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1)

同学,记得要微笑!老大哥正在看着你作者/慧超

(一)

毫无疑问,监视本身意味着某种权力。

著名的功利主义法理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在1791年提出了一种当时看来非常前沿的监狱设计:环形监狱。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2)

这种监狱的设计实现了用最少的眼睛,监视最多犯人的可能:

环形监狱将瞭望塔置于监狱的中心位置,同时环形建筑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格子间,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物的横切面,并与中间瞭望塔的窗口相对,利用逆光效果,监视者可以轻易监视每一个囚室的状况,但犯人却并不能看到监视者,这样的监狱甚至仅需要一名狱警,便能够掌握所有囚犯的一举一动。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3)

环形监狱是一种巧妙利用了心理学的“监视模型”。

在边沁的构想中,环形监狱不仅仅能够大幅提高监狱监管效率。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犯人形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在“狱警时时刻刻都在看着我”的心理恐惧下,犯人们惶惶不可终日,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循规蹈矩。

至此,监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干预手段,而成为钳制和束缚犯人内心的“紧箍咒”,这是一种趋近于完美的权力实施设计。

如今,借助日益先进的AI及人脸识别、动作捕捉技术,在遥远的东方,更甚于边沁环形监狱的监视设施正在被设计和制造出来。

唯一不同的,监视的对象不是触犯刑罚的重刑犯人,而是一群群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被社会视为民族未来的孩子。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4)

一张课堂AI监视设备的监控截图引发了人们惊恐的感叹。在这样的设备下,学生们上课的表情和动作被监控镜头清晰捕捉,一堂课下来,AI能轻松生成每一个学生听讲、阅读、举手、趴桌子、玩手机、睡觉的次数。

谁能想到,“老大哥在看着你”的情景竟然最早被应用于校园场景。

(二)

超超深入了解了一下,利用集成了AI的摄像头监控学生的做法,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上图中的旷视科技有着“中国AI第一股”的美誉,8月份刚刚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杭州就有一所中学,利用AI监控记录学生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除此之外,摄像头还忠实地记录着同学们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等7种表情。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5)

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就算是自习时间,只要有学生趴桌子,老师手机上立刻就会收到提醒,一堂课上,你几时几分“坐姿不端”,几时几分“打哈欠”都被摄像头清晰地识别和记录。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6)

看到这些技术落地应用的场景,我没觉得技术有多么先进,相反,它带来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恐惧和脊背发凉之感。

许多人谈到“隐私”。一度,人们争议的焦点也是“学校和教室算不算公共场所?AI监控走进教室,算不算是对学生隐私权的侵犯?”

大家争论的不亦乐乎,坦白讲,超超看的却很累,这就像女神深夜对你说“好冷,想抱抱”,你咔嚓打开手机调出天气界面,“怎么会,25度呢,这个温度人体是不会感觉到寒冷的”。

怎么说呢,学生们的隐私,谁在乎呢?

人工智能消灭学校(教室AI监控镜头下的是学生)(7)

超超看到,有的老师担忧,教室里这样的设备一上,恐怕很容易将孩子们塑造成“表演型人格”:

在本该天性释放的年纪里,早早戴上一张人皮面具生活在监控镜头之下。

要我说,“监督无时无刻不在”的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的戕害不仅仅是表演型人格的问题,而是会扭曲孩子们独立人格的塑造,破坏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AI监视之下,每个同学都将会前所未有地恐惧成为那个特立独行的人。

规规矩矩、谨小慎微,这样的环境所教育出来的孩子,恐怕会是一群毫无主见和创新思维的“模块化”人形机器。

好处是,驯服而没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行尸走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可以完美适应流水线上的刻板、枯燥的工作。

你瞧,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最昂贵的代价,最美好的愿景,在21世纪培养出了一群群19世纪亟需的“乖巧听话高效率的流水线工人”,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美好的画面啊。

真的很难想象,这些监控设备的发明者和引入者,哪儿来的自信说出“这是教育的巨大进步”这句话的。

(三)

教育的本质是学习探索和自我成长,而不是钳制和心理震慑。

要我说,这根本不是素质教育倒不倒退的问题。

这明明是精神虐待和戕害式教育的问题。

相比于西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观念上,中国式父母本身就更任性、粗暴和自以为是,很多中国父母习惯了从小就开始“高强度”地干预孩子的一切——习惯、兴趣、喜好、行为范式,甚至思想。

9012年了,家长们干预子女恋爱婚姻择业工作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孩子自己想法并不重要,孩子自己的感受也不重要,孩子内心的真实状态同样是可以忽略的——

即便他很可能已经濒临崩溃,但在“我都是为你好”的精神总纲领下,家长们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有多么过分,相反,他们总是抱着“等你长大了就明白我的苦衷了”这样的思想,继续强硬地按照自己心中预设的人生轨道,以强迫的方式“驯化”自己的孩子。

这是我们都熟悉的中国式教育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于好孩子的评价是“懂事”和“听话”,家长习惯扮演孩子的人生总导师,这背后是以“为你好”之名,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讨好自己,迎合父母喜好的小宠物。

培养独立人格?抱歉,我们的教育机构和许多父母所做的教育,更像是对孩子实施了一场“精神和思想的双重阉割”手术。

“巨婴症”由此而来,但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对的。

对孩子和学校而言,高压和无处不在的监视或许会换来一些分数和升学率的提升,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无异于一场漫长而残酷的精神徒刑。

BTW,我看到,有很多网友建议AI监控设备可以安装在全国的政府办事机构中,这样可以一举解决有些政府部门“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老大难问题,让政府高效运转,还人民群众便利舒心,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千秋功绩嘛!

面对这些网友的畅想,超超想说一句:你还是too young啊。

那一定会出现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的。

还是校园场景好,研发厂家大口吃肉,校领导们也能顺便合作共赢,家长们拿着手机乐的随时掌握孩子状态,唯一持否定意见的人,恐怕只有学生。

但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意见,那能叫意见吗?

“我校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亲爱的同学们,这可都是为了你们好啊!”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