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宫殿君给大家讲了明十三陵里的石像生,说通俗点,石像生其实就是一排石人和石动物,皇帝把它们放在自己死后“居住”的宫殿前无非就是显示自己的皇权(死了也要显摆!)。

那么,这些“石像生”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明代几个皇帝墓被发掘(皇帝陵前的石像生为什么又叫翁仲)(1)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明确记载说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搞出了这么些个东东。但据一些比较零星的史料记载,石像生貌似是秦始皇发明的。比如唐朝一史学家司马贞就在《索隐》里说过:“石像生。。。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

石像生又号曰“翁仲”?这个人是个什么鬼?

明代几个皇帝墓被发掘(皇帝陵前的石像生为什么又叫翁仲)(2)

翁仲,原名叫阮翁仲,历史上真的确有其人,据史料记载,此人是秦始皇的得力大将,身高一丈三尺,打仗特别牛。

一丈三尺?到底是多高呢?

在古代,一丈=十尺,而每个朝代对于“尺”的计量不太一样,比如秦朝一尺相当今22.85厘米,汉代一尺等于23.1厘米,魏晋一尺等于24.12厘米,隋唐一尺等于26.7厘米,而宋元一尺等于30.72厘米。

秦朝一尺=22.85cm,咱们姑且按23算,1丈三尺=13尺=13*23cm=299cm!!!

明代几个皇帝墓被发掘(皇帝陵前的石像生为什么又叫翁仲)(3)

哇!难道翁仲是秦朝版“绿巨人”?!

试想,这299cm高的巨人只要在敌人面前一站,估计好多人都会吓尿。因为翁仲高大威猛,又力大无比,所以秦始皇派他镇守临洮,又北击匈奴,据说每次匈奴人看到他来都会吓得四散而逃,想想也是,那个年代,营养啥的都跟不上,他能长到3m真的是太“奇葩”,谁见了肯定都躲远远的。

明代几个皇帝墓被发掘(皇帝陵前的石像生为什么又叫翁仲)(4)

后来翁仲因病去世,秦始皇为了纪念他还专门铸造了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而匈奴人这时估计不知道翁仲已死,当他们每次想进攻咸阳时,一看见这铜像,就都以为是真的翁仲,不敢靠近。

而在这之后,翁仲就成为了“帝王守护神”的代名词,后世皇帝们都将守护在自己陵墓里的石人石马统称为“翁仲”,寓意它们能像翁仲一样忠诚的守护着自己的陵墓。

明代几个皇帝墓被发掘(皇帝陵前的石像生为什么又叫翁仲)(5)

(汉墓里的石像生)

上面这个记载真假性可考,因为古代很多人,包括史学家记录东西都喜欢夸张化,也许真有翁仲其人,也许他真的力大无比,长得也高,但是要长到3m还真有点匪夷所思。

但不管怎样,“石像生”和翁仲都代表着对皇帝的忠心守护,只有它们站在这,躺在地下的皇帝们才会有“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