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东地区出现火箭炮袭击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能够看到"喀秋莎"的名字。由于喀秋莎火箭炮的灵活性高,齐射的杀伤力巨大,喀秋莎几乎成为了中东地区美军的噩梦。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产生一个共同的疑问,喀秋莎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够让中东地区的美军闻风丧胆呢?实际上喀秋莎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喀秋莎火箭炮是二战时期苏联发明的武器,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服役历史。

二战苏联喀秋莎配备标准(从二战到中东战争)(1)

喀秋莎火箭炮的研发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在沙皇统治时期,俄国就开始了火箭的相关研制工作,不过由于沙俄国内环境复杂,俄国的火箭研制工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十月革命后苏联的科研人员加快了火箭炮的研制,当时苏联的火箭炮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发展方向是空军使用的空对空火箭炮和空对地火箭炮,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陆军使用的对地攻击火箭炮。

二战苏联喀秋莎配备标准(从二战到中东战争)(2)

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科研人员率先研制出了空军使用的火箭炮,在1939年的诺门罕之战中,苏联飞行员使用空中火箭炮痛击了日本人。与此同时,苏联科研人员在1939年也成功研制出了陆军使用的火箭炮,这种火箭炮被定型为BM-13型火箭炮。BM-13型火箭炮装备初期并没有受到苏联高层的重视,从1939年BM-13火箭炮出现一直到德国闪击苏联,苏联始终都没有大规模生产BM-13火箭炮。(因为苏联国内有一首诗歌《喀秋莎》,所以苏联士兵都称BM-13及其升级版的火箭炮为喀秋莎火箭炮)

二战苏联喀秋莎配备标准(从二战到中东战争)(3)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为了试验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用仅有的7具喀秋莎火箭炮组成了一个炮兵连。1941年7月14日,喀秋莎炮兵连在奥尔沙河附近袭击了德军车队,德国人被火箭弹打的四散奔逃,喀秋莎火箭炮从此一战成名。之后苏联军方加快了喀秋莎火箭炮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多的喀秋莎火箭炮被投入到了前线战场。德国人被喀秋莎火箭炮打的晕头转向,因为喀秋莎火箭炮攻击的时候带有清脆的鸣笛声,德国士兵给喀秋莎火箭炮起了"斯大林的手风琴"的绰号。

二战苏联喀秋莎配备标准(从二战到中东战争)(4)

喀秋莎火箭炮在苏德战争时期立下了大功,它的出现也为世界火箭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新式武器的不断出现,大部分二战时期的武器都失去了升级改造的意义,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唯独喀秋莎火箭炮凭借着价格低廉,灵活性高的优势一直存活到了现在。从喀秋莎火箭炮的特点来看,目前喀秋莎火箭炮已经属于一种过时的武器,只能在游击战争中发挥一定的有限作用。

二战苏联喀秋莎配备标准(从二战到中东战争)(5)

不过由于喀秋莎火箭炮的目标小,灵活性和杀伤力都十分突出,即使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在面对喀秋莎火箭炮攻击的时候,也往往表现的手足无措。目前在很多冲突地区,喀秋莎火箭炮仍然是武装分子袭击美军基地的"神兵利器",让驻守在这些地区的美军防不胜防。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防范喀秋莎火箭炮的袭击,笔者认为在未来20年之内,喀秋莎火箭炮仍然不会被淘汰,这种武器很可能会使用100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