石狮,在1980年移于青城山建福宫山前,算是长生宫最后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