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请教一下什么是情绪价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请教一下什么是情绪价值(什么是情绪价值)

请教一下什么是情绪价值

人与人相处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一个人的总价值=物质价值 情绪价值。

物质价值太浅显了大家都懂,仅就情绪价值这个问题,首先回想一下周围较长时间的好友 过往交往较长时间的恋人,其实每段关系能长久维持必然是因为双方可以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具体有以下几种:

1.治愈型价值:在我们伤心难过、迷茫心累的时候提供安慰和鼓励(比如失恋了找朋友哭诉,此时他就拥有了治愈你的情绪价值)

2.指导型价值:在我们不思进取、过度膨胀的时候提供考虑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比如工作不顺找朋友聊天,他教你如何和领导同事相处,此时他就拥有了指导你的情绪价值)

3.分享型价值:在我们欣于所遇、需要知己的时候提供共同语言和思想碰撞(比如看到一首好诗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此时他就拥有了和你分享共同语言的情绪价值)

4.陪伴型价值:在我们空虚无聊寂寞冷的时候与我们作伴(比如陪着聊天,陪着吃饭,陪着出去玩,此时他就提供了陪伴着打发时光的价值)——这种价值有时效性,一旦异地了or有时差了,就自然而然得烟消云散了。

5.猎奇型价值:在我们平淡枯燥、无所事事的时候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如带从没有滑过雪的你滑雪,带从没参加过晚会的人参加晚会,此时他就拥有了带你尝试新事物新领域的情绪价值)

6.自娱型价值:在我们与他们的交往中能得到某些简单的快乐,且通常这种价值有附带的炫耀型情绪价值(如男友很帅、女友很美、朋友很牛逼,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但他拥有让人心里觉得满足的情绪价值)

7.怀旧型价值:因为之前有共同的经历且三观较为相符,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偶尔共同回忆往事形成怀旧型价值,从而形成长久稳定的低频率接触关系(如大学关系不错的朋友,虽然毕业去了不同城市,非密切联系,很难见面也很少互相倾诉,但仍然可以形成终生友谊)

8.自我实现型价值。在我们和他们的交往中,能够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获得嘚瑟的快感(比如很多人喜欢和不如自己有钱有权有文化的人交往),或获得征服的快感(如追逐异性让对方爱上自己,或与人辩论)——这种价值也有时效性,一但对方比自己强了/被自己征服了/不配合自己炫耀,关系也会维持不下去。

人是受情绪支配的动物,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凡,都会需要安慰、指导、分享、陪伴和猎奇,所以每个人都是需要情绪价值的。

注意:

1.如果两个人能长久地从对方那里获取自己需要的情绪价值,那么不出意外这段关系就会一直维系下去。划重点,关键是看大家能不能各取所需。

2.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有多种情绪价值,而另一方对他却毫无情绪价值(关键是“毫无“),这就属于降维打击,这样的关系就算短暂存在,也不会长久;至少有一条,才能长期维系。

3.不要指望一个人提供所有的价值。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提供一条或几条价值。(比如,你有一个朋友和你一样喜欢钓鱼,他对你来说是“分享型价值”,除此之外你俩从来不聊别的,也聊不到一起去,但这不影响你们长期一起约着钓鱼。)

4.你对张三提供的价值,李四可能不感兴趣。即:你对张三来说很帅很美,对李四来说你平平无奇。所以很残酷的一点是:在有的人眼里,你就是毫无价值的,所以人家才不想理你。(比如,你长得小帅,是你们班班草,你给大家带来了“自娱型”价值,如果能把你追到手,你还会带来“自我实现型价值”,班里不少女生都追着你。但你去追林志玲就没戏,因为在林志玲眼里你毫无价值,你的那点帅气在她周围满地都是)

5.抛开物质价值的情况下,情绪价值是真实的不是装出来的,装也装不了一辈子。

6.单独说说物质价值。以上说的全都是不考虑物质价值的情况,但生活中很多关系确实是由物质价值维系的。物质价值和情绪价值是并列关系,同等重要,不存在高低之分。

(1)人可以为了物质委屈情绪,也可以为了情绪委屈物质。

为了攫取对方的物质价值(如乙方对甲方、下属对领导、情妇对金主等),大家愿意想办法拿出自己的价值来交换,要么提供物质价值进行利益互换,要么提供对方需要的情绪价值。而且,如果一直在“物质”上有求于人,甚至可以一直忍辱负重的持续输出情绪价值。

同样地,为了获取情绪价值,大家也愿意拿出物质价值来换(比如,有的领导喜欢被拍马屁,拍高兴了升职加薪也乐意)。

(2)性价值也属于物质价值。馋人家身子,和馋人家金钱、地位、资源等,本质上没两样。

(3)有一种物质价值是潜在物质价值。即:现在没有、但未来的某天可能会有。有时候为了这种物质价值,人们也愿意付出自己的一些价值,以备将来之需。(比如张三是某局局长,你虽然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也不求他办事,但如果他需要你提供什么价值,你也不会拒绝,怕将来的某天会找他办事)

再补充一个公式:

在某人身上获取的总收益=总价值-总成本。

如果总收益≥0,关系可长期维系;反之关系必然破裂。这里的总成本=你付出的总价值(包括物质情绪) 特殊成本。

付出的总价值很好理解,不多说了,参考上面那堆即可。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特殊成本”,其实主要就是道德成本,如良心谴责、社会舆论等。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是夫妻关系中的出轨。一个人但凡出轨,肯定是因为他能从第三者身上获取价值,这和上面说的都相符,也符合逻辑。但为什么不是人人都会出轨(假设所有人都能面临诱惑)?因为道德成本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有的人道德底线很高,出轨给他带来的心理谴责太大,大到可以盖过出轨获得的总价值的地步,那他就不会出轨。但有的人道德感薄弱,那这个成本对他来说就算不上成本,那他一旦可以通过出轨获取利益(物质/情绪),他就会连跑带颠的出轨。(所以大家找对象还是要找那种道德底线高的...)

第二个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比较特殊,因为直接血缘关系并不像普通亲戚关系,看不顺眼大不了不走动了。我更倾向于父母的这种直接血缘关系是一种硬性捆绑(因为投胎是无法选择的)。以下按父母情况分类:

(1)如果父母超级超级恶劣、提供不了任何情绪价值:在孩子有能力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前,孩子因为物质价值也得听话。但是这种孩子一旦独立,很可能抛弃父母。这就是我说的“无物质价值 无情绪价值=无长期关系”。

(2)如果父母是正常父母甚至是神仙父母:那即使孩子经济独立了,和父母之间也会存在怀旧价值 分享价值 指导价值等上面说的很多价值,可以一直维系,而且关系不错。

(3)最后一种比较特殊的,也是我想着重讲的,即父母很恶劣、但又不是超级恶劣。这种情况下,虽然孩子独立以后父母基本没有任何物质/情绪价值,但脱离关系的成本过高(包括心理压力、社会舆论等),基本还是会选择维持长久的关系。只不过是浮于表面、极其冷淡的关系而已。也就是我上面说的强制捆绑带来的特殊状态。其他亲戚/朋友/配偶,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1.都为对方输出情绪价值,自己的不开心由谁来消化?

在没有物质支撑的前提下,没有人会一直单方面输出情绪价值。情绪价值一定是在互换的,如果你觉得对方一直在白嫖你的情绪价值,只有两个可能:一、对方也对你输出了一些上述价值,但你没认识到;二、对方就是在白嫖你,你很快会忍无可忍不再输出下去,即这不是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考虑了物质价值的情况下,你输出情绪价值是为了攫取对方的物质好处,有不开心自己受着就行,应该的。当然,你也可以把在张三那里受的气,去治愈型价值的朋友那消化掉(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对方如果能和你长期保持关系,他一定也从你身上获取了他要的价值)。还是那句话,情绪价值是一个个体对个体的事情,不要指望有一个人能给你提供所有的价值。

2.简单的炮友关系算什么价值?女神对舔狗来说又算什么价值?

稳定的炮友关系(和包养、买东西都无关的前提下),是陪伴型价值(共度春宵) 自我实现价值(自己的肉体对对方有吸引力,是一件心理层面很有满足的事) 自娱型价值(简单的快乐获得了,对方美or帅就更娱了)

追求女神时,女神的肉体属于物质价值,就像你努力工作是为了拿到工资一样,你提供情绪价值不就是因为馋对方身子嘛?女神爱上你,那就属于自我实现型价值,即你通过努力得到类似狩猎的快感。

但我必须得在这里说一下,我不认可“舔狗”这种词汇,无关性别。我觉得真心喜欢一个人没什么问题,不该被冠以“舔狗”这样的贬义性词汇。被追逐者即使不喜欢对方,也大可不必如此贬低人家;围观群众即使不看好这段感情,也大可不必对追逐所爱的人这么大的恶意。

3.有什么方法能提高情绪价值?

在物质价值支配的前提下,人自然而然就会学会释放情绪价值;在不考虑物质的情况下,人不会长期伪装情绪价值。所以不用学,顺其自然,吸引适合自己的人即可。

,