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你一定听说过,但是你未必知道他还干过这种事。

他,出身地主家庭,喝酒、吃肉、决斗、读书……逍遥了四十多年,忽然被领导叫去解决一个正经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人生下半场。

老胡呕心沥血六个小时,手绘了这张线索图,请仔细观看,里面很多线索。

十个让人惊叹的历史事实(欧洲百年历史上那些坏老头)(1)

相信看了这张图之后,一些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一定已经知道本期的主人公是谁了,没错,你们猜得都对,就是他。

这位神情抑郁,忧心忡忡的坏老头就是鼎鼎大名的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俾大爷。

{听不见,听不见,所有嫉妒我绘画天赋的人,你们的声音,我一概听不见!}

十个让人惊叹的历史事实(欧洲百年历史上那些坏老头)(2)

俾大爷贵为普鲁士首相,为什么深更半夜的要跑到尚未竣工的于特堡火车站,【……在黑暗中,坐在一辆翻倒的手推车上……】,他要干什么?这件事,还要从18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风潮收起。

{手推车是俾大爷在自传中亲口说的,本来老胡是想在图上忠实地还原那个画面的,嗯……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我画了六个小时了吧?你就把图上那张欧罗巴风情的休闲椅当成手推车吧,这一点都不重要。}

1848年2月,从巴黎开始点燃的革命之火,席卷欧洲,各国王朝都受到了冲击,普鲁士当时的国王威廉四世迫于压力,“恩赐”了普鲁士一部宪法,从此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在普鲁士政坛上闪亮登场,开启了和保守派几十年的斗争。

关于保守派和自由派,你就这么理解吧,国王、贵族、容克地主大多数都是保守派,资本家、小业主、一部分知识分子大多是自由派。

到威廉四世的弟弟威廉一世{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做了国王的时候,普鲁士自由派已经掌握了众议院,而他们手中有一件终极大杀器:宪法赋予了众议院批准新税赋和监督国家财政开支的权利。

这也就意味着,理论上讲,国王陛下想要花国家的钱给自己买两双袜子,也要看众议院的脸色。

众议院中的自由派正是凭借着这项权利,开始不断介入国家管理的各个领域,当他们开始向军队下手的时候,威廉一世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威廉一世算不上英明的君主,但他是一位意志坚定的实干家,他对宪法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宪法存在,就应该执行,不能强行修改或者歪曲。”

漂亮话是让他说得掷地有声了,但是当宪法赋予众议院的权利,阻碍了他的军事改革时,威廉一世自己确实没出手,而是找来了一个坏老头,用很无赖的方法,搞定了众议院,当然,这个坏老头就是俾斯麦。

客观地讲,威廉一世的军事改革还是符合普鲁士生存发展利益的,1815年,普鲁士拥有1100万居民,按照比例应征召4.07万军人。而到了50年代,普鲁士人口已经增至1800万,按照比例应该征召6.5万军人。但是因为没钱,所以军队始终没满员,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普鲁士军队的整体实力在当时的欧洲属于中下游水平,威廉一世继位之后,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普鲁士军队的现状。

{顺便说一句,这个征召比例并不是普鲁士自己订的,而是被一位外国猛人强行规定的,这位猛人和他的小侄子,后面老胡都会用专门的章节好好聊聊。}

威廉一世安排自己最信任的战争大臣罗恩制定了《新义务兵役法》,内容很多,老胡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四条:

一、扩大正规军(野战军)规模、二、延长正规军服役时间、三降低国民自卫队的地位、四增加军事预算。

由于涉及到增加预算,所以1860年2月10日,《新义务兵役法》提交到了众议院讨论。自由派对增强普鲁士军事实力是赞成的,所以他们对第一条没什么意见,对第二条稍微有点意见,对第三条坚决不同意,所以他们在第四条上下手,和国王以及内阁正式开战了。

自由派反对第二条,是担心延长服役时间,保守派会有更充裕的时间对军人进行洗脑反对自由派,而他们坚决反对第三条就很好理解了,正规军是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的,而国民自卫队比较听自由派的话。

于是,一方是国王和内阁,一方是众议院,针对《新义务兵役法》展开了历时两年多的斗争,这就是普鲁士历史上有名的宪法危机。

双方互不相让,底牌出尽,始终僵持不下,国王最终彻底愤怒了,准备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找地方钓蛤蟆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罗恩再次向他推荐了一个人,俾斯麦。

罗恩坚信,只有俾大爷这样的坏老头才能搞定坏透了的自由派,这一次,国王听从了罗恩的话,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王后、王储、王储妃都坚决反对),1862年9月24日,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然后不到一个月,老胡图上画的一幕就出现了。

{顺便说一句,普鲁士三驾马车中,罗恩的风采始终被俾斯麦和老毛奇掩盖了,似乎他只是个凑数的,但是实际上,罗恩才是普鲁士第一重臣,威廉一世的心腹,俾斯麦和老毛奇都是他举荐给国王的。}

十个让人惊叹的历史事实(欧洲百年历史上那些坏老头)(3)

俾斯麦还没正式上任,就在参加一次日常预算会议时,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说,对,就是铁血演说,关于俾大爷当时究竟说了什么,网上有各种版本的解读,这里,老胡摘录俾斯麦自传中的一段描述,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一看地图就可明了,普鲁士以它狭长的躯体,不能够长久地单独负担为保证德国安全所需要的军事装备。这个军事装备应该平均的 分配给全体德国人。我们要达到这一目的,不能通过演说、多数派决议,这不可避免是一场严重的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和血才能完成的斗争……】

应该说,俾斯麦通过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理念,由来已久,他是个不愿意受原则和规矩束缚的人,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狡猾的外交手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事实证明,作为开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元勋,这些品质缺一不可。

他的演说迅速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轰动,而这个时候,国王威廉一世正在巴登和王后,以及王储和王储妃一家团聚。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国王重用俾斯麦的决心动摇了,再加上王后等人的煽风点火,国王提前结束了假期,准备回柏林处理此事。

俾斯麦蹲在车站等待国王的专列,他必须在众多敌人包围国王之前,先一步说服他,只有国王重新信任他,他才能放开手脚,一展胸怀,他有这个信心,而且他也做到了。这一次成功说服国王,俾斯麦几十年后都认为是一场重大的胜利。

俾斯麦是如何说服国王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参考俾斯麦的回忆录,我觉得当时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俾大爷一路小跑,来到国王的普通包厢。国王见俾大爷进来,什么也没说,把目光投向了窗外。俾大爷喘着粗气在国王对面坐下,然后笑着说:“陛下,您在巴登钓鱼这几天,收获如何?”

国王缓缓地把目光转向俾大爷淡淡地说道:“鱼没钓着,倒是被一只短毛的老王八咬了一口。”

俾大爷头上毛发不盛,这是他一辈子的恨事,但是现在他决定不跟国王计较。他笑着说:“愿您早日康复。这些天我在您的英明领导下,办了几件小事,我跟您汇报一下哈。”

国王冷笑着说:“小事?你太客气了。你不用说了,赶紧回家给你老婆张罗个下家吧,你的脑袋很快就会被砍下来挂在歌剧院广场窗下的,然后恐怕就轮到我了。”

俾大爷说道:“陛下,咱们迟早都得死,为什么不干脆死得更庄严些呢?咱们为统一德意志而英勇地献身,是死在断头台还是在死在战场上,不同样是光荣的吗?

陛下您是普鲁士第一勇士,您必须战斗,决不能投降,必须反击,即使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

俾大爷滔滔不绝地一通忽悠,国王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10岁从军,从小就有很重的英雄情结,在1848年革命风潮中,他率领军队镇压民众,杀人无数,被称为霰弹亲王 。

在俾大爷的忽悠下,国王瞬间就进入了为了保卫国家而手执武器战斗的军队领袖的角色。他感觉到自己负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统一德意志的使命,以身殉职就是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交付他的任务。

这种感觉使他在几分钟之内重新恢复了在巴登失去的信心甚至他的愉快心情。

不得不说,俾斯麦看人很准,他清楚地知道,威廉一世骨子里有很浓厚的军人本质,他一旦进入了普鲁士王国第一军官的角色后,无论在战场上还是遭到谋刺时,对于个人所遇险境,他都能表现出很自然的无畏精神。

俾斯麦胜利了,国王再次向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要求他尽快设法让《新义务兵役法》在议会通过,俾大爷答应了,但是,他最终却没按照国王的设想去解决这个难题。

俾斯麦到底做了什么?困扰国王和内阁两年多的宪法危机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请期待老胡聊历史的下一篇。

感谢大家的浏览,老胡接着去画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