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1)

梅雨时节,来杯梅子酒。图/视觉中国

佳丽东南地,登临罨画中。

竹云笼晓渚,梅雨澹烟空。

——杨慎《送人之吴楚》

每年五六月份,江南便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梅雨季节。

在我国,只有江南地区才有梅雨季节,连绵的细雨给这个地区贡献了年降水量的30%-40%。然而,提起梅雨,江南人却又爱又恨。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2)

梅雨的形成:冷暖对峙,江南遭殃?

梅雨的形成很有趣,简单来说,可以把江南看作一个两支军队打仗的战场。当威武的副热带高压夏天向北方移动时,来自南方的湿润温暖空气和来自北方的干燥寒冷空气在江南地区相遇,产生一条东、西范围很长,但南、北范围很窄的战场,也就是雨带。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3)

梅雨形成。制图/Paprika

这条雨带可以持续稳定地降雨,降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就称为“入梅”。而只要冷、暖空气的其中一方胜利,那么梅雨季节就会结束,称为“出梅”。从入梅到出梅的这段时间,就是江南地区的梅雨季节了。

江南在哪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气象学家来说,有梅雨的地方,就是江南。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总第557期中,气象学者林之光认为“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大约东经110度以东的大陆地区,以及台湾省的最北端”可以看作“气象学大江南”。这一地区面积广大,气候上却有相同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梅雨。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4)

梅雨时的西湖。图/视觉中国

梅雨季节,连绵的细雨可以连续不断地下一个月。为啥梅雨的时间这么长?

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实在是太懒了,它一到某个地方就总是会待够一段时间再走。另一方面,在江南地区相遇的这两股冷暖空气比较势均力敌,即使暖空气来势汹汹,但冷空气却依然“千足之虫死而不僵”,偶尔还会有一小波一小波的援军。

因此,它们常常需要打上几周才能决出胜负。所以,一般梅雨季节的持续时间大概是在20-25天左右。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5)

入梅后的苏州。图/视觉中国

这个时候,如果南方有较强的台风路过,它们可以推动懒惰的副热带高压直接跳到华北地区,终结漫长的梅雨季节。但如果台风力量比较小,反而会把它们带来的海洋水汽屁颠屁颠地送过来,进一步增加梅雨的降水。

就这样,在冷暖空气对峙下,梅雨便在江南淅淅沥沥地下起来。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6)

梅雨,想说爱你不容易

梅雨,塑造了一个婉约的江南。而真正生活在江南的人,对梅雨的心情却极为复杂。

没有梅雨,哪来如此诗词?

提到梅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诗人贺铸那句温柔缠绵的“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雨雨丝极细,加之连绵不断,如烟如雾,如坠梦中。唐代郑谷的诗句“芜湖春荡漾,梅雨昼溟濛”写出了梅雨的朦胧感。元代白朴也在名作《梧桐雨》中用“细丝丝”来描写梅雨。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7)

梅雨里的扬州瘦西湖。图/视觉中国

由梅雨的这一特点,古人多借此来表达绵绵不尽的情思和离别的哀愁。赵长卿在《浣溪沙》一词中描述心头唤起的种种新恨旧愁,最后竟“泪和梅雨两潸潸”起来。

提到梅雨,便不能不提江南。其实早在唐宋,已经有将江南与梅雨同写的诗词了。

宋王琪曾有“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绡香润入梅天,飘洒正潇然”的词,写出了梅雨时节美丽潇洒的景色。王质也写道:“江南烟雨梅子肥,稻针刺水青离离”,一个“肥”字,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的口水。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8)

梅雨的梅是青梅还是杨梅?图为杨梅。图/视觉中国

到了清代,随着江南经济、文化的繁荣,梅雨江南已经成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意象,并形成了江南独特的美学。如清初毛奇龄在诗中写“槐堂初入暑风清,梅雨江南一望平”,已经将江南与梅雨连用了。

无论是离愁别绪,亦或是美景诗意,烟雨江南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书写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江浙沪晒不干棉被

短则几周,多则一月有余的梅雨,一旦下起来,便让人看不到晴天。无论在哪里,都像沉浸在水里。洗了的衣服干不了,没洗的衣服倒是湿得很快。

有一些网民调侃“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江浙沪晒不干棉被”。知乎上也有很多人问,如何度过江南梅雨季,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多备衣物。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9)

梅雨季节回家的人们。图/视觉中国

湿乎乎的环境中,东西容易发霉。明诗人谢肇淛曾说:“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梅雨时节,桌子上的水果、没干的衣服、漏雨的墙角都有可能成为霉菌的地盘。

除了东西容易发霉,梅雨季节,天气也又闷又热。唐代诗人元稹就曾经因梅雨给刘禹锡写文抱怨。明代王廷相在江南时,也不适应当地气候,写了一首诗,名《苦热》,直呼“南京六月梅雨积,温湿蒸炎闷杀人”。

吃吃喝喝的“一百种”方法

梅雨闷热的天气影响人的食欲和心情,不过,也正是在梅雨中,有了吃吃喝喝的许多方法。

古时候,人们喜欢在梅雨时接水煮茶。陆延赞《续茶经》中就对梅雨的味道口感极为赞赏:“煮茗须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如今的江南地区,也常常有“梅水烹茶茶味美”的谚语。

梅雨季节也是一些蔬果、河鲜上市的季节。若说梅雨吃什么,一定不能少的便是泥螺。泥螺味道鲜美,无论是泡黄酒还是腌着吃,都别有风味。河鲜有时候会因为雨水接连不断而降价,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回家大快朵颐。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10)

梅子酒。图/视觉中国

倘若遇到卖梅子的,既可以买回家当水果吃,又能在家里泡酒、泡茶喝,约上三两好友,想来一定非常舒服自在。

非正常不时出没

“正常梅”已经常常让各地区发暴雨蓝色预警了,遇到非正常“梅”,人们就更头大了。

如果该下梅雨的季节没有下梅雨,就是出现了“空梅”,空梅时的江南会提前进入盛夏,炎热干旱。土地也会因为没有在梅雨季节获得足够充分的水分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就像古人所说“梅不雨,无米炊”。

而如果遇到了“暴力梅”,下的雨又多、时间又长,则会造成洪涝灾害,农作物会烂根,人们可以坐在屋里看“海”。

江南有没有梅雨(江南在哪里问梅雨)(11)

梅雨使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图/视觉中国

对江南人来说,苦笑抱怨也好、喜爱也好,回忆起梅雨,大概总会有些独属于自己的回忆。或许是小时候,去院落里拾落在地上的梅子吃;或许是假期时,与亲人一起不出门窝在家里说笑;又或许是长大后,吃着鲜美的泥螺,与友人边喝自酿的梅子酒边闲谈。

一边吐槽梅雨季节的湿润闷热,一边却又泡在江南梅雨中不愿远走。这大概就是江南人对梅雨的复杂爱恨?

- END -

编辑丨西成

封图 |视觉中国

参考图书及相关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总第557期

《话说梅雨》

《梅雨与农事》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梅雨意象》

《论梅雨的气候特征_社会影响和文化意义》

点击下方图片,跟随图书君去别处转转

关注中国国家地理BOOK

图书君会用最专业的摄影作品

最用心地文字

把最奇妙的地理展给你看

扫一下,契约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