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崇德元年,皇太极建立清朝,登基称帝并仿明制以“公主”称呼皇帝女儿,并制定了严格的封号规定: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生于皇家的天之娇女们,自努尔哈赤时期便背负了与生俱来的重责——政治联姻。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1)

清代公主的丈夫称“额驸”,对于额驸的选择标准,《清史稿·公主表》有着极为明确的说明:“与国同休戚,称肺腑之谊”的功臣或者蒙荫祖泽的功臣之后。但实际上,自“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制定以后,蒙古王公变成了清代公主下嫁的主要选择方向。清朝入关以后,随着蒙古势力对皇权稳固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皇帝对额驸的选择便逐渐向满洲勋贵和汉族重臣方向偏移。

可不管出嫁方向如何改变,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清代公主的平均寿命较之皇子远远不如!

高高在上的公主,不是锦衣玉食,坐享最便利、最先进的医疗资源吗?自幼便保姆、乳母、太监、谙达团团包围、悉心照料;出嫁后,也是侍女、嬷嬷数人服侍的公主,为何大多英年早逝呢?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2)

清代公主剧照

其实,清代公主命运的悲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出嫁之前就高到惊人的夭折率

清代公主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特点,生于战乱频频、颠沛流离之后金政权时期的公主们,全部活到了成年;而自清朝入关、皇权稳固以后,皇室公主幼年夭折的概率却突然上升到令人吃惊的高度。

根据《清史稿·公主表》的记载,顺治皇帝共生有6女,仅有一人活到了成年,夭折率高达83.3%;康熙皇帝共生有20女,仅有8人活到了成年,夭折率为60%;雍正皇帝生有4位公主,仅有一位活到了成年,夭折率高达75%;乾隆皇帝生育10位公主,也有一半的公主幼年夭折。

清代公主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夭折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清朝入关后,为确保皇位传承,江山永固并尽可能为皇室开枝散叶,清代皇帝便严格奉行“早婚早婚”的婚姻制度。如此婚姻制度,势必会大大影响皇嗣的存活率。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3)

2、在医疗条件极为不发达的清朝时期,清代皇室虽然坐享最便利、最先进的医疗资源但依然未能杜绝皇嗣高到惊人的夭折率。就重视程度而言,清代公主自然远远不如皇子,夭折率也几乎远远高于皇子。

3、为避免外戚专权和母后擅权的灭国之因出现,清代制定了一项极没人性的皇嗣抚养制度,即“皇嗣生,无论嫡庶,甫堕地,即有保姆持付乳媪手”。缺少了母乳喂养便缺少了从母体得来的免疫力,夭折率自然高得惊人。而“皇女于其母,较皇子尤疏,自堕地至下嫁,仅与生母数十面”,如此背景下,清代公主的夭折率自然会很高。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4)

清代保姆形象

如果清代公主能够侥幸活到成年,并不是幸运而是更为悲惨的命运在等待。

清代公主的婚后生活

前文已经提及,清代公主的婚姻完全由皇帝根据具体政治需要予以安排,感情自然无从谈起。可除了感情以外,公主和额驸之间还不能以“夫妻”相称,必须保持明确的“君臣名分”

《清稗类钞·宫闱类》有载:

其下嫁也,赐府第,不与舅姑同居,舅姑且以见帝礼谒其媳。驸马居府中外舍,公主不宣召,不得共枕席。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5)

也就是说,清代公主出嫁后也只能单独居住于“公主府”,额驸只有在接到“召见”命令或者会面请求得到许可后,才可和公主相见、成事。已成夫妻,却不能同床共枕,这原本就是公主感情上的莫大伤害。更何况,和额驸相见的许可权并不在公主手中,而在公主身边的保姆手中。

据相关文献记载,“每宣召一次,公主及驸马必出费,始得相聚,其权皆在保姆,即管家婆是也;否则必多方阻之,责以无耻,虽入宫见母,亦不敢诉,即言亦不听”。原本光明正大的夫妻相见,却只能通过贿赂保姆才能实现,见面次数过多还会被“责以无耻”;这等夫妻相见的隐秘事“(公主)即入宫见母,亦不敢曲诉,势分相隔,不得进言,虽言亦不听”,也就只能默默忍受独守空房之苦、难有生育,以致于达到“清公主十人而九以相思死”的荒唐地步。

清朝时期的公主们为什么难以生育(清代公主经历了什么)(6)

清代公主府

生于皇家的清代公主,看似身份贵重、锦衣玉食,集万千恩宠于一身,但实际上她们自出生便成为了皇帝手中稳固皇权、拉拢朝臣的政治工具。较之皇子不如的重视程度,毫无人性的抚育制度,再加上荒唐的婚配制度,让这些天之娇女们即使侥幸活到了成婚年龄也往往会“每每容忍于管家婆,自伤以死”。就此来看,生于皇家还不如生在普通人家,简单活着、简单爱着,和丈夫简简单单的相伴终老。

参考文献:《清史稿·公主表》、《清稗类钞·宫闱类》、《清代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