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旧邮票还有价值吗(81岁老人收藏邮票66年)(1)

图说:张蓉德收藏的部分邮票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你看,这就是我这辈子‘集’的第一张邮票‘颐和园’。”“这张就是知名的‘猴票’,也是机缘巧合下,得到的……”张蓉德的家虽然不大,却把最好、最醒目的中心位置,留给了114本厚厚的集邮册。这让他的家俨然成为了一间“民间集邮馆”:66年来,张蓉德老人收藏了1万多张邮票。张蓉德讲,这些邮票陪伴他走过了那些难忘的岁月,也在方寸间见证了历史和岁月的变迁。

  66年集邮路 始于同学馈赠

  张蓉德告诉记者,他今年81岁,是土生土长的嘉定安亭人。集邮这件事,他做了66年。1956年,还在安亭中学读初二的他,接触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邮票。张蓉德动情地回忆道:“当时,是一个课间,我的一位同学拿出一张墨绿色的邮票,上面印着颐和园的照片。我一看,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张蓉德讲,当时,那位同学看出了自己的喜好,也十分爽气,二话没说,当场就把这枚邮票送给了他。从此,张蓉德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集邮。

  1958年考进嘉定二中、1961年又顺利考入北京矿业学院,张蓉德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他先是到江西做了3年的煤矿工人。改革开放之后,他开始长期从事行业相关的教育工作,还当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老师。不过,不论做什么,集邮一直是张蓉德从未放弃的最大爱好。

  114本集邮册 “专攻”重大历史题材

  1985年,张蓉德加入嘉定区集邮协会。按照他的话来说,从那时起,开始系统性、“井喷式”地集邮。1986年,张蓉德开始向邮局“订年票”,保证能拿到每年的邮票。“碰到国庆等重大节日,我总是提前规划好时间,争取能够早点买到喜欢的邮票。”

  在张蓉德的收藏当中,重大历史题材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特别喜欢收藏这类题材。因为,我始终认为,邮票是会说话的,也是能见证历史的。”记者看到,对于重大节日的邮票,张蓉德不仅如数家珍,而且格外珍惜。“这是奥运会的,这是世博会的,这两张是航天航空题材的,都特别好……”张蓉德隔着自制的塑封套,一边轻抚着邮票,一边给记者介绍。他说,这114册集邮册可是他最珍视的宝贝。每每有空,他还要不定期地除尘、保养,让邮票能够“常看常新”。

  集邮不仅费时,还是个“体力活”。张蓉德回忆说,每次,邮局有新邮票发行,他都会赶早去排队,等待开售。他坦言,自己的心愿就是,能够通过邮票收藏,把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展现出来,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发展,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怀。

  乐善好施 培养26岁小孙子集邮志趣

  慢慢地,收集的邮票多了,集邮的圈子就大了,也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学习、交流,在这当中,也有一些人曾愿意出高价,想让张蓉德“割爱”。不过,张蓉德都一一婉拒。因为,早在66年前,他就曾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走市场化,坚决不卖邮票。“如果有人需要,有朋友确实喜欢,我会在适当考虑后,直接赠送。我始终认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爱好,不能做成生意。”

  不过,让张蓉德略有意外的是,他这个爱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的小孙子。“我孙子今年26岁,也是差不多是读初中那会儿吧,他来我家,看到了这些花花绿绿的邮票。没想到,就从此迷上了集邮。”从此,张蓉德的身边多了个“小邮迷”。“我觉得挺好,邮票串联起历史事件,也应当给后代们看看,我们国家的奋斗历程。好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应当珍惜。现在,我的孙子也开始集邮了,这对我来说,算是一种传承吧!”张蓉德笑着说。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通讯员 刘一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