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的吃货出了奇的固执,为了一个传说中的美食,能够驱车千里,打卡一试。一点都不逊于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宜城的大虾、仔鸡、盘鳝早已声名远扬,以至于襄阳的街头夜市、市井排档纷纷效仿,不论什么馆子,只要有一盆宜城大虾,生意一定不会差。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专门去了宜城,探索宜城的味道,挖掘城市的故事。
宜城的厨师,大概一只手在盐罐子里,另一只手在辣椒罐子里,颠勺里还舀了一大把青花椒。
如果大虾是宜城的城市符号,那么椒麻则是宜城的味觉基因。
这是在宜城吃了两天之后,我最深刻的感受。
都知道湖北人重口味,可我像是个例外,不太能吃辣,也不爱吃辣,虽然能勉强混迹在襄阳餐饮界,来了宜城,我只能说,我真的是个弟弟。
在味觉里,辣和别的味道都不一样,虽说酸甜苦辣,但辣走的神经通路是热和疼痛。这就是为什么把手伸进辣椒酱里,会有炽热灼烧感,而伸进蜂蜜里,并不会甜到你的手。
在这座城里,所有的菜都是,刚开始吃,辣度和麻味都让人觉得“也没什么不行”,5分钟后,舌尖和唇周肿胀微麻的感觉,就会让你知道“上头”的滋味。
还是那种,半天缓不过的麻和辣!
第一站:宜城大虾
▂▂
推荐地址
振兴广场的胖子大虾
雷河镇鄂西二招大虾
燕京广场转盘邮局对面的小店
在襄阳,人人都知道宜城大虾,可真正去宜城吃过虾的,却没多少,比如我……
赶在夏天完全结束前,去宜城好好尝尝久负盛名的大虾,从开出市区开始,惊喜就一个接一个。
来的路上,我们特意没有走高速,就是为了看看乡道两旁的稻田,那里面可不只是还未成熟的水稻,可能还藏着不少小龙虾。
由于我们纯属野生出行,没有专门的人引荐,所以小龙虾自然是没见着的。
长期坐在写字楼里对着电脑,能有这样一个时间,暂时把工作抛诸脑后,放眼望向看不到边的绿色,清风徐来,扑鼻泥土的芬芳,就让人身心都像做了一次深呼吸一般,变得松弛又舒畅!
趁着晚霞,到达宜城,迅速在酒店里收拾了一下行囊,我们就直奔振兴广场去了。
说实话,把这个地方叫广场,着实是差了点“广”的意思。
可三面牌楼密密麻麻挂满了小龙虾招牌的场面,确实是让人惊讶一番,恍惚有点香港塔楼的感觉。
我们去了粉丝推荐的另一家大虾,在广场对面。
胖子大虾,原本开在另一个马路另一边,老门面现在也还在,门口立了个字牌,告诉专程来的新老客户,门面已经搬到了马路对面。
其实不用立牌,看到新店门口的灯火通明和人头攒动,就知道没找错啦。
老板很热情,得知我们是特意从襄阳来的后,大手一挥,大大的肚子随着甩动的手臂也一同晃动。
“这顿我请了!”,这突如其来的宴请让我们着实感到惊喜,而老板的笑容和幅度很大的动作,却有一种用力过猛的可爱。
胖子大虾是宜城十七八年的老字号了,问宜城人去哪儿吃虾,十个人里有9个都会说去“吃胖子”。
虽然就餐的人依然很多,但上菜的速度却不慢,先是一盆大虾坐镇江湖,接着螺丝、盘鳝、酱牛骨、腊肉粑粑摆了一满桌。
老板洒脱不羁的个性,自来熟的人际交往能力,身怀着通透圆润的街头悟性,让胖子大虾成为了振兴广场的明星。
在襄阳也有不少虾店会做宜城口味,但真的来宜城吃大虾,还是另有一番感受的。不得不说,地域的差异,即使是短短的几十公里,习惯和口味上也是天差地别。
首先盆底的油很少,虾山上还有让人无法忽视的花椒“残骸”,还没开吃就让人不禁隐隐觉得舌尖微麻。
虽然已经快入秋了,虾肉还是很饱满的,不同于油焖、清蒸和蒜蓉口味,宜城大虾的味道更多地保留了虾肉本身的鲜,只靠一味麻勾出让人欲罢不能的香。
按照“国际”惯例,虾下面必然有卤蛋和青椒,等虾山变成了虾壳山,下酒就得靠它们了!
宜城人酷爱椒麻,埋在锅底的卤蛋和青椒不动声色,偷偷的进行着味道的升华。人们在大快朵颐大虾,它们也在贪婪吸收着汤汁。
第二站:宜城烧烤
▂▂
推荐地址
皇城街大宜城烤面筋
好邻居超市对面的烧烤大排档
襄阳人的夏夜,撸虾排第一,烧烤当然要排第1.5。
宜城说大真不大,夜市就两块地方,在振兴广场吃虾,在紫盖山广场撸串。
紫盖山广场旁一条街上的夜市,80%是吃干炸仔鸡的,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红棚大酒店”,其壮观程度言语无法形容。
只有在小城市才能感受到这样的惊喜,最繁华的街道人头攒动,小摊老板们在自己的领地里大显身手。
老板们都是宜城本地人,为了生活在皇城街上糊口,自然也会皇城街有自己的敬畏和感恩。
每一家都做好了油烟处理,在营业结束之后打扫自家的垃圾。虽然这条街是夜市大本营,但在白天根本想不到,头一天晚上的这里的热闹景象。
因为有土著力荐了一家老馆子的干炸仔鸡,所以我们去了街上的少数派,非常有名的烧烤店——大宜城烤面筋。
八年前,老板还只是个保安,因为某些原因才转行餐饮,跟着一个陕西师傅学了一年后回来创业。
一开始还没有门面,在皇城街上摆小摊,一天的营业额只有三四十块,渡过了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
因为学艺的味道和本地人的口味还是有些偏差,老板根据宜城人的偏好、顾客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创意,才有了现在的口味,主要特色就是重麻重辣。
后来慢慢生意好了,越来越多客人表示来吃串没地方坐,所以老板才盘下了现在这个店面,店里能坐个四五桌,门口还能摆个上十桌。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约定俗成的习惯,店里没有号码牌,甚至连个手写的纸片都没有,等餐全靠自己记号,如果忘了那可能就真吃不着了!
等串中途,我们先买了两份门口的烤脑花,一份蒜蓉味的一份泡椒味的。
要夸一下这个脑花,口感超绵,既有豆腐的细嫩又有棉花糖的柔软,完全没有腥味。
蒜蓉味的脑花蒜香很明显,脑花分量也很足;泡椒味的脑花吃不太出泡椒的辛辣刺激,反倒更像烧菜、烧烤的麻辣香味。
面还铺满了其他炒料,洋葱甜甜的很提味,香菜也是点睛之笔,最特别的是里面还都加了榨菜,各个都是“扫地僧”。
从天明等到天黑,我们的烤串终于陆陆续续上桌了,因为不知道宜城的口味,所以烤前店里小哥问我们辣椒怎么放时,我们说微辣就可以,结果吃完我们傻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咪咪辣”?不论是不能吃辣的我和吃货君,还是能吃辣的大福君和阿卓君,都缴械投降开始疯狂灌水!
听到隔壁桌老顾客点餐时说:“不要辣少盐”,原来正确的打开方式在这里!
面筋提前腌制过,口味比较重,后续又放了比较多的辣椒,虽然面筋很软韧,但如果不是川湘云赣来的辣星人,可能真有点hold不住。
鱿鱼和鸡腿烤的很嫩,鱿鱼是那种即使外表微焦,里面还保持着水淋淋的鲜感。近两年烧烤界爆款网红小黄鱼,味道也很不错,肉质细嫩还带点甜,类似奥尔良口味,关键是刺少,方便吃!
第三站:宜城老店
▂▂
推荐地址
一阳街刘记牛肉面
西街口好实惠餐厅
三中正对面老石鸽子馆
一中后门斜对面任胖子麻鸭馆
刘三干锅牛肉土鸡店
刘记牛肉面:在一阳街开了十几年的老面馆,老店主年纪大了,手艺传授给了下一代,于是老店一分为二,一店还在一阳街,二店开在科技路。
这里的牛肉面口味和襄阳差别不大,唯一区别就是跟襄阳面馆比,这里面给的很多,豆芽放的比较少。
热干面保留了很久以前的感觉,深褐色的热干酱很浓稠,端上桌一定要尽快拌匀,不然就会坨住。
搅拌均匀后,热干酱很干爽,吃进嘴里就知道应该是手磨的,更接近武汉热干的口感。
那一种包裹在面条外的粉感热干酱相当怀旧,现在襄阳很多面馆的热干面已经不是这种感觉了。
炸酱面也很香,码料里的肉末颗粒比较大,整体都比较干爽,面条拌开后却十分滑口,咸咸的酱香味很明显,加点香菜更提味。
细细回味,竟然和小时候在国营面馆吃的炸酱面味道很像。
好实惠餐厅:离面馆不远,我们几乎是吃完面就杀来吃鸡了!
虽是开在城区主路上的老馆子,但褪色的招牌融在一排餐饮门头里,还真不太起眼。
门店大门敞开,里面还是很有年代感的老装修,整整20年的营生,现在传到了第二代手上,依然是宜城人口中推荐榜第一名!
来的多是老客户,中午基本没人但也会营业两小时,热闹的场面都在晚上。
土著推荐的时候说好实惠的三鲜锅和排骨锅,是她每次去好实惠必点的,而且隔一段时间不吃就想。
但既然来了,当然还是要尝尝宜城特色——干炸仔鸡,毕竟能把家家都有的基础菜式做的好吃,才是真的有水平的餐厅啊。
干炸仔鸡,刚端上锅的时候看起来很像家常菜——土豆烧鸡,但学会了正确吃法之后就大不相同了。
先开大火,把豆皮青菜加入锅里,迅速翻炒,待豆皮和青菜都变软后改小火,一边“炸”一边吃,慢慢的锅里的花椒干辣椒的香味就会渗入鸡肉土豆和配菜里。
鸡肉外边过了一道油,但里面的肉还很鲜嫩,经过后续的小火复“炸”鲜嫩不减,香味更甚,果然是道适合晚上和朋友喝酒吹牛的下酒菜肴。
老石鸽子馆:本以为宜城不大,要找的老馆子应该位置都比较集中,但去老石吃鸽子,可得一顿跑。
宜城三中正对面的位置虽好,但来这里吃饭的可不能算顺路,都是专程来的。
快二十年的老口碑餐馆,近两年才刚换了新门店,从一间小平房,搬到了三层小楼里。私密性提升,颇有私房餐馆的味道,客人也多是三两朋友小聚、家庭宴会或其他宴请包席。
要说这个鸽子的吃法,其实也算的上是老石的创意,因为宜城人爱吃干炸仔鸡,想要出圈可不得想点法子么。所以老石把仔鸡换成了乳鸽,没想到,就一下火了二十年!
可一上桌就被这满锅的青花椒吓到。对!就是是麻度是一般花椒至少两倍的青花椒。
还没被炸出味时,麻和辣都不重,但随着热油的加持,五分钟麻上头不是梦!
任胖子麻鸭馆:在鸽子馆的时候我们跟另一小组通了视频电话,一是询问进度,二是互相介绍一下菜式,没想到,麻鸭跟鸽子竟然是同款。
老板选用的是当地土鸭,每天新鲜清理,从鸭肉、鸭血到内脏,一整只鸭由内到外都是麻鸭锅里的主角。
鸭肉“炸”前会先用高压锅压烂,这样不用提前腌制就能入味,青花椒和辣椒放得很足。
老板说因为夏天是青花椒的结果期,所以麻味要比冬天的花椒要重很多,也就因为够麻,所以大家都爱夏天来吃麻鸭。
麻鸭属于酱香口,青花椒的香味融到鸭肉里,一口就麻到舌尖。鸭肉紧实Q弹,鸭胗很嫩,轻轻一咬就爆开,口感最佳要数鸭血,咬下去会把牙齿吸住,吃起来很好玩。
刘三干锅:在麻鸭馆不远的情侣路还有一个很有名的20年老馆子,目前在宜城有四家分店,这家口味要比其他门店稍微淡一些。
店里用的不是时下备受追捧的青花椒,而是老花椒,所以整体口味不像鸽子馆和麻鸭馆那么上头,但确实是很多宜城人记忆里的老店。
得知我们是为美食而来,老板特别推荐了他们家的干锅牛肉。
这道干锅牛肉最出彩的就是加了一味本地特色菜——五香菜,在宜城很多人自家都会种植,做菜的时候都会放一点用来提味。
一锅牛肉价格不贵分量也扎实,牛肉烧的很劲道,每一口吃到嘴里都满是分明的纤维感。
锅里的配菜们也十分优秀,洋葱爆香后微甜,茶树菇吸了油变得咸香软烂,整体麻辣程度刚好。
店里的老顾客强烈推荐了店里的炸藕夹,说在这里从小吃到大,每次来都会点,一人可以吃一盘,我们当然也要尝尝。
每天中午手工现做的藕夹,特别之处在于内馅儿用的是鸡肉,以及宜城人离不开的“麻”。
刚炸出来的藕夹不仅外皮酥脆,藕片也很脆嫩,细嚼之后有淡淡的麻味回味舌尖。
第三站:宜城小吃
▂▂
推荐地址
北井巷
有时候,一个地方的美味,除了名声在外的特色佳肴、时光沉淀口口相传的老店,还藏在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小铺子里。
主城区热闹街道间,有这么一条不过200米的巷子里,就藏了三家被当地土著推荐的口碑小店。
“北井巷的凉皮和包子,可是去晚了就买不着的那种!”
因为这句话,还没到五点,我们就赶紧跑来巷口找凉皮和包子。
进了巷子口就看到一家卖陕西凉皮和肉夹馍的小店,店主是对看起来年过半百的夫妻。
老板说以前他们在陕西做了七年生意,店里的凉皮和辣油都是自己手工做的。
凉皮薄得透亮但很有韧性,辣油是炸过的喷香不呛人,面筋吸饱了汤汁,吃进嘴里咯吱咯吱响。
我们在店里吃完才离开,6点不到,还没正式开始营业,却已经有外卖员上门取餐了。
隔了20米的煎包铺子可早就被上门的顾客围满了。人们在摊位前排队等候,只需要把自己需要的馅料告知老板,老板会按照顺序的给每一个人装袋。
门面就是自家房子,大概是为了节约,屋里都没开灯,揉面的案板也放在门口日光可及的地方。
门外支了两口炉子,老爷子就在油锅里煎着包子,包子煎好了就盛到另一口干锅里,还没等盛出一半,一整锅包子就被来买包子的全买完了。
来买包子的人基本上都是8个10个这样的买,奶奶一边捡包装袋,一边忙着把年轻人用手机支付的账,用粉笔记到后门的门板上。
奶奶解释说,收款码都是儿子的,夫妻俩年纪大了也玩不来这些新科技,钱进了儿子的口袋,但账还是要记清的。
包子特别便宜,一块钱一个,白菜和酸菜两种口味。我们一样来了一个,味道很寻常,却满含朴实的家的味道。
后来听凉皮店对面音响店的老板说,其实巷子口的那家凉皮店才是真的排队排到马路上的,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家里有事,没出摊。
可不论到底哪家是排队神话,还是印证了那句“好吃的都藏在巷弄里”啊。
▂▂▂
宜城之旅结束的很快,但我仍觉得这一天一夜过的比平时慢了太多。
周六五点来到宜城,区区几个小时,我便对这个城市产生了自己的敬佩。
六点钟是夜市排挡的高峰上客期,而到了晚上十点左右,拦的士都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人们似乎都很讲究养生,在酷暑难当的下午,连本该人头攒动的菜市场,都变得格外安静。
而十一点的宜城,更是早早地进入了睡眠,街头看不到喝酒蹦迪夜归的少年,也看不到腆着标志性肚腩的中年人在夜市里喝酒撒泼。
视觉和感觉的严重错位,让我以为这座城市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小县城。
但司机师傅的火爆,让我瞬间知道自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还不够。
从振兴广场到紫盖山广场的路程,司机师傅七拐八拐,穿梭在马路和弄堂里,仿佛像是游戏少年手中控制的那辆车。极限而刺激,让人血脉喷张。
但不影响我坚持刚开始的说法,慢节奏仍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这里的人们懂得如何去享受,如何去娱乐,如何去消遣自己的爱好。
趁着暑气还未袭来,在水库边架一支鱼杆,静坐一旁,或凭栏眺望,待鱼儿自己上钩。
不想出门,就叫个外卖,从早餐到宵夜,都有专人为你送货上门。
昼伏夜出的夏天,即使是晚上繁华的步行街,也见不到几个人影,襄大广场状元亭旁的转角咖啡,却座无虚席。
边吃点心边补作业的学生,聚在窗边聊着八卦的小姐妹,窝在沙发一众开黑的男孩们,宜城的年轻气息,仿佛都汇集在这一屋里。
随着天色渐暗,广场上,跳舞的嫂子,抖空竹的大爷,各显神通,另一边,正要出摊的小贩也都开始了一天最忙碌的时刻。
襄大广场和紫盖山广场之间的夜市一条街,承包了多数宜城人的夜晚。
买一碗爽口的冰粉,水果糍粑伴着冰粉唆进嘴里,清甜解暑。
老板热情的向我们介绍着关于宜城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够在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最宜城”的食物。
去夜市来一锅干炸仔鸡,喝上一件啤酒,和朋友聊聊略显颓然的近况,皇城街特有的大排档集群,给这里的好友酒局,涂上了知己难寻的人生底色。
我们深夜出行,寻访市井。在奇妙的孤单时刻,人们才会关注每一个深夜觅食者的来历。
同样也是在市井之中,多了去的奇人异士,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而我们遇见的每一个老板,都是我眼中的市井高人。
不论是街边的卤虾小摊,还是大排档的野生大厨,再或是胖子大虾的老板...能将自己的店子,扎根在宜城,受到大众的喜欢,就单论这点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简单。
▂▂▂
我问过一个在宜城的普通上班族,
说起好实惠,她给我发了长达300字的小作文,全是对菜品口味的描述。
我还问过一个在襄阳工作的宜城人,
她告诉我,想家的时候她会在周末专程回去宜城一趟,只为吃顿鸽子。
……
宜城的美食,远远不止这些,虽然从食材和味道上来说它们大致相同,但是个中滋味也只有宜城人才会分别。
宜城,绝对是一座为了吃也要再来一次的城市!
/
•END•
出品:襄阳食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西瓜喵、阿卓君
摄影:大福君、阿卓君、吃货君
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