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承载着乡土、乡情、乡愁,承载着祖祖辈辈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记载了一个很原始的农耕社会,那些诗行里,有劳作、有杀伐、有爱恋、有祭祀,也有草长莺飞、草木荣枯。艾草,一种普通的蒿草,从几千年的《诗经》里走出来,被赋予了丰美的意象。汤阴作为北艾之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今乡村振兴中,它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端午将至,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一起走进《诗经》中的《王风·采葛》,触摸千年前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聆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深切呼唤,感受艾叶与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赏析:这是一首托艾草表达相思之意的诗此诗共三章,简单易懂,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思念之情层层加深生动地展现出来了。本诗以“葛”、“萧”、“艾”等植物兴起,用“一日不见”如“如隔三秋”的夸张手法,表现了逐渐浓郁的思念之情,后人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
【相思与艾】
相思之念既有艾草淡淡的苦涩,也有艾草热烈的纯,艾在《诗经》中还有另有一个名称——相思草。淡绿色的艾草,散发着轻微的香气,正在旺盛的无声无色地长着。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比喻中艾草承载着男女间最真切的相思之爱。
【端午与艾】
提及艾草,自然会想到那个悠久的节日——端午。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期间天气炎热,多雨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疾病,而艾草气味芳香,有驱逐蚊虫,消杀病菌之功效,因此每至端午之际,家家都会洒扫庭除,以艾草、菖蒲等插于门楣,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中药与艾】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药用的艾,具有温经、安胎、理气血、逐寒湿,散寒止痛等作用。小儿肚子痛,艾叶炒热包好捂肚脐就会好了;肚子发胀,或者拉肚子,用艾叶煎水喝,能起到消炎止痛的功效;艾草燃烟,可杀菌消毒,辟邪除秽,洁净空气;在农村,每当青黄不接时,艾的嫩叶甚至还可以食用,可以制成艾糕、艾酒、艾粥……
千年前,《诗经》与人们相濡以沫,与土地相依为命;千年后,《诗经》与人们的生活依然保持着亲密关系。一片小小的艾叶,有着唤醒沉睡记忆的力量!(通讯员:于黎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