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广西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学界才俊、政界栋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类建设人才。广西大学在90周年校庆之际,特推出“九秩情缘——西大校友回忆录”系列推送,记录历届西大校友对曾经校园生活点滴回忆,感受广西大学九十年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和精神积淀。

郑志鹏,广西大学副校长(1989-1995)、校长(1995-1997)。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C》杂志主编,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技中心顾问。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

广西大学“211工程” 建设初期的回顾

接到校友会的征稿通知,向校友征文撰写回忆文章, 以纪念建校90周年。恰值广西大学“211工程”预审通过20周年,于是萌发了写文回忆我和西大职工一起建设“211工程”的难忘经历的想法。

书记接见

记得是在1994年秋天,我访问西大期间的一天,校办主任打电话给我,说是自治区党委领导要见我。接见我的是两位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丁廷模和马庆生(兼任自治区组织部部长)。我们握手坐下后,丁书记询问了我的情况,我将我所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工作进展情况扼要地作了回答。他们向我介绍了广西近期的发展以及自治区党委加大建设广西大学的决心。他们问我是否了解国家教委建设“211工程”的情况,并说明自治区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办好广西大学并支持广西大学申请进入“211工程” ,以此推动全区的教育事业。

然后他们转入正题说:“因此广西大学校长人选很重要,我们反复考虑认为你来担任最合适。 ”

我此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说:“我现在担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任务很重,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尽快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出成果,估计中科院不会放我。”丁书记说:“你能不能兼任?高能所工作不耽误,西大这边把把大方向。”我说:“能否两样都做好,我没有把握,况且我对教育不熟悉。”马书记说:“你不是现在还兼任着西大副校长吗,应该说对教育不外行。而你的科研背景以及有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对促进西大科研与学科建设是有优势 的。”我回答:“兼任副校长我没做太多事情,只是在讲学、带研究生方面做了些事,而兼任校长就不同了,又加上‘211工程’的重任,责任大不一样。关于兼任校长这样大的事情,我还需征求中科院的意见。”

两位书记十分理解我的心情,说:“希望你能认真考虑我们的意见,我们也会与中科院那边联系。

犹豫不决

从自治区党委出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任务接还是不接。如果从家乡的角度考虑,依托“211工程”把广西大学建成重点大学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记得我父亲郑建宣(曾任西大常务副校长多年,又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生前曾与甘怀义(西大教授,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广西教育界在全国人大多次提出“教育部应足够支持和重视,将广西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广西大学)建设成全国重点大学”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而这次争取进入“211工程”是一个绝好的契机,我理应为家乡教育出力。但一想到兼职的责任太重,怕搞不好,两边都耽误了,因而内心十分矛盾。

院长的鼓励

一回到北京,我立即打电话给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报告了此事,并希望他能安排时间面谈。

周院长第二天就抽空接见了我,他说:“我已接到广西区党委的电话,他们的态度很诚恳,十分期待你兼任广西大学校长,领导全校师生参加‘211工程’建设。从支援地方教育角度,我无法拒绝。但是高能所的事情你也必须抓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抓的项目。对撞机建成后必须要尽快得到世界一流的物理成果,这是你当所长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总之,两样工作都很重要,希望你能把重担勇敢地挑起来。 ”

从周院长谈话的口气看,事情已基本定调了,商量余地很小。 我回答道:“我怕能力有限,兼任不好,误了大事。”他说:“我看不是能力问题,是信心问题。你没试过,怎么知道能力不行。首先要有信心,然后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调动两边领导班子的积极性,我相信你会两头兼顾好的。”

周院长的鼓励给我增加了勇气,他说的“弹钢琴”的办法给了我启示,我不好再推托,承诺了下来,答应“试一试”。周院长很高兴,说:“你能顾全大局很好,在不耽误高能所工作的同时,为家乡的高校建设做贡献,很有意义。”他话题一转,说:“这样两头跑你会很辛苦,要注意身体。有什么困难来找我。 ”

从周院长办公室出来,我想,两边组织都对我这样关心和信任,我没有理由不干好。于是我很快给自治区党委丁书记和马书记写了信,表示同意兼任广西大学校长,团结全校师生一起把西大建设得更好,争取尽早进入“211工程”。

走马上任

1995年2月,我被正式任命为广西大学校长,我从北京飞到南宁,参加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召开的全校干部大会。

在宣读了对我的任命后,我简单地表了个态,我说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努力奋斗,争取在两年内,使学校水平有一个大的变化,争取达到国家教委对“211工程”大学的基本要求,通过预审。我在中科院工作多年,对高校教育不熟悉,对西大情况也了解不多,因此我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我讲这句话绝非客套,是实事求是的,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 在头几个月,我是以了解情况为主,向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了解情况,跑了几个系和处室,也访问了侯德彭、陈光旨两位老校长,从他们那里知道了西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脉络,深受启迪。还访问了几位资深教授,印象最深的是访问90多岁高龄的余克缙教授。他是西大创办时的第一批学生,后在西大工作50多年,是先父在西大多年的朋友和同事,那时身体还很硬朗。他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志鹏,‘211工程’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们要抓紧啊,使西大面貌 有一个大的变化。”我回答说:“一定的,我们绝不辜负老一辈的嘱托。”

理想的班子

自治区党委配备的广西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是经过精心组建的。书记马继汇是一位政策性强、有经验的党务工作者,能较好地协调好党政工作关系。我们在一起工作,感觉比较舒畅。我们之间经常沟通,他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

考虑到我不能常驻西大,因而需要一位得力的常务副校长。自治区党委从众多人选中,最终选择了原任桂林工学院副院长的吴恒担任我的助手,任西大常务副校长。

经过短期的接触,我就发现给我配的这位助手很干练。他是地学博士,有很好的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同时又有行政管理经验。他那时很年轻,才30多岁,办起事来朝气蓬勃,工作雷厉风行。我虽频繁地来往于北京和南宁之间,但终究不能常驻西大。我不在西大时,学校日常行政大事则由吴恒负责。他经常和我通电话,商量、沟通。他的工作方法和能力很快得到我的认可。他和其他校领导成员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工作很踏实,很快在西大师生员工中树立了威信。

校党政领导的其他成员也都是业务背景强、有管理经验、年富力强的教师。我很快就融入这个领导集体当中,我有想法及时与大家交流,也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在校务会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有问题就讨论、商议,一旦确定下来的事情必须坚决执行,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校务会上主要议题是:如何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按“211工程”标准要求,将广西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找差距,想对策

在几次校务会上,大家一起认真分析我校的优势和不足。看到我们的优势,可以增长信心,鼓舞士气,同时更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找到与“211工程”要求的差距,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大家客观分析,我们除了少数几个学科外,总体来说是比较弱的。科研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当时还没有一个博士点,硕士点也较少。这些方面与“211工程”要求差距不小。但我们有信心在一两年内领导全校师生努力拼搏,使学校面貌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尽快达到“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基本要求。

校务会成为党政领导班子协商、沟通、统一思想的重要场所。我不在西大期间召开的校务会都会将会议纪要传真给我,我会及时将意见传真过去。遇有重大问题则与马继汇书记、吴恒常务副校长电话商议。

人心振奋,奋力拼搏

全校开了几次动员会,校领导反复强调这次争取进入“211工程”、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广西大学历史的机遇,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动 员起来,以此为动力,用实际行动迎接挑战。这与全校师生期盼多年的心愿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把大家的能量一下子激发出来,变成了巨大的力量。

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全校教职员工和同学们思想高度统一, 精神焕然一新,热情空前高涨。一些老教师兴奋地说:“西大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精神面貌,这样强的拼搏干劲。”大家把爱校精神落实在行动上,不愿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行动产生了效果,每一个人都兴奋地看到西大面貌一天天在变化。

我在全校师生大会和干部大会上做动员报告,讲到西大的优势,也讲到西大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不足,以及与“211工程”要求的差距。特别讲到一个现代化新型大学科研的重要性,以国内外几所知名大学为例,说明科研、教学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及科研带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的关系。我以我个人的经验,结合西大的科研状况就如何提升科研水平,谈了我的看法。因为报告有 针对性,故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还经常把校领导改革的思路和措施与中层干部及全校师生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

找准定位,改革前行

校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吃透国家教委关于“211工程”建设文件的基础上,尽快确定好广西大学的定位。我们经过几次讨论后并听取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意见,最后确定为:广西大学应建成一所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要为广西培养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解决广西重大相关科技问题的基地。

定位明确了,“211工程”建设的目标就清楚了。以后根据已有的基础和自治区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应用和基础两个层面,我们提出了水工结构、生化工程、制糖工程等八个重点建设学科。

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如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效益,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我们还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教学工作评价、重视应用、加强实践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为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采取联合办学等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使学校的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科研方面,立足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采取多学科攻关的方式,取得了一些重大科研成果,例如“蔗糖转化酶的合成研究”“微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等。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基金。学校科研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跨世纪教学科研骨干方面, 也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大胆使用一批年富力强、有作为的教师,把他们放在领导岗位上锻炼。例如让三十出头的李尚平教授和燕柳斌教授分别担任新成立的机械学院、土木学院院长,也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到重要的管理岗位上来,例如刘健斌、赵艳林、周怀营、唐耀华等。这些同志在实践中成长较快,以后都相继担任大学校长、书记等职位。

利用高能所的资源

为了促进刚起步的西大计算机网络中心的工作,我利用高能物理所开通互联网的优势,“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让西大成为继中科院、 清华、北大之后较早使用这一通道的学校之一,使西大教师的通信和学术交流夺得先机。我还让西大网络中心的负责人到高能所网络中心参观、学习,请高能所同行介绍他们的经验,对西大网络中心进行指导,使西大网络中心很快得到发展。

为了加快博士、硕士研究生点的建设,我借助高能所博士研究生学位点,为西大物理系培养三名粒子物理学博士研究生。这三名博士生毕业后都成为学术骨干。其中陈少敏现在已是高能实验物理的领军人物,在获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中做出重要贡献,现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副主任。

我还力促西大物理系加入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使他们在参加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行列中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人才。

坚强后盾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学校申请“211工程”非常关心,经常到校指导。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振潜和自治区教委主任李林更是常来检查、指导工作,和校领导班子一起制定各种措施,使广西大学尽快建设成为“211工程”重点大学。同时自治区加大了经费投入,在各种政策上也都给予适当的倾斜。我们经常向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教委汇报工作进展和困难,争取得到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为了取得某一特 殊专项经费的支持,我带着有关的副校长跑了好几次财政厅。若得不到解决,我们再向李振潜副主席汇报,争取得到自治区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往往最终都获得了解决。

热情指导

为了得到国家教委的支持,我和几位副校长经常向国家教委领导汇报西大争取进入“211工程”的进展,并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

在与国家教委打交道方面我有点优势。在此以前我就认识教委主任朱开轩和分管“211工程”的教委副主任韦钰。朱开轩是我在199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认识的。谈话中他知道我是广西人,就顺便问起我广西大学的情况,他听我作了简介之后说,希望他有机会到广西大学看看。果然不久后他就访问了广西大学。在以后的一次见面时,他谈到他已访问过广西大学,并对广西大学印象较深刻。他说:“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地方性大学,基础不错,有特色。”因此以后向他汇报广西大学情况时有一种老熟人的感觉,谈起话来就比较自然。

韦钰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高能所谈合作时认识的,而且我知道她也是广西人,还在西大附中读过一年,和我是校友(当时年龄小,加上时间短,大家都印象不深了)。因她分工负责“211工程”,我和几位副校长经常向她汇报工作。她说话开门见山,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非常精辟。一天,我对她说,欢迎您有空到广西大学看看,给我们具体指导。她说:“指导说不上,家乡的大学理应去看看。”我们约好了时间,一起从北京飞往南宁。到了西大,我和西大的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她参观。她很认真地看了几个重点学科和实验室,不时地提出问题或建议。她参观了先父郑建宣教授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金相实验室,了解到那是国内三所金相实验室之一(其他两所分别在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金属所),其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时,高兴地说,这是个亮点。她还仔细询问了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等情况。 她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整整一天,临走前说:“西大给我的印象比以前想象的好,总体基础不错。水工结构、金相、生物等几个专业学科较好,很有特色,学术带头人较强,给我印象深刻。 ”

到了1996年下半年,教委决定要派专家到西大进行“211工程”预审时,我们向韦钰汇报的机会更多了。记得有一次,我和韦树英、俞曙霞两位副校长向她汇报工作进展时,她发现我们有的项目进展落后于原定的计划,便严厉地批评了我们。然后她说:“广西大学是我家乡的大学,我应该对你们要求更严格,目的是能尽快通过预审。‘211工程’预审是很严格的,评审专家严格把关是不讲情面的。”我们回去后如实地传达了韦钰副主任的意见,并努力工作,追上了进度,没有影响教委预审的进程。

迎接预审

在得到国家教委准备对广西大学申报“211工程”进行评审的消息时,我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为了迎接国家教委的评审,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按国家教委规定的格式,准备好各种文件,同时各学院、系、学科则准备各种展览,汇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规划。我和校领导班子成员预先参观了这些展览并提出改进意见。

我的任务是准备好在预审会上代表学校向专家们汇报的主体报告。要从这么多素材中,整理出40分钟的报告,既要全面又要简练、突出重点,绝非易事。初稿出来后,请班子成员改,定稿后又要做成幻灯片,花了很大功夫。我在班子成员面前试讲几次,一开始总是拖时,后来几经调整,突出重点,时间才能控制住。报告前我又练了几次,几乎可以将报告内容背下来了。我曾多次在国际大会上做过报 告,但像这次这样认真准备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国家教委派出了以“211工程”办主任赵沁平为首的指导小组,自治区组成了以李振潜副主席为组长,教委主任李林等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国家教委组成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为组长,江西省教委副主任、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周绍森为副组长的预审专家组。成员一共有十位,有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中科院院士,其余的都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校(院)长或书记,我比较熟悉的是 时任广西农学院院长的唐纪良教授。从这个名单可以看出专家小组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紧张的预审

10月3日,预审大会开始。上午在李林主任代表自治区教委作报告后,就由我代表广西大学作汇报。

广西大学最新调整表(九秩情缘郑志鹏)(1)

郑志鹏在广西大学“211工程”预审会上作汇报。

我的汇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西大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基本状况。

二是近期的改革与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党建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三是“211工程”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提出广西大学的定位为:应建成一所水平较高、具有鲜明地 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要为广西培养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成为解决广西重大相关科技问题的基地。提出 广西大学在学科建设、教育改革、教学体制、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党建和思想工作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和措施。

作报告时我想着是受全校师生嘱托,因而底气很足,声音洪亮。虽然报告内容很多,但因事先准备充分,我在规定的40分钟内准时讲完。主持会议的杨叔子院士说,很好,郑校长的报告很精练,时间控制得很好。

下午举办预审开始仪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庆生、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出席大会并讲话。

10月4日,上午我和吴恒常务副校长、钟夏平副校长参加了国家教委“211工程”办主任赵沁平召开的一个会议,自治区教委主任李林也参加了。赵主任说,全国已有20多所地方院校通过“211工程”预审, 这次是对广西大学进行预审。广西大学总体条件不错,有地缘优势, 潜力很大。希望自治区应有更大投入和更多政策倾斜。他对学科建设、研究生学位的争取、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许多指导意见。他还提出西大应设立海洋学科的建议。

在会上,我向他提出能否在学位点的部署方面,国家教委给西大一些政策倾斜?赵主任回答说:可以考虑。(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这点国家教委完全兑现了。)

预审专家开始对西大进行考察,考察了水工结构、磨削、国际贸易模拟等实验室以及工业测试实验中心和校园网络中心等12个单位。参加不同类型的座谈会,了解情况,并对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校貌进行了实地考察。下午后半段时间自治区领导接见了预审专家,介绍了自治区的发展情况,表明大力支持广西大学申报“211工程”的决心。

10月5日上午专家组评议,我们校领导全部参加。一开始我们是抱着被审查的心态来的,难免有些紧张。可是在审议会上专家们只问了几个具体问题,我们都给予认真回答。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对西大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充分肯定,对我们提出的广西大学定 位以及“211工程”建设目标和措施都给予认同。对我们的弱项,如科研、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等都提出许多中肯的改进建议,使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内心感到十分温暖,在专家的谈话中受益匪浅。

下午,专家组与自治区“211工程”领导小组开会交换意见,会后把有关人员召集在一起,由杨叔子院士代表专家组宣读评审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专家一致认为:

1.广西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发展。自治区决定大力支持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国家教委适时批准预审意义重大。

2.广西大学在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3.在申办“211工程”过程中,广西大学在整体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所提出的“211工程”总体目标切合实际,符合国家“211工程”建设要求。

4.对学校“211工程”建设提出:应加快广西大学与广西农学院合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注重对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有前导作用的新兴学科的建设等建议。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建议通过广西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并建议尽快对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进行立项。

杨院士读完评审意见后,向自治区政府以及广西大学表示祝贺。 李振潜副主席代表自治区政府宣布广西大学“211工程”预审正式通过,并对国家教委,对各位评审专家表示感谢。我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听后的激动心情难以形容,我们感到两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西大的节日

当天晚上举办了全校庆祝文艺晚会。校大礼堂座无虚席,走廊上也站满了人。当杨叔子院士宣布专家评审组已通过广西大学“211工程”部门预审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长达数分钟之久。然后他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说了对广西大学的美好印象,还讲到了人文教育在大学,不仅是对文科,而且对理工科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他期望通过“211工程”建设,广西大学将成为高水平的大学,成为在我国南疆乃至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大学。

接着我代表学校讲话,我首先感谢前来参加预审的全体专家和国家教委的有关领导,还感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211工程”预审对我校来说是载入史册的大喜事,是继西大创建、重建以后的又一次创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这只是一个新起点,今后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我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发扬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将广西大学建设成高水平的综合大学的目标一定会达到。

我讲完话后,全场沸腾了,大家以热烈、持续的掌声来表达兴奋的心情。我看到台下欢乐的听众中有年过九旬的余克缙老教授,我眼眶中充满了泪水。接着是精彩的文娱节目,大家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无疑,这是广西大学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在欢庆广西大学新的未来。

完成任务

我回京后打电话给周光召院长报告这一消息,他高兴地说:“你任务完成得很好,对家乡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高能所的工作也没耽误。但现在对撞机的升级改造任务下达了,任务很重,你可得专心投入高能所的工作了。 ”

1997年年初,李振潜副主席到北京看我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决定广西大学与广西农学院合并,问我能否继续兼任合并后的广西大学校长?我说“211工程”申报任务完成了,现在两个学校合并后会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中科院希望我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能所,因此我不打算兼任合并后的西大校长。李振潜副主席表示很理解我的决定。

1997年3月,西大与农学院合并为新的广西大学,自治区任命唐纪良教授为校长。不久,吴恒提升为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副主席再次到北京看我,一再感谢我为西大所做的工作,并给我送来一张由自治区政府签发的嘉奖证书,感谢我在广西大学申报“211工程”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我说,不必客气,我是广西人,父母姐妹都在西大工作过,我曾在西大附小、附中读过书,对西大的感情不一般,为西大做点事,理所应当。

西大不了情

虽然我不再担任西大校长职务,但我对西大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始终不忘那段和西大同事、全体师生一起努力拼搏的岁月。我和原校领导班子成员始终保持联系。我经常访问西大,主要到物理学院,咨询研究生培养、博士点建设、与北京谱仪合作等事情,也给师生们讲讲物理学的新进展。

我见证了西大“211工程”立项建设的过程,高兴地看到西大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其中凝结了几代校领导的努力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心血。近两年我又高兴地看到西大成为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的建设高校之一,规模、水平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档次,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10月我再访广西大学,见到了刘正东书记和新上任半年多的赵跃宇校长,得知广西大学刚入选世界一 流学科建设高校,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又听他们讲到如何抓住“双一流”的机遇,把西大建设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思路和决心,非常鼓舞人心。

我衷心地祝贺经过20年的努力,西大完成从“211”到“双 一流”的华丽转身,这是西大人多年奋斗的结果。我感到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远了。事在人为,我们的努力越多,距离则越小。 西大未来愿景令人向往。

广西大学最新调整表(九秩情缘郑志鹏)(2)

来源丨广西大学

编辑丨陈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