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1)

宽可容人,厚可载物,俗谚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包容别人,就是扩大自己。再好的人也有短处,要彼此包容、谅解,“观德莫观失”才是人我相处之道。

当我们嫌弃别人之时,相对的别人也会嫌弃我们,故能包容、化解,才能和平共事。

一个人若没有包容性,对看不惯的人事就会放不下,就会痛苦,所以,生活中能有“容人的雅量”,才不会有“怨憎会苦”。

“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做事处人,都必须包容忍耐。

包容是天地间最珍贵的德行,大海能包容鱼虾、大地能包容走兽、虚空能包容万物,而心更能包容一切;

因此,为人主管,不一定要很能干,但要能像天地大海一般,包容所有,这才重要。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2)

人,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我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

经云:“心包太虚”,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拥有三千世界;反之,排斥愈多,失去的也愈多。

一个人的心能包容一个家庭,就能成为一家之主;能包容一个城市,就能成为一市之长;能包容一个国家,就能成为一国领袖;能包容一个地球,就能和佛心契合无间。

人与人之间,人与宇宙万物之间都是不可分割的,彼此都是对方的一部分,如能视人如己,凡事能为他人多留一些余地,话不要说绝,事不要做绝,路不要走绝,做人更不能做绝,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必然和谐,社会也必然安乐祥和。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遵守的么?”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宽恕他人是可终身奉行的智慧,而换位思考是宽容待人的不二法门。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3)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古人云: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便是圣贤。

一个人能容言、容人、容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为他人所不能为,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人的心胸,如若能有天地般广阔,那么人生的道路,也能一样宽广。胸襟开阔,眼界高远,看重大局,不斤斤计较。

以宽容的心态容人、容事,才能厚德载物,常言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果没有容人之量,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李世民向来就有包容并蓄的胸襟,他能容事,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都能予以宽恕。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人不能固步自封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更需要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4)

的是包容的雅量,与其咄咄逼人,不如心平气和,若一味计较,处处都是怨言;若是心宽容事,好运自然而来。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生活中需要有容,紧握拳头,抓住的只是空气;伸开五指,触摸到的是整个世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5)

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

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刻薄。可容人,厚可载物。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6)

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世界上最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阔的是人的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一样的胸怀,才有海一样的人生;海一样的宁静,才能镇得住,波涛汹涌.做人如海,跌宕起伏,波澜不惊。心能受,海能阔。

面对伤害,微微一笑是涵养;面对嘲笑,置之不理是容。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7)

有水的清澈,不惧猜疑;有水的胸怀,不畏流言;有水的宁静,无视纷扰,不争、不辨,无畏、无惧。

唯爱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容大度征服。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人之初,性本善。

凡事只要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宽容了别人,实际上,就是善待了我们自己。

心存仁厚天地宽(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8)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恩家庭幸福和谐厚德载物!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