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享我对家庭教育刻骨铭心的体悟,希望能给年轻的父母们一点启发在理工男的圈子里,总是弥漫着年轻爸爸们难以撼动的自信和中年爸爸们流泪望天的无奈,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多年养成逻辑思维模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家庭教育感悟和体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感悟和体会(家庭教育感悟1)

家庭教育感悟和体会

今天来分享我对家庭教育刻骨铭心的体悟,希望能给年轻的父母们一点启发。在理工男的圈子里,总是弥漫着年轻爸爸们难以撼动的自信和中年爸爸们流泪望天的无奈,这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多年养成逻辑思维模式。

由于受过多年理工教育,年轻的理工男爸爸往往对教育子女形成了一套基于逻辑的观念,比如怎样强化孩子的意志力,用什么方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怎样搭配一些文学、音乐、美术训练孩子的基本美学素养,怎样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保持兴趣等等。对于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达成的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和明确路径。由于这些观念有非常强的逻辑支撑,甚至来源于权威论文、统计数据或研究实例,让年轻的理工男爸爸们自信心爆棚,常常对于妈妈们非理性行为非常不屑,并因此和妈妈们产生巨大的分歧甚至争吵。可是,所有这些观念可能基于一个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基本假设:心里有个理想的子女“模型”,只要按照这些基于逻辑的方法论持续地教育Ta,就可以让孩子按照理想路径成长,即使结果有偏差,也应该在可控的范围内。然而,就像基于几个简单的公理通过逻辑推理而建立起的庞大几何学大厦一样,只要其中一个公理失效,就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塌。随着自己的家庭教育计划的实施,开始有越来越多人遭遇失败,深层次原因往往是心中的“模型”和现实中不一致。你可以在任何专业中通过简化建模来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但却无法对孩子进行简化“建模”,因为Ta过于复杂和立体,你所施加的外力得到的往往并不是逻辑的结果。

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和妈妈们在教育观念和细节上的冲突,你无法将自己的理念彻底实施,所以在达不到自己的教育预期时,往往把责任推到妈妈们的身上,似乎是她们的阻挠和干涉让孩子偏离了教育目标。这种想法阻断了爸爸们对于自己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反思。

等到孩子接近成年的时候,由于自己持续的不成功,理工男们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继续正面影响孩子的选择,改为全面接受孩子的一切,爱咋地咋地吧。中年理工男爸爸们含泪望天的无奈和挫败感和当初的自信心爆棚一样,通常也是源于自己的逻辑思维。

放弃自己的“模型 逻辑”的家庭教育模式,改为更有弹性的共情模式,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希望更多的年轻理工男爸爸们能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失误,毕竟孩子的每一段成长期都是无法代替和很难弥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