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关于应对不确定结果和压力,它可能涉及,从约会到医疗再到测试等生活方方面面。当你理解了这些原则后,你就能设计出一种最适合你应对压力的方法。同时我也必须警告:适用于你的应对策略可能不适合其他人。 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生活路线,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如何治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学家这些处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1)

1、如果你容易感到绝望或沮丧,那就试试防御性的悲观情绪吧。

当你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压力事件时,你可以用客观的数据来评估你会有多大的可能经历一个好的结果。例如,如果您要申请大学,您可能会知道特定学院接受SAT成绩与您相似的申请人的百分比。如果您正在接受乳腺癌治疗,您就会知道患有类似癌症的人中有多少比例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你正在进行体外受精,你很可能知道你所在的这个年龄段的成功率。如果你正在参加驾驶考试,你很可能知道在第一次考试或在前三次考试,通过测试所占的百分比。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数据,但又发现对你非常有帮助,你可以从官网网站或权威数据中找到它们。

了解这些类型的基本比率,可以让您真实地了解你有多少希望?你是否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如果您偏好的应对方式是防御性悲观,那么了解这些比率会特别有用。当你意识到结果不佳时,这些比率就是客观可能性的参考,虽然通常你都希望在基本比率所允许的范围内,取得良好的结果。这种基本比率就一个平衡点,它可以激励你勤奋地寻找你的方法,并在你感到沮丧或绝望的时候帮助你继续前进。如果你容易有绝望的感觉,那么倾向于防御性的悲观主义可能会比其他“积极”的建议更佳适合你。

如何治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学家这些处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2)

2、理解主观感受不会改变客观现实。

你的成功几率通常是保持不变的,但你又希望它能会大幅度的波动。当你能接受这一点时,它就可以帮助你快速平静下来。你可以在任何一天,或任何小迹象,或事件的反应中,过多地注意你的主观希望或绝望水平的波动。 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感到特别有希望并不会使成功更有可能,但感到绝望也不会使成功的可能性降低。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它有助于缓和处理压力时的情绪起伏。

如何治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学家这些处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3)

3、从乐观或悲观的角度来看待这种情况是否最好,这取决于你的思路。你可能会和认知方式不同的人发生冲突。

我有一种焦虑、过度思考的应对方式。我喜欢预测许多不同的场景,并给自己足够的心理空间来思考,如果发生了这些事情,我将如何应对。

另一方面,我妈妈坚信,在事情发生之前,永远不要担心任何事情。对于像我妈妈那样的人来说,我的方法似乎是对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确实,它会“浪费”大量的情感能量来思考各种最终不会发生的情况,但我的方法可以帮助我限制意外,让我更容易应对。它对我非常适用,我觉得它能够承受压力的事件,因为这是一个适合我的压力应对机制,即使它是劳动密集型的。

你必须知道什么对你有用,当其他人的认知方式与你的不同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他们正在接近基于对他们最有效的情况,所以我们并非都需要保持一致。通过接受,您可以学会享受,与您自己风格不同的人。即使你的自然风格是单向的,你也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那些,在你需要的时刻获得不同风格的人的支持。

如何治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学家这些处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4)

4。你需要弄清楚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个压力很大的事情,而且你没有充足的精力去应对它,那么你最终可能没有空间和时间去处理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做出最好的决定,并给予自己你所需要的自我照顾。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你因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把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搁置起来,那你就成了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如果你有过度思考或过度研究的倾向(就像我一样),那么对自己设置一些限制是有帮助的。比如我感觉到自己有过度研究的冲动,我就会去健身房。我在跑步机上慢慢地走着,在手机上查着东西……但是只要我完成了我的健身时间,我就停下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所以你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在专注和分心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如果你倾向于过度思考的话,你需要找到限制自己的方法。

如何治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心理学家这些处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5)

有许多策略可以抑制过度思考、忧虑和沉思,这些都来自于科学支持的疗法。你可以在其他书中了解到这些,但你也可以让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我的跑步机策略。注意是什么帮助你,摆脱了对自己担忧的思考,并将这些观察转化为你的个性化策略。你会发现自己转化的这些技巧,即使是看似简单,但也可以和科学支持的技巧一样的有价值。

总结:当你很了解自己的时候,你就能找到适合你认知方式的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结果的策略。您的方法将取决于您的自然路线,只要你也可以利用它改变一点,这似乎就是更理想的结果。


原作者:Alice Boyes Ph.D. 编译&作者:知心大沈 | 心理学说入驻作者。以上文章来源于国外网站,如有翻译错误或侵权请联系作者修改删除。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收藏好并转发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一起受益!

健康心理咨询,找心理学说!心理学说:普及健康心理学,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