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慧芳

启指婚礼书函,启式指婚礼书函的体式。民间有结婚传启的风俗,媒人代表男方把结婚的时间如实地传达给女方的父母,以便男女双方父母为儿女结婚事宜做好时间上的安排,是一种与婚约有关的书信形式的传递仪式。

启有大启,有小启。有两种人通用小启式:一种是庶民,即平民;另一种是学文习武的士人,古时“士农工商”称为四民,士即其中之一,位于庶民之上。而如果是退休居住乡里的官宦和世代显贵的家族,就另换大启了。如大启式(男启式):

小启的成长(大启小启见如面)(1)

大启之内,对姻家的尊辈应当称呼,不可以遗漏。如“郡望”意为郡中显贵的氏姓,魏晋时清河的张姓、太原的王姓等等,可称为郡望。前面加个“大”字,用意在极言其贵。“令器”指优秀的人材,如《晋书·石苞传》:“(苞子)儁字彦伦,少有名誉,议者称为令器。” 以显贵之氏敬称女家家族,再依次尊称女家祖辈、父辈,可谓礼敬有加。

称呼之后,进入正题。“伏以”指俯伏下拜以陈事宜,下文中的“恭惟”意为敬思、窃意,亦是自谦之词。旧时信牍多用此为颂扬的起语,后面接加尊敬之词。“伏以”之下,有“礼重择婚,同合二姓之好”至“遵行自宜于后代”四行,是说两姓联婚乃是人生大义,而纳征这样的礼节是联婚过程的见证。然后说婚姻及礼仪记载在法则、典章制度的重要典籍里面,说明先民对此特别重视,那么我们做后代的也理应遵从。其下从“恭惟亲家大人”开始至“敬伸鸾书之忱,克遂相攸之愿”共八行,先以“簪缨”、“华膴”、“卓荦齐州”称赞女家出自名门,国内卓绝出众,极言女方家族地位之贵、德行之高,又借“三余”的典故盛赞对方的渊博学识。“三余”语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魏略》:“(董)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传》中提到的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后世以“三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接下来赞未来的儿媳人材出挑,谦称自家的儿子尚未出众,借此表达诚恳的结亲之意。“金诺”意为守信不渝、珍贵如金的诺言,又有“一诺千金”的寓意。相攸(xiāng yōu)之词见于《诗·大雅·韩奕》:“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笺:“(蹶父)为其女韩侯夫人姞氏视其所居,韩国最乐。”侯因称择婿为相攸。“兰盟”、“鸾书”、“相攸”,均为对结亲之事的美言,以示敬重与喜乐。再下有从“伏冀内外克助,永偕伉俪之欢”至“临书曷胜忭之至”四行,再次陈述男方希望两姓结亲,夫唱妇随,两家地位相等,不分尊卑的心愿,以不胜欣喜的语气作结。落款以“浣”为时,来自于唐代官制,其制每十日休息、沐浴一次,后因称十日为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为上浣、中浣、下浣。“谷旦”意为晴朗美好的良辰,旧时常用为吉日的代称;而“光前”常与“裕后”连用,语出《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指恩泽流传及子孙。旧称增光前代,造福后人为“光前裕后”,后多用为称颂别人功业隆盛之词。

大启体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正文有头幅三行,末幅三行,中间每幅五行,取“三纲五常”之义;也有头幅四行,末幅四行,中间每幅八行,取“四象八卦”之义,上启即是这种体式。三纲谓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是由汉儒董仲舒提出,后经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的一套理念,意思是说,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用以配合“三纲”,作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四象八卦”出自《易·系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之说很多,如宋儒以两仪为阴阳,而以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四象。八卦即干(天)、震(雷)、兑(泽)、离(火)、巽(风)、坎(水)、艮(山)、坤(地)八种符号,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又以两卦相迭演变为六十四卦,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后被用为卜筮符号,逐渐神秘化。三纲五常和四象八卦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天命论中的重要思想。

大启式(男启式)用绘龙的笺纸,敷洒金粉,称作“龙笺红销金”;女方家回启,书信用绘凤的笺纸,敷洒绿粉,谓之“凤柬绿销金”。写法按照前式即可。如大启式(女启式):

小启的成长(大启小启见如面)(2)

称呼中的“德望”意为德行和名望,如《世说新语·规箴》“陆玩拜司空”《注》引玩别传:“是时王导郗鉴聿亮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玩德望,乃拜司空。” 头幅四行自“伏以喜逐乘龙,吉兆早微于五世”至“愿恭答乎八行”,先说自家选择乘龙快婿,吉祥之兆早在五世之前已有显现,极言此事祥瑞;下行“幸偕飞凤,良缘垂缔于千龄”寓意相同。然后说既然接到男家的投启,己家又应允联婚,当然愿意回启为复。旧时信笺每页八行,因称书信为八行。如唐《孟浩然集》四《登万岁楼》诗:“今朝偶见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中幅八行从“恭惟亲家大人,阀阅名家,诗书鼎族”开始,到“素仰高明,不遗葑菲”为止,效仿男家来启行文,以阀阅、鼎族盛赞男方世家门第,以朴致渊淳赞男方家学门风。又以双方子女相比,表达女家高攀之意。其中东床之语,意指女婿,是说男孩才学已备,堪为女婿;而自己家的女孩德行未优,愧为儿媳。“四德”见于《周礼、天官、九嫔》,《后汉书》八四《曹世叔妻传·女诫·妇行》也有说:“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即品德、言语、容仪、女功,是古时女子道德、行为、修养和能力的标准。葑菲(fēng fēi)指蔓菁与葍一类的菜。《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根恶时并弃其叶。”原意指采者不应因其根茎不良而连叶也抛弃,后因用作有一德可取的谦词。女家以四德未备自谦,然又称女儿尚有一德可取,以达结亲之意。末幅四行自“恭承厚贶之隆,重荷嘉礼之赐”开始到“临禇曷胜庆幸之至”为止,表示对男方所备之礼的领受与感谢,并借《诗·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中的典故表达对两家子女以后比翼双飞、琴瑟和鸣的祝福。最后借《诗经·大雅·抑》中投桃报李的典故,表达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之意。

小启和大启的款式不同,写法也不相同,比大启简略得多。如小启式(投启):

小启的成长(大启小启见如面)(3)

“冰教”指冰人之语,即媒人的话。《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为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便把媒人叫做冰人。此启先表达对媒人劳驾、亲家结亲的感谢,继之以樗、栎两种不材之木自谦,而以婉娈形容对方女儿的年少美好貌。《诗·齐风·莆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正是形容女孩子的可爱美好。“卜凤”为择婿的典故,春秋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敬仲,占卜时,得到“凤皇于飞,和鸣锵锵”等吉语,见《左传·庄》二二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又由于此启为问名之礼所用,故文中有“礼值问名”之语,男方具书,派人到女方,问女之名。女方复书,具告女子的出生年月和其生母姓氏。书启托媒人转交,此处“柯手”当借指冰斧(媒人)。“鸿音”则是对书信的敬称。女家回启如下:

小启的成长(大启小启见如面)(4)

回启仍按照来启样式,先以媒人的话开篇,大致为“来信收悉”之意。正文赞美对方而自我谦抑。“蒲柳”意为蒲和柳,这二者均落叶较早,故以比喻人之早衰。如《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女家以蒲柳弱姿自拟,而以珪、璋等朝会所执的玉器来比喻男家儿子的美德。“祈瞻文定之祥,随叶相攸之宜”两句中的“文定”指纳币定婚,《诗·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笺:“问名之后,卜而得吉,则文王以礼定其吉祥,谓使纳币也。”旧时称订婚为文定,正本于此,将订婚与择婿并提,传递出应允的态度。“钧”为敬词。后之书札及口语中,对尊者多用钧安、钧启、钧座、钧旨等语。《古今杂剧》元关汉卿《绯衣梦》三:“不曾领大人钧旨,未敢擅便。”篇末以敬语作结。

如果是小启,男方家用红全帖来,即用梅红纸折成帖式﹐共十面﹐故称全帖,是表示郑重礼节的红柬,女家也应用红全帖回,切不可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